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2024-08-04 来源:易榕旅网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个体化诊疗,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对于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具体是指通过对个体的“体质辨识”确定其体质属性,然后以“完全平和质”为目标,对其通过“辨体调理”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实现健康维护与促进。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提供了中医体质量化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判定标准将平和体质确定为正常体质,将其它8种体质确定为偏颇体质,并对判定结果进行了量化分级,平和体质分为“是”、“基本是”、“否”三级、偏颇体质分为“是”、“倾向是”、“否”三级。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而且重点解读了调养指导方案,至于兼夹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请参照执行。

一、平和质 ㈠体质概要

2

1.定义

气血阴阳平衡,无不适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 顺其自然:主要指环境起居方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自然(“大宇宙”)的组成部分,赖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充养,又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适当运动:主要指形体运动时,应该把握住“度”。形体运动可促进气血的周流,“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但过与不及都是病,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为度,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

营养丰富:主要指饮食物的种类、成分应该平衡搭配。《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应该种类丰富,但又不可偏食,不可偏寒偏热。

3

处事中正:指处事得当,不偏不倚,内心平和。古人早就发现情绪的波动可以引起身体的疾病,因而非常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情绪的波动可以导致气血内乱而诱发疾病。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的比例约为65%~90%。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平和质的人心理素质较好,如果遇事能够恰当地应对,就可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2.环境起居:生活起居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特点,保证充足睡眠。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四季、昼夜等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的运动。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调理气机、增强体质、舒畅情志。平和质的人精力充沛、体力较好,既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运动,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视个人体力和爱好量力

4

而行。

4.精神调适:开朗乐观,心态平和,与人为善,和谐上进,乐于合作。

平和质的人性格随和开朗,心理素质较好,平时要多和朋友交流,培养对身心有益的兴趣爱好,与人为善,多帮助别人,不攀比,不计较,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饮食调理:饮食宜营养丰富,荤素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进食应有所节制,不可过饥过饱,不要偏寒偏热。少吃油盐。

平和体质的人,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饮食调理方面也应注意保持这种平衡。饮食宜多样化,营养结构、温凉寒热应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进食有度,不可过饥过饱。善于养生的人,还可以借助食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来制约四时阴阳的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不偏,以保健康。

6.药物调养:不需药物调摄。

平和体质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没有生病的时候不需药物调养。

7.音乐及其他调摄: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意在保持平衡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胫骨旁开一横指。该穴是保健要穴,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该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此穴,可使肾精充足,耳

5

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二、气虚质 ㈠体质概要 1.定义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

避免劳累:主要指气虚体质者凡事要量力而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进一步损耗正气。气是生命的元动力,具有推动、营养、固摄等作用,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皆赖气的化生与推动。“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充才能神旺,神旺才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使已经虚少的正气进一步损耗。

6

食宜甘温:主要指气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性温为宜。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性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味甘、性温之品入脾补气,因脾胃为水谷之海,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从而营养周身。

药宜益气:主要指药物调养应该以益气补虚为主。益气药物对应五脏,可以分为补心气、补肝气、补脾气、补肺气、补肾气等五类,应该区分清楚。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秋冬注意保暖。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虚质者不耐署湿寒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最怕气温的骤升骤降、过冷过热。气虚体质的人都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而注意养护,衣服的增减,空气的流通,保暖避暑等工作都要做好。空调使用要适度,勿贪凉、贪热,避免室内外温差

7

过大。一身大汗、醉酒、熬夜都容易让已虚的正气耗散过多,加重气虚的程度。

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运动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气虚者,气不足所以常常懒动,但懒动又易导致气留滞不行而加重气虚的程度。因此,气虚质者应该多静少动,宜量力而行,以柔缓为主,而不宜多动或争运动之胜负,避免过度劳累而耗气。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动静结合、身心俱养、简便易行,比较适合气虚质者。冬泳因为是在寒冷的季节进入寒冷的水体中运动,耗损阳气严重,不适合气虚质者。

4.精神调适:适当多休息。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

气虚质的人精神情绪常处于低落状态,导致阻碍气血的周流。精神调适的目的是要让气虚质者身心变得乐观、豁达、愉快,促进气血的流通。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所以,气虚质者心志应适当多休息,清心净欲,以保存精神,避免散神耗气,比较适合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偏于静心养神的方法。

与人攀比,多见短长,力不足以改变局势则为心存为思虑,思虑过多则伤脾耗气。气虚质者养心方面应做到知足常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饮食调理:常吃粳米、糯米、小米、黍米、山药、土豆、大枣、

8

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鳜鱼、鳝鱼等。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少吃油、盐。

气虚质者应多吃上述所列甘温益气之品。常见的如粳米,性平,味甘,《食鉴本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粳米对于脾气不足,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呕吐,腹泻等人有益。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宜用大枣煨烂服食。山药,性平,味甘,有养阴补肺、益气健脾、补肾固精的作用,脾气虚弱,食欲差,慢性腹泻者宜多食。

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益气药膳: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共煮为粥。山药桂圆粥,去皮的鲜山药100克切为小块,加桂圆15克及适量清水,慢火炖为糜粥。

6.药物调养: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脾气虚宜选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常感冒宜选玉屏风散。肾气虚宜服肾气丸。

