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2.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 例1 统一长度单位 1课时 例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课时 例3 认识米用米量 1课时 例4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第 一 单元 课 题 统一长度单位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操作法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1、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1课时 个性化调整 张明思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 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课堂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作业布置 用铅笔量各种家电的长、宽、高 板 书 设 计 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 1.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需要统一单位 2.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 学 反 思 统一长度单位
第 一 单元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张明思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操作法、演示法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 学 过 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性化调整 一、谈话引入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 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 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如何用它去量,教师总结。 用厘米量自己的书本的长和宽。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长度单位:厘米 (图钉长、手指宽) 用厘米量:0刻度对左边,看右边。 教 学 反 思
第 一 单元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认识米用米量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张明思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操作、演示、讲解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 学 过 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性化调整 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二、展开认识米 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1)介绍米尺 (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3.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 4.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5.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 或 厘米 铅笔长18( ) 一棵大树高10( ) 曲别针长3( ) 一张床长2( ) 教室长10( ) 桌子高90( ) 操场长200( ) 一个杯子高10(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动手完成练习一4、5题。 认识米 用米量 长度单位:米 1米=100厘米 教 学 反 思
第 一 单元
课 题 认识线段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 学 目 标 张明思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讲解、操作 尺子、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性化调整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介绍是怎样比的?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可以看作线段,尺子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师: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 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板书。 三、课堂练习:完成做一做。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的第7、8、9题。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线段:直线的一部分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