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2024-02-15
来源:易榕旅网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的经验、问题与对策① 吴卫华 摘要:在政策上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以规划引领城乡生态建设。实现土地资源节约 集约利用,基本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构筑起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等,是苏州在城乡一体 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经验。但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 如自然村落的大量撤并、城镇发展规模与速度、城镇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 等,给苏州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加强与改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还需 要苏州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苏州;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对生态 问题的忽视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201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 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人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走“集约、节 能、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新型城镇化应走生态文明之路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共 识。但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如何进行,虽然有许多理论能够为实践提 供一定的支撑,但我们认为对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其经验教训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 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比较早,走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截至2013 年底城镇化率已达到73.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1,已是全国城乡二元差距最小的地 区之一。苏州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总结城乡一 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绿色生态型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 我国传统城镇化主要靠规模扩张、土地粗放利用的发展方式,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面 临严峻挑战、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能源消耗总量多、生态环境压力大。由于苏南地区土地 ①收稿日期:2014—10—2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保障农民权益问题研究”(2014sJB551) 一93— 及自然资源的短缺,苏州在2008年推进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伊始,就非常注重城乡生态环 境的保护。六年来,苏州紧紧围绕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在土地集约、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现 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政策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 政策是政府以权威形式来保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实施。苏州颁布的城乡 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有不少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2008年5月《中共苏州市委、苏州 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农村环境建 设管理力度”,并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同年1 1月《中共苏州市委、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坚持把保 护生态环境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2009年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中,对未来三年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推进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城乡环保监管一体化”“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 “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此外,苏州市人大通过 了《关于有效保护“四个百万亩”,进一步提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决定》,以立法方 式,保护苏州战略性的生态资源和生态安全。对于村庄环境整治,苏州通过了《苏州市村 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苏州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关于加强村庄环境长效 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保村庄环境整治达到实效。这些政策保障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以规划引领城乡生态建设 规划是龙头,是基础,只有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才能以规 划的高起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节约简约,强化生态优势,彰显水乡 特色,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是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坚持的 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四规”融合来引领。苏州坚持生态建设规划与土地利 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有机融合,强化了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 乡村旅游、水网水系等规划的指标衔接、项目对接和空间协调,促进了国土管理、城乡建 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四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市层面上统筹生态基础 设施建设,为区域、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强弱帮扶等机制的建立铺平道路,最大限度地保 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使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游憩空间实现科学整合,进一步提高了 人居环境的品质和品味,实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专门的《苏州市生态文 明建设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来引领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把 苏州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 生态文明城市。三是通过专项规划引领生态建设。如对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各县 (市)、区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方案的制订工作,以及市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等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工作。对“美丽镇村”建设,各县(市)、区充分考虑各 一94~ 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方面要求,科学制定 实施规划。