气虚质者宜选上述所列益气之品。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

9

生津养血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等症。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者。白术,性温,味甘、苦,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等症。

益气方剂: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参苓白术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山药,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盛证。玉屏风散出于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肾气丸多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之方,由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组成,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等。

7.音乐及其它调摄:欣赏具有田园、山野等自然风格的乐曲。轻缓按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艾灸气海、百会等穴位。

气虚质者应以轻柔和缓的乐曲陶冶性情,既有利于气血周流,又不耗伤气血,田园、山野等自然风格的乐曲比较适合,此类乐曲有静谧、流畅的特点,令人心绪宁静、舒畅。

足三里: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揉足三里是补益气血的好方法,因为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要穴,此穴所属的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民间还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

10

说法。利用足三里来养护身体的方法自古以来就大受人们的推崇,早在隋唐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也有“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之说。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气海: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属于任脉。功用: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 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可以升提一身之气,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如用艾灸,更可温阳益气,补脑益髓。

三、阳虚质 ㈠阳虚质概要 1.定义

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11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温补。

避免劳累:主要指阳虚质者凡事要量力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进一步损耗阳气。阳气具有推动、温煦、气化等作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量力而行,勿令气之喘,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以免耗伤阳气。

食宜甘温:主要指阳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性温为宜。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性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味甘、性温之品多有温补阳气之功。

药宜温补:主要指阳虚体质的人应当用性温补益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温补药物又有卫阳不足、脾阳不足、肾阳不足之别,用药又当有所区别。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秋冬注意保暖。避免大汗、醉酒等,切忌连续熬夜损伤元气。房事应

12

有所节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中久留。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阳虚质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气候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因此,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避暑。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因此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一身大汗、醉酒、熬夜都容易加重阳气虚。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阳虚质者当节制房事。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等地方阴气较重,阳气不足,故不可在此久留,否则易起感冒、腹泻等病症,乃至引起麻木不遂或面瘫等“风痹”病。

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有“寒从脚下起”之说,因此,阳虚体质者足部保暖很重要。背部乃阳经聚集巡行之地,阳虚质者背部易受寒邪,应注意保暖。丹田是“性命之根本”,精气神贮藏之所在,因此阳虚体质者应注意丹田部位的保暖。

3.形体运动:动作宜柔缓。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动则生阳”,适量运动可以提振人体的阳气,故阳虚体质之人可进行适当运动,但动作宜柔缓,以防过劳耗伤阳气,具体项目当因体力强弱而定。

13

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均是偏于静养的运动。其中,太极拳(剑)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五禽戏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祖国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此类运动都可增强体质、温补阳气。阳虚体质者若参加冬泳及激烈竞赛容易损伤阳气,因此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

4.精神调摄: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防止惊恐、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阳虚质的人元阳不固,虚阳上扰,致使心神浮越,容易受到惊吓,而且睡眠轻浅,心神不稳定。常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并进而影响气血运行,故精神调养方面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以解悲哀。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方法可陶冶自己的情操,排遣因阳气虚弱引起的不良情绪。应该养成多知足、少攀比、不躁动的习惯,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防止惊恐、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5.饮食调理:常吃生姜、韭菜、荔枝、菠萝、桃、羊肉、狗肉等,少吃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品。药膳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少吃油盐。

14

阳虚质者应多吃温阳益气之品。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品有伤阳之弊,应该少吃。生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常用于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韭菜,味甘、辛,性温,无毒;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主治盗汗、遗尿、尿频、阳痿、遗精,噎隔、反胃,下痢、腹痛,妇女月经病,经漏、带下以及跌打损伤、吐血、鼻衄等症。荔枝,温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癌病,疗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菠萝,温补脾胃、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利尿消肿;主治痢疾,腹痛等症。桃,具有温补气血、生津、解渴润肠的功效,对肺病、大病之后的气血亏虚有治疗作用。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狗肉,补中益气、利血脉、厚肠胃、实下焦、温腰肾、补虚劳、壮阳道;可治五痨七伤、脾胃虚寒、浮肿尿涩、腰膝疲软、肾虚阳萎。

补阳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共煮成汤食用。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一起炒菜食用。

6.药物调养:宜用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狗脊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阳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阳虚质者宜选用补阳药物。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补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狗脊,补肝肾,强腰脊,

15

祛风湿,用于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屈伸不利。

金匮肾气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组成: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理中丸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7.音乐及其它调摄:可多听欢快、喜庆的音乐。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15分钟。可按揉足三里、合谷、涌泉穴。艾灸(关元、大椎、命门),拔罐(肺俞、风门)。

阳虚体质者多安静、沉静、内敛,但安静、沉静、内敛过度易陷入抑郁、忧愁、悲伤中难以自拔,并影响气血运行。因此可以多听欢快、喜庆的音乐。

脚部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因此阳虚体质者可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15分钟,以温阳驱寒。

足三里:按揉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该穴又是营卫之气留聚之处,具有补益阳气的功能。涌泉:是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关元: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艾灸大椎具有温阳解表,温经通络,回阳固脱的作用。艾灸

