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庆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2021-01-13 来源:易榕旅网


市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是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的初中生物学科新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初中生物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德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生物学科教学的自身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形成牢固的生物学知识真理性信念。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德育思想容的渗透熏,学生更易于接受。

一、生物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守一望多的原则

“守一”守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的教育,它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是生物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通过这个教育,让青少年脚底下踏着自己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望多”望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容,选择适当的德育目标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生物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习惯、规行为准则等。

2、渗透性原则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冶、意志培养、道德规等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3、针对性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供生动有意义的素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4、适度性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的德育知识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而且一个知识点的渗透程度也要深浅适当。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在情感上能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愉悦地认同接受。

5、因材施教的原则

依据德育要素的个性化特点,找准德育目标的切入点,结合学校、教师、学生与社区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因材施教。

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外延(目标畴) 1、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育

生物学基本观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和生态学观点等,这些观点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观点相融合,构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观点与个人社会经验相结合,才能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生物学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生物学科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先接触到的自然科学,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生物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

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因为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所以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也是有不同层次上的适应。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主要是学习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时,让学生认真体会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强烈的分生能力,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决定了根尖能使根不断生长,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决定了根尖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体现了根尖的结构和它的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Ⅱ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观点的培养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Ⅲ 爱生命,爱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生态学观点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入,有迁出,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

但是自然界调节生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的。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目

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人为破坏因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导致地球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沙漠化、全球气候异常等,人类自身也已深受其害。这就需要学生站在地球是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在)生存的共同家园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以增强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Ⅳ 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

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姿,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初中阶段,要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即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从有机物逐步演变为原始生命),知道在原始生命出现以后,就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以生物化石为主要证据,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原始生命出现以后,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与趋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生物进化观点,从科学的角度否定神创论等唯心主义的观点。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与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Ⅰ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由多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个体发育一般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等生理活动,由小到大,由幼体到成体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都阐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Ⅱ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

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正统一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确四组辩正关系:

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

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必须指出,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正统一。生物虽然具有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生物体还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如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共同性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还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四是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有现存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周围环境大体相适应的,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Ⅲ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规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爱的情操

我国的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在我国,仅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就有百余种,如金丝猴、大熊猫、白鳍豚、丹顶鹤、扬子鳄、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也有8种,如金花茶、银杉、桫椤、珙桐、水杉、望天树等。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过不少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例如,北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农书;明代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世界名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从现代生物研究看,我国的生物学研究成果突出。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良好习惯

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祛伪存真,执着的求真、、求事实的精神。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与每一教育活动之中。

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青霉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它们包含了科学家的观察、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实验等全过程,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进行生物学价值观教育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除与农、林、医药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之外,其应用围已扩展到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揭示、哺乳动物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标志着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当前困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健康等严峻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认同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学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如:在农业上通过杂交和基因诱变育种来培育优质高产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新品种有着广阔的前途;在医疗上对人体基因定位与其功能研究的进展,将有助于人们阐明多种疾病的病因,提出全新的治疗方法;在解决能源危机上,寻找绿色新能源替代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在环境保护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构成对人类生活的威胁。在治理与保护环境方面,生物学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6、规行为准则,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物体性状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人是生物界的一员,因而人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物属性,但人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界的生物,是生存于人类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维护社会正常运转,逐步形成了各种社会规,所以人的行为要受到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制约。例如,在自然选择中,生物有过度繁殖,人类有优生优育;生物有生存斗争,人类有维护人际关系的准则;生物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人类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美德。一个人要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才能在社会中健康地学习、生活与工作。学生在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领悟、逐步规个人行为,能够辩别是非,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健康地生活。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下的德育教育渗透建议 德育要素 一级主题 德育总目标 目标切入点 细化的渗透目标 德育要素 一级主题 一、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良好习惯 进行观察、探究实验、资料搜集、材料分析与调查等学习活动过程中。 1.富有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2.尊重实际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际证据。 3.能进行批判地思。对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判断,进行评价。 4.具有认知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5. 敏锐感知变化的世界,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 三、生物与环境 生物学基本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培养爱的情操教育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学基本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五、生物圈中的人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 规行为准则的教育 七、生物的生初步的辩证然观教育 绿色植物的一生、 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食物的消化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概述血液循环、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调节生命、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社会行为 人的生殖与发育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植物的生殖 殖发育与遗传 唯物主义自1.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 2.人类的行为要受道德与法律的制约 3.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 1. 认识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2.爱生命,有尊重每个生命的意识。 3.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的。 2.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爱生命,形成在自己能力围乐于助人的科学意识,如成年后进行无偿献血、捐献骨髓。 5.人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 6.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生态学观点。 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2.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植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 4.植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 观点教育、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观点教育、 环境、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细胞生长、细胞分裂与分化; 人体的结构层次 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 4.生物体局部与整体是辩正统一。 1.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观点的培养。 2.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 4.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生态学观点。 德育总目标 目标切入点 细化的渗透目标 然观教育、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然观教育、 家园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爱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德育要素 一级主题 生物学价值观教育 八、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九、生物技术 生物学价值观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多样性 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1. 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正统一 2. 爱,做百湖小主人 3.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具有重要意义 4 形成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 1.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基础 十、健康地生活 规行为准则的教育 青春期 传染病和免疫 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人工急救 备注:1、科学探究不是独立的教学主题,是穿插于其它九大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它的德育目