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表明,正是各类规划确保了城乡一 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 (三)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传统城镇化存在土地集约度低、耕地过度占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 等问题,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苏州依据自身土地资源缺乏的实际,不断探索 如何优化配置城乡土地资源。首先,苏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土地利用、 城镇、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四规”融合。在规划引导下,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 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其次,大力推进 土地使用权的改革,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权人股、转让、转包、互换、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 市场化配置,确保农民土地的收益权。特别是创新了土地股份合作这一土地流转形式,引 导农民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改变了传统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提高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水平。第三,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做好土地占补 平衡工作,大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置换复垦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县 域范围内调剂使用,优先配置到产出效益高的地区,其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额留给调剂出用 地指标的镇或街道,用于农民身份转换的社会保障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盘活城乡 存量建设用地。在镇村规划时留出10%的比例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留用地,用于发展物业; 对通过宅基地置换后新增的土地,原则上安排不低于40%的比例作为集体建设用地,通过 市场化运转,收益归集体、农民按股分红。苏州通过这些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 进土地资源在城乡间实现合理的流动,优化了城乡土地资源大配置,有利于苏州生态文明 建设。 (四)基本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机制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机制,可以使系统随着条件发生 变化,能自动地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苏州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生态 环境建设机制。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组织领导。苏州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到战略高度。同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部署和组织落实,建立起自上而下的 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要求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二是编制城乡统一的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0--2020年)》以规划的形式将城乡生 态环境建设统筹到苏州整体发展规划中。三是统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苏州统筹开 展农村水治理、污染治理、农田整理、村庄整治、农村绿化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建设,建立起 领导、资金、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政策制度。四是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苏州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 机制的意见(试行)》《关于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见》等文件,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 《苏州市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大大推动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 一95— 合评价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体系由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 度5大系统、28项指标、34个要素构成。同时,还初步建立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评体系,将生态文明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各级领导实绩考评、任免 工作以及各类评优创先挂钩。正是依靠这些机制,才促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 明建设的具体落实和细化。 (五)构筑起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如在防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 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苏州在推进城 乡一体化进程中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建设,突出表现是建设“四个百万亩”。2006年《苏州市 “十一五”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百万亩”农业生产基地,即百万亩优质水 稻、百万亩特色水产、百万亩高效园艺、百万亩生态林地。2012年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 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四个百万亩”的具体目标。2013 年初,苏州市人大通过《关于有效保护“四个百万亩”,进一步提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的决定》,将保护“四个百万亩”上升为守住生态安全防线、保护战略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苏州市“四个百万亩”已全部细化落实到镇和具体田块,实现 100%“落地上图”。实际总面积413.89万亩,其中,优质水稻l12.36万亩,特色水产102.69 万亩,高效园艺96.94万亩,生态林地101.9万亩。苏州通过这一资源空间布局,不仅守住 了耕地“红线”,而且还能发挥出农业的生态功能。随着“四个百万亩”的推进,苏州关于农 业生态的保护和提升计划都得以实施。苏州市农委开展了农业用地土壤专项“体检”;苏 州林木首次摸“家底”,将建立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以保护本地森林资源;苏州在全省率 先出台水稻田永久性保护政策、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湿地地方立法工 作,等等。通过构筑苏州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确保苏州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进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kltI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足 尽管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应引起苏州及其他地方高度重视。 (一)自然村落的大量撤并必将影响苏州整体自然生态 虽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城市,但供给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 源和大量的工业原料主要是从农村生产出来的,或者是从农村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心城市 的;城市的发展在根本上依托农村给予的资源和环境支持与维持。农村是我国生态环境 的最后底线,是维持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最后屏障。苏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江南水乡、鱼米 之乡,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是人们对其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风光的美好写照。未来,这一 风景也许不复存在。