16

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肺俞穴与肺脏相应,故又为肺的背俞穴,能改善肺功能,增强肺卫之气。风门具有疏风解表、宣通肺气的功能,能防治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肺俞、风门两穴拔罐可温补肺卫之气,并可祛除肺经寒气,可预防并治疗阳虚体质者伤寒病症。

四、阴虚质 ㈠阴虚质概要 1.定义

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物质亏少,以有关组织器官失养和内热为主要症状的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不足,或久病失血,纵欲耗精,积劳伤阴。如家族成员体型多偏瘦,为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润,药宜养阴。

17

避免劳累:主要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以促进气血周流,勿过度疲倦,劳伤阴气。应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量力而行,勿令气之喘,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

食宜甘润:主要指阴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滋润为宜。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性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甘润之品多补益脾胃,化生气血津液。《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药宜养阴:阴虚质者用药宜选滋阴清热之品。滋阴之品又分肺阴虚、胃阴虚、肝肾阴虚之别,用药各不相同,当分别开来。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炎热夏季应注意避暑,避免强紫外线照射,有条件的可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居室环境应安静。应穿浅颜色散热透气性好的棉织、丝绸衣服。房事应有所节制。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阴虚质的人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故炎热夏季应注

18

意避暑,避免强紫外线照射,有条件的人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阴虚体质的人多火旺,常感手足心潮热,口咽干燥,怕热喜凉,故居室环境应安静,应穿浅颜色散热透气性好的棉织、丝绸衣服。

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这些话告诫世人,房事应该有所节制。恣情纵欲易耗伤肾阴,阴虚体质的人更应注意节制房事。

3.形体运动:宜根据个人体力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剑)、八段锦、五禽戏、游泳或传统健身项目“六字诀”中的“吹字诀”。不要大汗出,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激烈活动。

阴虚质者应该根据个人体力选动静结合项目。太极拳(剑)、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动静结合、身心俱养、简便易行,健身效果较好,可选用并坚持锻炼。游泳池的水温以26度到28度为宜。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阴虚疾患,因此可常练传统健身项目“六字诀”中的“吹字诀”。大汗出耗伤阴液,汗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激烈活动,因过激活动易耗气伤阴,锻炼时注意不要汗出过多。

4.精神调摄:养成冷静、沉着的性格,保持稳定的心态,切忌急躁。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少参加竞赛性的文娱活动。

阴虚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原则,平素加强自我涵养,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常与人争易引起激怒,涌动气血,耗伤阴液,故阴虚质者应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5.饮食调理:多食甘凉滋润食物,如银耳、茼蒿、雪梨、木瓜、无花果、鸭肉、冰糖、百合、菠菜等。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药膳可用沙参粥(沙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5粒)、

19

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白砂糖10~20克)、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少吃油盐。

阴虚质者应该多吃甘凉滋润食物。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养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之功。茼蒿,味甘涩,入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缩小便,宽中理气之功。雪梨,味甘性寒,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具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木瓜,味酸,入肝、脾经; 具有滋阴清热,消食,驱虫,祛风的功效。无花果,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之功。鸭肉,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冰糖,性平偏凉,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清热利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和胃。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长于清理人体肠胃的热毒。

养阴药膳:沙参粥,沙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5粒共煮为粥。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白砂糖10~20克共煮为粥。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共煮为粥。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共煮为粥。其中,沙参粥偏于滋养肺阴,百合粥偏于滋阴胃阴,枸杞粥、桑椹粥偏于滋阴肝肾之阴。

6.药物调养:可选用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玉竹、枸杞子、桑椹等药。成方宜选六味地黄丸。

阴虚质者应该选用养阴药物。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20

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证及阴虚血热的失血证。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天门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桑椹,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六味地黄丸源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配方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山茱萸、山药为三味补药,泽泻、茯苓、丹皮为三味泻药,同时补药的用量大于泻药的用量,以补为主。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

7.音乐及其它调摄:可多听舒缓音乐。自行按揉太溪、三阴交、照海穴,轻揉涌泉。

音乐养生:速度舒缓的音乐能够对阴虚体质者的紧张情绪起到放松的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之病,看花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阴虚体质者常听一些悠扬音乐,如《摇篮曲》、《小

21

夜曲》等可以使其情绪平稳、放松、安静,有助于阴虚之火内藏。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本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补阴要穴,主治咳嗽、痰多、心疼、尿黄、便密、疲劳、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弱、下肢瘫痪、肾炎、膀胱炎等。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天的促动。所以要经常按揉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照海: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涌泉: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灵枢经‧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揉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系统类疾病。

五、痰湿质 ㈠痰湿质概况 1.定义

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不足,或后天过食肥甘。

22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加强运动,食宜清淡,药宜温化

加强运动: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加强运动,促进气血周流,有利于水液的代谢,所以痰湿质者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食宜清淡:痰湿体质的人主要是因为水液内停,痰湿凝聚,所以身体表现出黏滞重浊。肥甘厚腻之品性重浊,易化湿生痰,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所以,痰湿体质者饮食以清淡为宜。

药宜温化:痰湿体质者体内水液内停,痰湿凝聚,《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可以温脾化湿祛痰。故痰湿体质用药宜温化为主。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天气晴朗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气候阴冷时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保持居室干燥。衣着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主。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

