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21-05-29 来源:易榕旅网
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水平,对于学生群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很多语文教师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语文教师以日常教学工作作为切入点对于教学工作内容进行了探索,其进一步促进了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路径的合理拓展与丰富。基于此,以下对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本剧;高中语文教学;运用的研究 引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往往是单调乏味,老师讲授的内容过于单调,致使语文学习模式停滞,难以打破。教师和同学们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疑问,认为传统的语文教育只能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制约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想与方法的革新。

一、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必要,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充分拓展,其为高中生群体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做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养成相应的语文知识探索习惯并提升其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群体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持续拓展与合理优化。

二、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一)优化课堂结构,更新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老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灌输\"各种语文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考与主体人格的协调发展。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严格遵守,而且要注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学纲要明确规定:“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真正参与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创造能力。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成为了自主的科学求知者和科技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真正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二)整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剧本内容

在对课本剧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要明确课本剧表达的主题思想。一是要明确课文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出现与课文内容不符合、背离作者思想感情的情况。二是课本剧的故事安排、人物对话一定要围绕课本内容展开,剧本的内容一定要简明扼要。《荆轲刺秦王》主要塑造了英雄人物荆轲的形象,歌颂荆轲重义轻生、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其次,要找准课本剧中的矛盾冲突。因为课本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内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整个课本剧发展的前提,能够推动人物形象的发展,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课本剧中的矛盾冲突,在构思剧情、设计人物的过程中,以矛盾为核心,剧情会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也会更加饱满丰富。《荆轲刺秦王》大背景就是秦国和燕国的矛盾,秦国已经灭赵,并已经攻打至燕国的边境。于私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没有被以礼待之,因而怀恨在心。为了报前仇、解国难,太子丹想要派刺客去刺杀秦王。而在荆轲准备刺杀秦王的过程中,就是荆轲和太子丹的矛盾,荆轲因为要等一个住在远方同行的客人而延误了出行,于是太子丹请求荆轲早日出行,并被告知如果荆轲不走,他就先派秦武阳去秦国,荆轲被太子丹怀疑,觉得很憋屈,古来侠士,一诺千金,怎容得他如此怀疑,于是荆轲一反平日的谦和,不管你是不是一国之储君,不管荆轲和太子之间的地位悬殊,荆轲“怒斥太子”,让人拍手称快,这一矛盾冲突也是最能凸显荆轲人物形象的一段,荆轲耿直刚烈、不畏权势的形象跃然纸

上。当然还有荆轲内心的矛盾、秦王没能刺杀成功的矛盾,在设计剧本时,可以围绕一个矛盾来具体开展。

(三)兴趣引导,培养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兴趣,才会愿意学,高兴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情境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刚接触课文时,对课文里的信息很陌生,若将学生熟悉的信息导入课文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比较,这样学生比较乐于接受教材里的信息。笔者常常用想象、联想、比较、辩证等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河画面:黄河如万马奔腾般向前流去,波涛汹涌;著名的壶口瀑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如此雄壮的画面,让学生惊叹不已。然后再展示镜中人的头发由青丝变成白发的瞬间变化,此画面又让学生唏嘘不已。再将这两个画面与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相联系,让学生仔细联想,反复揣摩,深刻体会李白的豪迈。有关青丝变白发的内容,让学生凭借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的理解,揣摩出这两句是在表达时间流逝之快,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在此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要素,然后经过联想比较,让学生有画面感,这大大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一堂课组织多项活动,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怎能不生动!

(四)做好课堂表演和演后评价

经过精心排练后,学生就进入了课堂表演环节。如果课文比较长,就比较适合表演多幕剧,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表演一幕,比如《鸿门宴》就适合表演成多幕剧。如果课文比较短,就比较适合表演独幕剧,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多组,每组表演同样的内容,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比,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就比较适合表演独幕剧。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表演的环节,教师要提醒观众认真留意,为后面的评价环节做好准备。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自我反思、评价量表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表演后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演员的自我评价主要是自我反思,演员可以反思自己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神态、语言、动作是否

到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观众对课本剧的评价主要是采用事先准备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主要分成剧本创作和表演两个维度,每个维度50分。剧本创作又可以细分为:主题是否鲜明、情节是否流畅、台词设计是否合理、矛盾冲突是否集中、剧本是否有创造性。在表演这一个维度,又可以细分为:神态是否到位、语言是否流畅、性格是否鲜明、道具是否合理、表演是否有感染力。

结束语

语文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变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唯有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育上,才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营造一个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其煌.课本剧的教学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30):46-47. [2]叶楠.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2. [3]王敏.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鲁东大学,2022. [4]刘思洋.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集美大学,2022. [5]王云云.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