苏州在《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规 定,到2015年苏州初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副中心城市、5O个新市镇、2 000个左右保 一96— 留村庄的城乡规划体系,城镇化率超过75%;到2020年苏州的城镇化率将超过85%。目前 苏州的城镇化率是73.3%,而要实现2015年苏州城镇化率超过75%、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 85%的目标,意味着苏州的农村人口要大量转变为城镇人口。而实现农村人口的大量转变, 苏州采取的方式是大量地撤并自然村庄。按照2014年1月苏州市公布的《苏州市区镇村布 局规划》规定,吴中、相城、高新和吴江四个区(姑苏区、工业园区因没有村庄)规划保留村庄 1 319个,撤并村庄4 240个,现有76.3%的村庄意味着被撤并。再加上昆山、张家港、太仓、 常熟等县(市),苏州保留村庄的总数不会超过2 000个。自然村庄的大量撤并,土地大量地 用于开发,将会导致苏州农村自然村庄自身具有的生态调节功能遭到破坏。 (二)苏州城镇发展规模与速度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至2013年末,苏州户籍人口加流动人口1 307万,到2015年人口数字估计还要增长。 届时,这1 300多万人大多数要居住在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副中心城市、50个新市镇中。这 样的话,苏州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新市镇都需要承载大量的人口。同时,随着未来几 年内年苏州城镇化率要从75%增加到85%,苏州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新市镇城区和镇 区的规模和所承载的人口量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这就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 是随着城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过快,将给资源环境短缺的苏州带来严重的生态 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模扩大,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撑,如吴江的太湖新城和吴中的太湖新 城、苏州新区西部的科技城等,将苏州整个城区推到了太湖边。同样,一些城镇在发展的 过程中不断大搞各种类型的“新区”而进行圈地,如苏州不少古镇以保护古镇为名,重新又 建立新镇区。而且苏州城市和城镇规模的扩大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特别是苏州在2008 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后,发展的速度更快。苏州城镇发展规模和速度无疑给苏州生态环 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均能耗、水耗以及垃圾集中排放量都要比农村大得多。虽然苏州 各级政府在给排水、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但资源和环境供应保障的 缺口并没有相应缩小。相反,土地过度开发,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土壤、水污染严重等突 出的问题已成为苏州当前生态环境中亟须正确对待的重要问题。 (三)城镇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加大了对资源环境的消耗 苏州城乡一体化体现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 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其目的就是破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至2013年 底,苏州全市92%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91%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52.2%的农 户实现集中居住,累计140多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 1 350亿元,村均稳定收入6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连续1O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达 21 57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1,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苏州市 还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 升④。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苏州城乡之间的现代化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现代化是一 ①张鹏:《苏州城乡一体化晋升国家级试点》,《苏州日报》,2014—03—31(第1版)。 一97— 把双刃剑,在给苏州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极大变化的同时,也给苏州农村资源环境带 来了极大的压力。工业的现代化,特别是苏州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 工业生产带来的各种废弃物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特别是苏州无论 是城市还是农村人均收入较高,他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和消费一方面加大了对自然资源 的消耗,另一方面消费产生的垃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污染。以对环境产生极大影响的汽 车为例,截至2013年底,苏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63万辆,其中私家车168万辆,位居 全国地级市首位。苏州汽车遍布城乡,在有限的区域内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废气污染,还造 成道路交通以及住宅小区的拥堵,严重影响了苏州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城镇化需要产业来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是很难推进的。苏州的城乡一体化 也是依靠城镇产业的支撑。然而,苏州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 2013年,苏州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7%,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2.6%, 第三产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5.7%。在产业结构中,苏州的制造业比重太 大。制造业主要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和资源消耗,它不仅消耗大量的土地、水乃至原材料, 还将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也 希望进一步调整城镇产业结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通过“四个百万亩”这一形式予以 保障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为了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这几年苏州作了许多努力,但对于乡镇 来说,由于乡镇自身存在的条件和不足,服务业比重还是相当少。对工业来说,尽管明知 制造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但苏州的城乡一体化还需要这些产业的支撑,否则城镇化 是难以推进的。苏州只有通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一过程比 较慢,城镇制造业依然在给苏州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加强与改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苏州要在未来城乡一体 化进程中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要做到这一点,苏州在原有的生态文明建设 基础上,还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应加强落实苏州城乡一体化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苏州自然资源短缺是苏州发展的一大瓶颈。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各项政策文件 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节约自然资源的理念,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我们 认为苏州并未体现出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如上文提到的村庄大量撤并、城镇化发展规模 和速度、城镇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产业结构的不平衡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支撑等。 以土地为例,设定2020年苏州城镇化率超过85%这一目标,需要多少土地等资源来支 撑。