23

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痰湿体质者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耐受潮湿。湿气重浊,反过来又会阻塞气机,损伤阳气,加重痰湿。所以痰湿体质的人应避免外湿伤身,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天气晴好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化湿祛痰。

如果条件允许,室内可使用除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痰湿体质者多体形肥胖,动则汗出,衣着应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主,容易吸汗,且不阻碍气机运行,。

⑶形体运动: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剑)、八段锦、站桩功、揉腹功、步行、快走、慢跑、竞走、登山、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跳绳、韵律操等。运动环境应温暖宜人。

痰湿体质的人要长期坚持运动锻炼,促进气血周流,祛湿化痰。应该尽量选择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有规律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很适合痰湿体质的人。所有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剑)、八段锦、站桩功、揉腹功、步行、快走、慢跑、竞走、登山、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跳绳、韵律操等。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项目,都要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每次锻炼时间维持在60分钟以上。因为痰湿体质的人耐热能力差,所以尽量避免在炎热

24

和潮湿的环境中锻炼。运动环境应温暖宜人。

4.精神调摄: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度地让自己紧张起来,培养魄力和决断力。遇事不宜过度思虑,要想得开,放得下,少生闷气少计较。

形成痰湿体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久卧、久坐,而且痰湿体质的人大多形体臃肿,也不爱动,干什么都不着急,慢悠悠的。因此,精神调摄上应该“动起来”,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度地让自己紧张起来,培养魄力和决断力,这样才利于振奋阳气,改变痰湿体质状态。痰湿体质的人一般来说脾胃的功能都不好,而思伤脾,抑郁伤肝,肝气不舒亦横逆犯胃,又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因此,痰湿体质者遇事不宜过度思虑,要想得开,放得下,少生闷气,少计较。

5.饮食调理:宜常吃冬瓜、红小豆、扁豆、白萝卜、南瓜、紫菜、洋葱、薏苡仁、包菜、茯苓等。忌吃饴糖、柚子、李子、柿子、砂糖、肥肉及油腻的食物。勿暴饮暴食,忌吃生冷性寒之品,少吃贝类海产品。少吃油盐。

痰湿体质的人在饮食方面应清淡,应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的食物,冬瓜、红小豆、扁豆、白萝卜、南瓜、紫菜、洋葱、薏苡仁、包菜、茯苓等均属于清淡食物,均有祛湿化痰到作用。肥肉和甜、黏、腻的食物如蛋糕、甜点心、饴糖、砂糖等均滋腻碍胃,易于生痰。柚子、李子、柿子等果蔬,海蟹等贝类海鲜等性寒,易致滑泄,应忌吃。盐味咸、性寒,饮食摄入过多的盐,易伤脾胃,还会诱发高血压、肥胖、胃癌等疾病,应控制在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6.药物调养:可用苍术、白术、砂仁、陈皮、泽泻、瓜蒌、荷叶、橘红、猪苓、冬瓜皮等。可用荷叶15g,泡水当茶饮,每天适量

25

频服。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

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的药物,如橘红、砂仁、陈皮、苍术、白术,利水渗湿化痰的药物如白扁豆、泽泻、瓜蒌、荷叶、薏苡仁、茯苓、猪苓、赤小豆、冬瓜皮等进行调养。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含有莲碱、原荷叶碱和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及维生素C、多糖,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有减肥轻身之效,且长期服用不伤正气。可泡水当茶饮,每天适量频服。

二陈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陈皮和半夏是主药:陈皮宽胸理气、化痰和胃,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能燥湿化痰,且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过盛而引起的呕吐等症。茯苓健脾、利湿、安神,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补脾、益气。由以上四味组成的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于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适宜于痰湿体质者选用。

7.音乐及其他调摄:多听一些激昂高亢的进行曲、励志歌曲、戏曲,多看一些表现力量、对抗性强的体育比赛。可常点按丰隆、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痰湿体质者痰湿内蕴,阻滞气机。多听一些激昂高亢的进行曲、励志歌曲、戏曲,多看一些表现力量、对抗性强的体育比赛,可以活跃精神,振奋阳气,有利于改变痰湿的体质状态。

26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功效:健脾利湿,通经活络。中脘:属任脉,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化滞。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功效: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理气降逆,通经活络,为保健要穴。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功效:健脾利湿,通经活络。上述穴位均是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常用穴位,每天用手指按摩约10分钟以上。

六、湿热质 ㈠湿热质概要 1.定义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到体质状态。 2.成因

系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膳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27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加强运动,食宜清淡,药宜清利。

加强运动: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身动则气血周流加速,气行则痰湿祛,气行则热邪散去。

食宜清淡:主要指饮食应清淡,忌食油腻食物以及热性食物,以利清热祛湿,避免加重湿热。

药宜清利:主要指药物治疗宜选择清热、利湿之品,如佩兰、茵陈、薏苡仁、泽泻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热者寒之”、“实者泻之”。但要注意不可蛮用苦寒药物,应佐以少量温化之品,以防伤脾助湿。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多户外活动,常晒太阳。暑湿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及感受暑湿。保持居室干燥。衣着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为主。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湿热体质的人应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卫生、通风,衣被要勤晒。衣着宽松,以棉麻丝织物为宜,有助于透气散热及排汗,不要穿紧身裤和化纤内衣。运动可以帮助调畅气机、排热排湿,但要注意避开暑湿天气,以免湿热内外交蒸。