标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容进行。

2、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与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与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学案例:《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与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阅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达

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培养实事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与呼吸有关的知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能自觉爱护环境,爱自己的家乡。

德育目标分析:本节课是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10章 人体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三节的容。本节要2课时完成,本案例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与呼吸有关的知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吸入气体的质量会影响健康,从而自觉地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通过对呼吸系统知识学习,使学生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在学习中明确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市创建全国卫生城的丰硕成果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更爱自己的家乡;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实事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总之,这节课有多个德育目标切入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

1.树立远想,健康度过青春期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呵护健康 3. 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4.乐于助人,助人有法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展中的作用。 德育总目标 目标切入点 细化的渗透目标 况,选择确定自己的德育渗透目标,但切记要做到因材施教、适时适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描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与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按教材56页图自制膈与呼吸运动关系模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模型教具、膈的运动模型与创建全国卫生城活动期间的相关视

频资料

【教学流程】(第1课时) 教师活动 请学生做游戏“憋气比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每位同学鼻尖粘一条餐巾纸,通过生活常识和体验,引起学能让底下的同学清楚的看出台上的同学是否在呼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吸,这三位同学像游泳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 请学生自己记时。练习三次,看谁憋气的时间长?达多长时间不喘气,体会憋气的感受。 请学生谈体会 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 不管你憋气的时间有多长,最终你还是得呼吸,人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但无论有什么原因,几分钟不呼吸,人体将会窒息甚至身亡。认同呼吸系统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气体怎样进入体?等等一系列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一段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 画面停留在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 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3页容完成提出的问题 1、鼻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有什么作用么?有哪些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2、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器官是什么?3、呼吸道的各器官有什么痰? 完成提出的小问题驱动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文本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搜索有用信息。 德育渗透不随地吐痰也是做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把各器官分发给不同的小组,每一小合作学习小组观察模型、讨论 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说出每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这里也可以德育渗透培养集体荣誉感。 [多媒体出示]: 创建全国卫生城活动期间的视频资料 [播放FLASH]:氧气分子的呼吸系统之旅。 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了解创建全国卫生城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的变化。 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健康关爱社会,热爱家乡。 观看,进一步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发生在肺泡和加深对重难点容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作用?4、“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为维护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应组研究一种器官。 一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教师活动 [体验]:把手放在自己两侧肋骨处,体验一下深深吸气和呼气时身体的变化。呼吸时胸廓扩大还是缩小?你感觉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与身体哪部分的肌肉有关? [出示]:呼吸运动示意图,介绍肋间肌和膈肌。 演示实验:膈的运动 ①教师介绍模型各部分代表的部件 ②教师在前面用教具演示膈的运动。说明用手向下拉橡皮膜,使膈顶部下降,代表膈肌收缩;手松开橡皮膜,使膈顶部回升,代表膈肌舒。 ③模型只能反映膈与胸廓上下径变化关系不能体现胸廓前后径变化 ④归纳总结:填写表格 全班进行概括总结呼吸运动的原理: 反馈练习:我们懂得了和呼吸有关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体就能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教学案例:《传染病》 【教学目标】

