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2023-08-20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O7 Dec_J LiJ Lia aoni孝匿学悲学握20oningng Med UniMedversity …一’, 28(6)73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关仲阳 (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O一5161(2007)06—0073—02 颅脑损伤是因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结 8例;肺部感染4例。生存35例,其中恢复良好 构伤害的一种损伤,十分常见。是创伤学中危害性 19例(40.4%),中残14例(29.8%),重残2例 最大疾病,也是神经外科救治的重点 。我院自 (4.3%)。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 对本组中、重残患者随访11例,时问6个月 974例,其中并发脑梗塞4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至1年。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1资料与方法 3讨 论 1.1一般资料全组47例,男性31例,女性16 3.1 并发脑梗塞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 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68岁,平均43岁。伤 本组.974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重症颅脑损伤 后到就诊时问为1h~3d。发现脑梗塞时问为7h~ 786例,并发脑梗塞44例,发生率为5.6%,而非 9d。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88例,并发脑梗塞3例,发生 1.2致伤原因 坠落伤17例,交通伤19例,打 率为1.6%,说明并发脑梗塞的发生率与颅脑损伤 击伤9例,跌倒伤2例。 严重程度有关。 1.3损伤类型单纯脑挫裂伤24例,硬膜下血肿 3.2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发病机制 9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7 颅脑损伤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引起机体损害,一 例。脑梗塞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39例(83%)。 为暴力所致的创伤,其次则与组织因子的激活或释 1.4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按GCS评分3~5分14 放有关 。而脑梗塞的发生也与这两种因素有关。 例,6~8分25例,9~12分8例,偏瘫19例。 血管损伤: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受伤 1.5辅助检查 头颅CT显示均有面积不等的低 部位的脑血管内膜及血管平滑肌层受到损伤,致使 密度区。其中颞叶梗塞23例,顶叶梗塞11例,额 血管内壁血栓形成,本组挫裂伤部位的梗塞,可能 叶梗塞3例,颞、额叶梗塞9例,脑干梗塞1例。 与血管内膜损伤有关。另外,由于外力的作用,出 1.6治疗 本组病例中,3例为大面积脑梗塞, 现颅内血肿,其结果直接或间接压迫颅内动脉血 并发脑疝,行大骨瓣减压术。44例行保守洽疗。 管,使血管发生扭曲、牵拉,导致血流受阻,而与 包括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稳定血脑屏障及细胞 其相应的脑叶由于供血受阻,发生脑梗塞,本组多 膜,清除自由基;同时早期使用复方丹参、罂粟 脑叶梗塞可能与多个颅内动脉血管受压有关。 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扩容剂、钙离子拮抗剂如尼 脑血管痉挛:是颅脑损伤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莫地平等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常见的高危并发症,其引起的脑缺血和脑梗塞是导 使用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和抗感染等常规疗法。 致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在其发病机制不 恢复期给予中医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 明 ]。一些学者认为脑血管痉挛是多种原因造成 专项功能训练。 的,有的学者认为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一氧化 氮、氧合血红蛋白等物质有关[4-6j。但较为普遍认 2结 果 同的是颅脑损伤时蛛网膜下腔凝血块分解所释放的 住院1~68d,平均47d。按GOS预后评级: 缩血管物质如花生四稀酸衍生物、血红蛋白的降解 死亡12例(25,5%>死亡原因为急性脑功能衰竭 产物、5羟色胺等在引起脑血管痉挛时起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关仲阳(1974一),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4 作用 。由于脑血管痉挛,使血管腔狭窄,脑内 血流量减少,其结果使受累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缺 血,严重时发生脑梗塞 。本组有2l例可能是脑 血管痉挛所致。 颅内局部压力升高:由于头部受外力作用,除 创伤产生的剪切力对脑组织的损伤外,受伤部位脑 缺血,脑水肿/脑肿胀、颅内出血等引起局部压力 升高,产生局灶占位效应,造成脑组织移位,供血 动脉受压牵拉、扭曲,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出 现动脉供血区的梗塞 m J。本组脑梗塞发生在外伤 着力部位39例,占83%,可以说明梗塞的部位多 发生在头颅外伤同侧相邻的脑组织,提示脑梗塞的 发生与局部压力升高直接相关。 药物:有学者认为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特 别是手术治疗时,都不同程度使用止血药,而止血 I]1 二  ],一  3 4 5 药物对促进脑梗塞形成也起一定作用 ¨。本组43 例3d内均应用大剂量止血药,发现梗塞时方停止 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可能是并发脑梗塞的诱因。另 外,在治疗中都普遍使用脱水剂,同时又限制液体 和钠盐的入量,结果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 浓缩、血流缓慢,诱发脑梗塞。 3.3治疗 治疗脑梗塞,缩小梗塞灶,改善脑缺血是非常 重要的。除治疗原发病外,还有手术去骨瓣减压、 血管内溶栓术等都可以改善脑缺血。目前溶栓治疗 有静脉溶栓和超选择介入动脉溶栓两种。均要求在 发病6h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且从发 病到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血管再通的可能性 越大,并发症也相对较低 ・n]。但本组病例因发 现梗塞时已超过6h,故没有进行溶栓治疗。在本 组治疗中使用了钙离子拮抗剂等,能增加缺血灶的 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代谢率,促进半暗带区的转 归 。 3.4预防 凡病情发展迅速、术前脑疝、GCS评分持续较 低者,应警惕发生脑梗塞,要动态CT扫描。因为 首次CT扫描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伤后短时间内 (数小时内)的CT扫描更不能代表伤后数天颅内 情况 J。所以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高 分辩率螺旋CT及MRI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及早 发现。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l2月,28(6) 总之,为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和治 疗脑血管痉挛、适当补液预防过度脱水、早期进行 溶栓治疗改善脑缺血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 献] 王正国.颅脑战创伤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2002,1(2):97—99. 徐本福,刘克苗,杨群霞,等.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1999,15(6): 458—459. 卢军、孙丕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实验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2003,2(1):4O一42. 陈国志,罗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 展[J].临床神经病学,1999,12(2):126—127. 陈铎,王成林,赵崇智,等.内皮素一1在实验性脑血管痉 挛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2001,17(4):239— 6 242. ] ]7  ]8  ]9  I1 二 O I1 二 1 1J] 董风菊,杨玉山.氧合血红蛋白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2003,2(1):92 —93. 李佑详,蔺志清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 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 科,2000,16(2):107—109. Romner B,Bellner J,Kongstad P,et a1.Elevated transcranial Doppler flow velocities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cerebral vaso— spasm or hyperemia[J].Neurosurgery,1996,85(1):90— 97. 张治平,蒋字钢,尹畅.外伤性脑梗塞[J].中华神经外 科疾病研究,2004,3(4):366—367. 蒋福刚,冯子民,喻建兵,等.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大面 积脑梗塞救治体会[J].中华临床神经外科,2005,10 (5):397—398. 董辉,罗志伟,董建平,等.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塞的 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23(1):85— 87. 贾继明,林贵军,刘宗明,等.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 疗[J].中华神经外科,2006,22(3):134—135.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4:130—137. 董斌,罗其中.脑缺血半暗带区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 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1):9O一92. Reider Groseasser M,Cohen HC.Late CT findings in brain [J].JTrauna,1993,41:160—167. Lobato RD,Sarabia R,Rivas DJ,et a1.Normal computerized tomograpy scans in severe head injury[J].J Neuron Surg, 1986,65:784. (收稿日期]2007—08—28 I1 二2 1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