3.形体运动: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剑)、八段锦、站

28

桩功、揉腹功、步行、快走、慢跑、竞走、登山、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跳绳、韵律操等。运动应避开雨雾、暑热天气。可以做传统保健项目“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

湿热体质的人应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站桩功、揉腹功等,可以调畅气机、健脾助运,有助于体内的水湿运化。登山、骑车、跳绳、韵律操等属于强度较大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练习“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体质的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登高而呼,有助于疏畅气机、清热化湿。但运动时要避开暑湿环境,长夏季节尤应注意。

4.精神调适: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注意克服急躁心理,保持稳定心态。遇事不宜过度思虑,要想得开,放得下,少生闷气少计较。

湿热最易郁结于肝胆,导致心情烦闷,急躁易怒。所以湿热体质的人在精神调适方面应以安神定志为主,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神大法。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看书、写字、绘画、弹琴、钓鱼、养花等,有助于分散多余的精力,陶冶性情、锻炼耐性,平稳心态。在烦恼苦闷的时候应该迅速转移注意力,还可多与朋友交流、倾诉,以排解不良情绪。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不要为了一些小事生气、计较。

5.饮食调理:可常吃红小豆、绿豆、薏苡仁、芹菜、黄瓜、冬瓜、藕、荠菜等食物,可适量吃苦瓜、苦苣、西瓜等。食忌辛温、滋腻,少吃韭菜、辣椒、花椒、生姜、羊肉或火锅、烹炸、烧烤等食物,以及肥肉、粘糕、鲇鱼等粘腻食物。可用石竹茶、苦丁茶、莲子芯、竹叶、玉米须等泡茶饮。少吃油盐。

饮食清淡,可进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

29

的食物,有帮助清热利湿的作用;还应多吃些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鲫鱼、苦瓜、冬瓜、西瓜等。忌食辛温、滋腻以及大热、大补之品,如韭菜、大蒜、辣椒、生姜、肥肉、羊肉、狗肉、酒等,否则会加重湿热。还应少食饴糖、石榴、大枣、柚子等酸甘之品,以免滋腻恋湿,导致湿热不易排出。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要限制油盐的摄入。石竹茶、苦丁茶、莲子芯、竹叶、玉米须等泡茶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6.药物调养:可用佩兰、栀子、龙胆草、茵陈、苦参、泽泻等。脾胃湿热者用泻黄散。肝胆湿热者,用龙胆泻肝丸。

泻黄散出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功效: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肝胆湿热者,选用

龙胆泻肝丸出于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功效: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7.音乐及其他调摄:可经常听一些悠闲、和缓的音乐。经常点按阴陵泉、曲池等穴位。也可常做大椎穴拔罐、督脉或膀胱经刮痧等疗法。

湿热质者容易躁动,因此可经常听一些悠闲、和缓的音乐,如《小夜曲》、《摇篮曲》或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古琴、萧独奏等,颐养心神。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

30

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功效:清热和营,降逆活络。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大椎穴:属于督脉,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振奋人体阳气、强身保健、通阳解表、疏风散寒、退热镇静等;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头痛项强,疟疾,癫狂,小儿惊风等。

七、血瘀质 ㈠血瘀质概要 1.定义

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

2.成因

系先天禀赋,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加强运动,食宜辛温,药宜活血。

31

加强运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运动可促进气血周流。故血瘀质者当加强运动。

食宜辛温:辛者散之,温者行之,具有行散消滞、活血化瘀作用。而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血瘀质者当常食辛温之品。

药宜活血:“坚而削之,结而散之”,血瘀质者当用消法,药宜活血。“活血”就是畅通血流,“化瘀”就是祛除瘀滞。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居室宜温不宜凉,环境宜宽敞明亮,装饰宜明快亮丽。衣着宽松。多走出户外,舒展形体,放松心情。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血瘀质者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加重血瘀程度。故血瘀质者居室、环境、装饰宜温暖、明快为宜,衣着、形体、心情当宽松、舒展为宜。

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加强户外运动,强度要适中,如太极拳(剑)、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健身球、登山、乒乓球、羽毛球、扭秧歌、跳交谊舞等。可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

32

根据个人体力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强度要适中,过则伤津耗气,不利血行,而致血瘀加重;不及则气机壅塞,也能加重血瘀。故应选诸如太极拳(剑)、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健身球、登山、乒乓球、羽毛球、扭秧歌、跳交谊舞等运动,使身体各部位都活跃起来。运动时,最好选择视野开阔、空间较大、空气清新的地方,避免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环境狭小、闭塞,易使人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利血行。

可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是按照中医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肝属木,调气和血,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练习“嘘”字功可以平肝气,调气机,畅血行。

血瘀质的人虽要加强户外运动,但强度一定要适中。因血瘀质者大多心血管机能较弱,不宜做大强度、大负荷的体育运动,应采用小负荷、多次数的锻炼,如果出现胸闷、恶心、眩晕等,应及时停止运动,不能缓解者及时就诊。