即使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这些土地可以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方式来解 决,但是问题是: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有没有用以发展的土地?因此,苏州在推进城乡 一体化进程中,应加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作好长远发展规划,考虑到子孙后代的 98— 需要,千万不能竭泽而渔,能够开发的资源5年或10年就用完了。否则,苏州必将在资源 环境的制约下走向发展的死胡同。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应突出苏州生态系统地域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积淀,城市生态系统拥有自己独特 的地域特性①。苏州最大的生态系统地域特征就是水。苏州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有 各级河道2万多条;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荡300多个,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42.5%,有“水 乡泽国”之称。因此,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应紧紧抓住苏州生态系统的 地域性特征,做好湖泊、河道水的生态保护。我们看到,苏州为解决河道污染做了大量的 工作,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河道水环境并不令人满意,河道污染遍布苏州城乡。另外,苏 州也尽全力来保护湖泊的水环境,但在保护的同时,苏州还是在考虑如何利用湖泊资源创 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沿湖边的地产开发,如太湖边的太湖新城、新区科技城,金鸡 湖、独墅湖则整个被城市包围,再加上大小湖泊的旅游餐饮开发等等,给湖泊水环境带来 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认为,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应将水环境的保护上 升到战略地位,坚决制止各类污染河道水系的行为,坚决制止大小湖泊的开发利用,为子 孙后代创造一个安全的水环境。 (三)运用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推进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苏州近几年来城镇化率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苏州的 城镇化基本上是靠行政手段的推动。行政手段由于预见性不足极有可能带来的是自然资 源浪费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因此,苏州城乡一体化应尽可能以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 机制来推进。从行政的角度来讲,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各项规划来引领城乡一体 化建设。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应尊重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因为城镇化需要产业化支撑,而 要推动产业化,必须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具体来说,政府不能 再搞土地财政、大拆大建,对城镇发展规划随意变更。政府必须在市场的引导下,因势利 导,推动城镇化发展,让市场来决定如何发展,坚决杜绝过去那种政府行政干预、政府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造成城镇化发展过程出现各种问题。应该让城镇化符合社会发 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民意的期许。 (四)加大推动苏州城乡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要遏制苏州城镇和农村污染,首先要加大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苏州城镇污染主 要是苏州大量的制造业造成的,因此对原有的制造业必须要转型升级。苏州在这方面已 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远不够。在转型升级方面,苏州的产业一定 要力求高端化。实现产业的高端化,一要遵循产业演化的规律,顺应世界经济服务化、服 务产业化的潮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战略重点,扩大行业规模,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发展层 次,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二要提升制造业 ①黄子强等:《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期。 一99— 发展水平。要在继续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制造环节增值率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快实 现从加工制造向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销售环节延伸,积极占据处于“微笑曲线”两端、以 附加值为导向、以品牌为保证、以份额为标志的分工制高点。三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 业,实现产业规模化、设施标准化、科技集约化、服务社会化①。 (五)城乡一体化推进还应加强生态与人文的结合 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要有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的紧密结合。中央城 镇化会议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 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条件”。这实际上是说,既要保持好乡村良好的生态,又要保留住乡村原有的人文精神,这 样才能让人“记得住乡愁”。随着苏州大力推进“三集中”,原有的村庄被撤并,大量村民进 入城市社区。农村的空间环境发生改变,也使农民的生产习惯与社会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同时,由于城乡一体化,使得城市大量的大众文化也冲击着乡村原有的文化体系,城乡一体 化的推进对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进人社区后,出现文化心 理上的不适。对苏州来说,未来还要撤并大量的村庄,如何在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保证农民进人新型社区后原有的文化习俗不致遭到大的冲击,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作者单位:吴卫华,苏州科技学院公管学院。] (责任编辑古东) Experience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zhou in Eco-Civiliza- tion Promotion in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Wu Weihua Abstract:The experiences of Suzhou in eco・-civilization promo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ith policies,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promotion through planning to realize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resources,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urban—rural ecological promotion to establish moderu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cosystem,etc.. Meanwhile,problems exist concerning a large number of mergers of natural villages,the scale and speed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rapid advance of urban modernization,and unsound industrial structure,which exert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uzhou.To improve the eco—civilization of Suzhou,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several ways. Key words:Suzhou;urban--rural integration;eco・-civilization ①一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苏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着力点》,《唯实》,2014年第2期。 1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