肋间外肌 肋骨 膈肌 胸廓 肺 学生活动 同学亲自体验,感觉深深吸气时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深呼气时,感觉肋骨在向下向运动,胸廓缩小。 直观地认识到呼吸运动与肋骨、肋间肌、膈肌、胸廓的关系。 设计意图 放松心情,形成直观感受。 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变化如何相关? 格。 吸气 呼气 概括呼吸运动的概念。 培养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手、积极地去寻求答案,体验渗透提高了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事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主探究、观察并思考:膈的运动与胸廓的上下径的能创新思维动脑、兴高采烈动在体验呼吸运动和探究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填写表成功带来的快乐。 同学们各抒己见“保持环境清洁”“保证空气清新”德育渗透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人人养成争当环境保护的使者。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与特点。

2、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能力目标:1、能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与其特点,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能力。

2、列举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

的态度。

2、学生正确对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激起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德育目标分析:本节是教版8年级上册7单元《健康的生活》中第18章《疾病与免疫》第一节《传染病》第一课时的容,本章作为本单元的首要章节,地位十分突出,本节的容既让学生懂得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又为他们以后积极健康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意识,激发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爱心奉献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后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与特点。 2、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自己与家庭成员曾患过的疾病情况

教师准备:查阅、搜集传染病危害的视频资料和我国建国后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多媒体出示]《健康歌》,老师祝同学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引出单元的主题,什么是健康?人们珍爱生命也珍爱健康,教师现场调查班里有没有什么病都没得过的学生? 请学生根据自己十几年生活的积累说说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那些传染病,并进一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什么是传染病? 请学生把自己与家庭成员所患疾病状况调查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1)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两者间区别?(2)总结传染病的特点 结合自身与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传染病的认识。 说出传染病的概念 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一起分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学生活动 说出对健康的理解,与自身的疾病状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说出健康新概念,自然引出探究主题 析、讨论、发言、共同总结。 判断哪些病是传染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其中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两者间区别涉与病原体,学生对它很陌生,稍显抽象运用多媒体介绍给学生 [多媒体出示]案例(一)生活现象分析,小开学了,他回校上课,第二天他的同桌小也观察、识别 加强认识和理解,抽象的容具体化,形象化。 独立思考分析回答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说出传通过联系生活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王暑假到乡下叔叔家玩,不幸染上了红眼病, 得了红眼病,大家都不以为然,一个星期后,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同时班上有几位同学都得了红眼病。问题:小怎具备的三个环节 教师活动 么得的红眼病,如果他接触的人都是健康的,他会得病吗? [多媒体出示]案例(二)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和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以此为例说出甲流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具体都是什么? 学生活动 活。 设计意图 思考回答 与时反馈所学容联系当前的生活热点,并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自身的文明素质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 请学生以曾经经历过的2003年春季的非典、小组讨论,交流 2006年冬季地区发生的秋冬腮腺炎、2008年春季发生的手足口病和5.12汶川地震灾害后无大疫,4个案例中的一个为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我们当时都是怎样做的?联系传染病传播必须的三个环节,我们做的属哪一环节? [多媒体出示]我国建国后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成就的视频资料。请学生谈感想。 [多媒体出示]反馈练习 1、同学乙某最近感冒,不断地咳嗽、打喷嚏,但同学乙很小心总是用手帕捂住自己的口鼻,怕病毒随空气飞沫传染给其他的同学,但他一咳嗽时仍不免遭到部分同学的白眼,这让乙同学心理负担很重,如果你是一名旁观者想对他们说什么?2、如果你已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传染病方面的专家或医务工作者,世界的某个地区正在爆发一种对人类威胁很大传染病,你愿成为一名奔赴疫区的志愿者吗? 请学生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自主归纳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回答 各抒己见,生生互评 得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传染病并不可怕,掌握预防知识,加强自身的锻炼,正确对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人要有爱心。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提出倡议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