4.精神调适: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宜常看喜剧、滑稽剧、励志电影、电视,听相声,勿看悲剧。阴雨雾霾天气要设法调节好情绪。常和朋友聊天、培养新的爱好,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血瘀质者常与精神紧张、压力多大有关,常表现为心烦、急躁、健忘,或忧郁、苦闷、多疑等。精神调适对于血瘀质的人尤为重要。常看喜剧、滑稽剧、励志电影、电视,听相声等有助于培养乐观情绪,精神愉悦则气血和顺,营卫流畅。勿看悲剧,阴雨雾霾天气要设法调节好情绪。常和朋友交流、培养新的爱好,如集邮、摄影、绘画、种花、钓鱼等都是不错的陶冶性情方式,可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使体内气机不易郁结,促进气血的运行。凡是业余爱好、兴趣广泛之人,少见血瘀体质。反之,如果长期陷入苦闷、忧郁,无法自拔,则会加重血瘀倾向。

33

5.饮食调理:宜食山楂、金橘、玫瑰花、月季花、田七苗、黑豆等。忌吃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等酸涩之品。少吃蛋黄、蟹子、猪肉、奶酪等。适量饮用葡萄酒、黄酒等。药膳可选用山楂汤(山楂20克加少许红糖)、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250克、当归15克、田七10克、生姜五片)。少吃油盐。

山楂、金橘、玫瑰花、月季花、田七苗、黑豆等均具有活血化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的作用。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等酸涩之品有碍血行,故当忌吃。蛋黄、蟹子、猪肉、奶酪等物滋腻,易致气血瘀滞,故当少吃。葡萄酒、黄酒有温经活血化瘀之功,可以适量饮用。

推荐药膳:山楂汤:生山楂20克,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250可,当归15克,田七10克,生姜5片。制作方法:首先把当归和田七清洗浸泡于水中,然后把洗好的当归、田七、生姜放在乌鸡上下锅。加入适量的盐,倒入清水。水的高度要没过乌鸡,然后合盖。等水烧开后,膳料上锅隔水蒸,大火蒸约3个小时,待汤料烂熟后即可。此汤能补血祛瘀,特别适合月经不调、贫血的女性。

6.药物调养:可用当归、红花、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桃仁等。可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等。

上述所列之药均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跌扑损伤等。红花味辛温,入肝,心二经,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瘀血凝结引起的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关节痹痛以及跌打损伤等。

成方可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等。血府逐瘀汤:对于血瘀体质偏于瘀血阻滞在上焦的,可选用血府

34

逐瘀汤,这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方剂,出自于《医林改错》。王清任认为:膈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称之为“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主要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实验研究也证明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效应。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见于《医宗金鉴》,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具有养血活血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卷三方,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之常用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复元活血汤有镇痛、抗炎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复方丹参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血瘀的中成药。

7.音乐及其他调摄:选择激昂高亢、令人振奋的音乐,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可舒缓按揉膻中、血海、太冲、三阴交、委中、曲泽等穴位,或者拔罐(膈俞、肝俞)、刮痧(督脉或膀胱经)。

在音乐方面,可选择激昂高亢、令人振奋的音乐,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使精神顺畅,情志条达,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而百病不生。血瘀质的调养,很适合针灸推拿。主要穴位有膻中、血海、太冲、三阴交、委中、曲池等穴位,或者拔罐(膈俞、肝俞)、刮痧(督脉或膀胱经)。如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募集心包经气血之功效,可治胸痹心痛,心悸,心烦等。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循肝经上传中封穴,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之功效,可治头痛、胸痹、胸胁胀痛等。

35

八、气郁质 ㈠气郁质概要 1.定义

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到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遗传,或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形神宜动,食宜辛温,药宜理气。

形神宜动:主要指在形体运动和精神调适两个方面要有所加强。动形以养生,可促进气血的周流,以利于人体的吐故纳新和气血调畅;动神以畅情,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益于气郁体质的改善。

食宜辛温:主要指饮食上宜选用辛散微温的食品。辛散类食物能够帮助升发体内阳气,而温性食品则可以顾护人体的阳气。“违

36

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肝属木而性喜条达,主疏泄,适当进食辛散微温的食品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药宜理气:主要指药物调养应选择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药物。龚居中在《红炉点雪·忌忧郁》中说:“夫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故曰喜则气缓。然缓者,因有徐和、畅利之义。”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易致肝气横逆、郁结,呈现种种病变。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类药物可起到疏理肝脏气机,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居室环境宜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装饰明快亮丽。衣着宽松。多走出户外,舒展形体,放松心情。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气郁质的人春季一定要舒展形体,释放自己的情志,与自然界同步,促进人体的阳气正常发散;秋冬之凄风苦雨、万木凋零,容易使人心情低落、悲忧,尤其要注意调整情绪,应多走出户外,舒展形体,放松心情。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人就不会钻牛角尖,就不郁闷,气机自然就舒展。

居室环境宽敞明亮,温度、湿度适宜,室内环境要注意自然通风,

37

装修宜明快亮丽,可以舒缓心情。衣着宽松,舒适大方,能够舒展人体气机。阴雨天等压抑性天气,容易使人气机郁滞,要设法调节好情绪。

3.形体运动:尽量进行户外活动,适度加大运动量,如跑步、登山、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扭秧歌、跳交谊舞等。有意识学习某一项技术性体育项目,定时进行练习。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可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

运动健身可以使气郁质者气机调理、情志舒畅,因此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乒乓球、羽毛球、扭秧歌、跳交谊舞等。春季天地之气清明,万物以荣,春芽初萌,自然生发之气始生,当顺应自然之生机,踏青便是一项有益的活动;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旅游的最佳时机,无论登山临水,还是游览古迹,均不失为最使人惬意的黄金季节。而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更可以改变抑郁多愁之心境。锻炼方法主要有较大强度练习法、专项兴趣爱好锻炼法和体育游戏法。有意识学习某一项技术性体育项目,定时进行练习,从提高技术水平上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是最好的方法。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可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疏畅肝气。

4.精神调适: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宜常看喜剧、滑稽剧、励志电影、电视,听相声,勿看悲剧。阴雨雾霾天气要设法调节好情绪。常和朋友聊天、培养新的爱好,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胜忧”的情志制约原则,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益于气郁体质的改善。主动寻求快乐,常看喜剧、滑稽剧、

38

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七情波动闷在心里,最容易伤及内脏,和朋友交流、移情培养新的爱好,都是很好的选择。要学会发泄,掌握各种排解郁闷的方法,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可直接把埋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也可借助于别人的疏导,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以免伤及肺脏。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5.饮食调理:宜饮花茶,少量饮酒。宜常吃茴香、佛手、萝卜、橙子、柑子、刀豆、金橘等。少吃酸菜、乌梅、石榴、青梅、杨梅、酸枣、李子、柠檬等。药膳宜用橘皮粳米粥(橘皮50g、粳米100g)或山药佛手冬瓜汤(山药50克、佛手50克、冬瓜150克)。少吃油盐。

气郁质者应多食辛温的食物,宜饮花茶,其中的茉莉花可疏肝解郁,理脾消食。少量饮酒可以活血通脉,提高情绪。茴香、佛手、萝卜、橙子、柑子、刀豆、金橘等,均有调畅气机的作用。酸菜、乌梅、石榴、青梅、杨梅、酸枣、李子、柠檬等酸涩之品,具有收敛气机的作用,气郁质者应该少吃。

药膳宜用橘皮粳米粥:橘皮50g,研细末备用。粳米100g,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本品理气运脾,适用于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山药佛手冬瓜汤:山药50克、佛手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理气、利湿。

6.药物调养:可用香附、香橼、柴胡、枳壳、麦芽、青皮、陈皮等。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

疏肝理气可用香附、香橼、柴胡、枳壳、麦芽、青皮、陈皮等。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入肝、三焦经,能理气解郁,

39

调经止痛。香橼:性温,味辛、微苦、酸,归肝、肺、脾经,能疏肝理气,和中化痰。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包络、三焦、胆经,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和解退热。枳壳: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大肠经,能行气宽中除胀。麦芽:性平,味甘,归脾、胃、肝经,能消食和中疏肝。青皮: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经,能疏肝破气,散结消滞。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对于气郁质者,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逍遥丸: 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能舒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柴胡疏肝散: 出自《医学统旨》,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川芎、枳壳(麸炒) 、芍药、甘草(炙)、 香附,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等。越鞠丸: 来自《丹溪心法》,组成: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能行气解郁,用于气、血、痰、火、湿、食等郁,如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气郁质者多兼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但以气郁为先导。其中,血瘀加丹参、桃仁;痰郁加半夏、竹茹;火郁加连翘、栀子;湿郁加苍术、厚朴;食郁加神曲、山楂等。

7.音乐及其他调摄:宜选择激昂高亢、令人振奋的音乐,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每天叩拍膻中穴10~30次,或进行5分钟推腹法。也可点按内关、太冲、期门等穴位。

《荀子·乐论》中说“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因此选择激昂高亢、令人振奋的音乐,可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膻中穴:属于任脉。在胸部前正中线上,

40

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指的是胸部,膻中也就是胸部的中间,在胸膜当中,是心的外围。膻中也是心包经的募穴,即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郁滞等都均可取膻中来调治。每天叩拍膻中穴10~30次,或进行5分钟推腹法,都能促进气血运行,和调五脏六腑,舒筋通络,可以达到 “如释重负”的效果。

气郁质者可点按内关、太冲、期门等穴位,具有调肝、安眠的作用。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此穴功能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由于内关穴为心包经的络穴,联络着上、中、下三焦,故可用于治疗上焦的心悸、胸痛胸闷;中焦的胃痛呕吐;下焦的月经病、泌尿系疾病等。太冲: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具有平肝熄风、调整气血、镇静止痛作用。可用于头痛、眩晕、癫狂等神经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疝气、诸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胀、胁痛、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局部疾病。 如果经常按摩太冲的话,对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都很有好处。期门: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肝的募穴。其定位在胸肋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期门穴功能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等。胁肋部为肝胆经所过,每晚睡觉前,把两手搓热,然后轻搓胁肋,以疏畅肝胆气机。

九、特禀质 ㈠体质概述 1.定义

表现为一种特异性体质,多指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

41

种体质缺陷,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其中对过敏体质概念的表述是:在禀赋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在外界因子的作用下,生理机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过敏源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2.成因

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胎痫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加强运动,避免接触过敏原,药遵医嘱。 加强运动:特禀质中最多见的是过敏性体质,包括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加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周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医学认为:适当运动,能够锻炼肺功能,使身体释

42

放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可舒张支气管,有助于改善过敏状态。

避免接触过敏原:特禀体质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在接触易致敏的花粉、食物或药物等之后,易引发过敏反应。

特禀质者的表现千差万别,如需应用药物应遵循医嘱。 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在春季和陌生的环境中减少室外活动,避免接触各种致敏物质。不宜养宠物。在季节更替或外出之时,及时增减衣物。

某些特禀质是来源于父母的一种特殊的体质类型,其中包含两个意思:先天的、特殊的体质。就是禀赋比较特殊,较一般人差一点的体质,它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人大多都属于这一种;第二种是遗传性体质,就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这一类大多很难治愈;第三种是胎传体质,就是母亲在妊娠期间所受的不良影响传给胎儿所造成的一种体质。特禀质已经是“先天不足”,更应在后天生活起居、环境、饮食、运动等方面加强调摄,一是防止进一步耗损真气,二是增强和改善体质。

睡卧顺应四时: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

43

起。

室内要保持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在晴好天气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氡、苯、甲醛、氨、三氯乙烯、对二氯苯……这些室内空气污染物包围全球近一半的人,导致人体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特禀质者很大一部分是过敏性体质,更容易受家居装修污染的伤害。刚装修的房子应至少保持通风半年后入住,或采用优质空气净化设备。春季风沙较大,空气中的粉尘相对较多,加上百花盛开,各类花的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粉尘的漂浮物,部分过敏体质者接触后易引发过敏反应。陌生环境可能含有未知的致敏物质,也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所以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接触各种致敏物质。宠物的毛发、唾液中的蛋白质和皮屑等容易引发部分特禀质者过敏反应,且宠物易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能会加重特禀体质者的免疫负荷,产生多种疾病,所以对这类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养宠物。在季节更替或外出之时,及时增减衣物。

3.形体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六字诀”中的“吹字诀”、“呬字诀”。强壮功、瑜伽、步行、慢跑等。逐步进行耐寒训练,增强身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不宜参加对抗性强的竞技运动。

特禀质者多体质较差,对外界环境、气候变化敏感,其运动以强壮体质为主。太极拳(剑)、“六字诀”中的“吹字诀”、“呬字诀”、强壮功、瑜伽、步行、慢跑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动静结合、身心俱养、简便易行,健身效果比较好。特禀质尤其是过敏质多不耐受寒冷空气,在运动中应注意逐步进行耐寒训练,增强身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不宜参加对抗性强的竞技运动,以免过度耗损正气。

4.精神调摄:多关注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培养乐观情绪,避

44

免情绪紧张。

特禀质者,特别是有先天身体缺陷、畸形或残疾者,很容易出现悲观、消极、孤僻、胆怯、自卑的性格,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意志消沉,丧失生活信心。所以,在精神心理方面,应关注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乐以忘忧”(出自《论语·述尔》),“美意延年” (出自《荀子·致士》),培养乐观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有利于改善体质和身体疾病的康复。

5.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各种致敏食物或来源、性味不明的食物。少食荞麦、蚕豆、辣椒、虾、蟹等食物。少吃油盐。

特禀质尤其是过敏体质者要避免食用各种已知致敏食物。来源、性味不明的食物可能含有致敏原,应尽量避免食用。荞麦、蚕豆、辣椒、虾、蟹等食物易致过敏,所以应减少信用。

6.药物调养:在医师指导下,可选用乌梅、五味子、银柴胡等药物。药膳可用乌梅粥(乌梅15g,黄芪20g,当归12g)。

乌梅以其味酸能生津,涩可收敛,与辛散祛风剂相伍,更能调营卫、固肌腠,为调和营卫。《伤寒论》末篇乌梅丸中附子、花椒与乌梅同施,辛、酸相用,调和阴阳,使气血营卫和谐。后人受此启迪将乌梅与辛温发散药相配合治疗各种皮肤过敏症,如施今墨先生的脱敏煎(乌梅、防风、银柴胡等),临床常用乌梅为主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多种过敏疾患,确有疗效。

《随息居饮食食谱》所载:“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乌梅益气养血生津,健脾益胃和中,合黄芪当归同用,黄芪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功能,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活血养血,有当归补血汤之意。上述三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之效,长期服用乌梅粥可增强体质。

7.音乐及其他调摄: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

45

替欣赏。可按揉迎香、鼻通穴、印堂穴,捏鼻、擦鼻翼等各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艾灸肺俞、风门、曲池、合谷。

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可以揉迎香、鼻通穴、印堂穴,捏鼻、擦鼻翼等各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迎香:位于鼻翼之两旁,是治鼻塞、不闻香臭之要穴。鼻通:位于鼻的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揉鼻通和印堂穴可宣散鼻部的郁热以通鼻窍。另外,捏鼻、擦鼻翼也可使鼻部气血流通,改变局部血液循环,收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

患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者,可艾灸肺俞、风门、曲池、合谷等穴位,益肺气,固卫表,增强免疫功能。

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疏风解表、宣通肺气,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功效:清热和营,降逆活络。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喎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