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滇中地区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23-01-08 来源:易榕旅网
滇中地区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滇中地区铝土矿位于云南省中部,隶属昆明市、玉溪市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2°20′00″-103°150′00″,北纬24°40′00″-25°30′00″,面积9000多 km2 。截止2007年底,滇中地区发现小型铝土矿床16个,矿石量16367千吨。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滇中铝土矿大地构造位置分别位于上扬子古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嵩明上叠裂谷盆地及玉溪褶皱基底隆起。

按成矿区带划分,属于上扬子(陆块)成矿省、滇中成矿带、东川-易门矿带昆明铝土矿矿田。

滇中地区地层为所谓的“三层式结构”:结晶基底、褶皱基底、盖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早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分布,尤以元古界和中生界地层最为发育。多年来找矿实践表明,二叠系下统梁山组为区内铝土矿最主要的赋矿层位。

石炭纪末云南地壳普遍抬升,早二迭世开始海侵,昆明及滇东北地区早期(梁山期)为滨海沼泽相的黑色页岩、砂岩、铝土矿、铝土质泥岩夹煤层,是本区主要铝土矿产出层位;栖霞期—茅口期主要是浅海相灰岩、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

康滇基底断隆带西界为易门断裂,东界为小江断裂,在其西部(普渡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表现为在断裂发育的背景上,古生界—中三叠统多以南北向、北东向宽缓对称的背、向斜为主,两翼多有伴生的走向断裂,一般古生界多构成背斜,中、新生界多构成平缓开阔的向斜;东部地区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同时出现一组东西向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基底褶皱一般呈紧密线状,盖层褶皱多为宽缓开阔。本区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三期,即晋宁期、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晚期。

2典型矿床分析

根据综合研究选定老煤山铝土矿作为典型矿床进行解剖。老煤山铝土矿矿区位于昆明市北30千米,富民县城东平距10千米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康滇基底断隆带的嵩明上叠裂谷盆地西侧,老煤山向斜东南翼。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及第四系。含矿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铝土矿赋存于含矿岩系的上部。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区内岩浆活动不发育,在矿区北部下茨塘见浅色基性岩体侵入,为橄榄辉绿岩。

2.1含矿岩系特征

含矿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为一套滨海沼泽相的砂泥岩夹铝土矿、铝土岩及煤层,总厚11—33米。其上覆地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与下伏石炭系中统灰岩假整合接触。

上覆地层:下二迭统栖霞组灰岩、白云岩 ————整合接触————

15. 灰色、灰黄色铝土矿层,至上而下依次为豆状、角砾状、土状、致密状铝土矿:

0—5.26米。

14. 浅灰色碧玉状铝土岩: 0.5—2米 13. 黑色碳质页岩:0—0.5米 12. 黑色烟煤:0—4米 11. 黑色碳质页岩: 0—0.2米 10. 灰色细砂岩及铝土岩:3—4米

9.灰白色、浅灰色致密状铝土岩:0.8—1.5米 8.灰色中细粒中厚层状砂岩:1—4米 7.黑色劣质煤:0.2米

6.灰色细砂岩及铁质石英砂岩:4米 5.灰褐色泥岩:0.4米

4.灰色、灰黄色致密状铝土岩:0.8—1.5米 3.灰色细砂岩:3米 2.黑色烟煤:0.8米:

1.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0.5米 ———假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中石炭统灰岩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大致分为上部铝土岩—铝土矿组合,夹煤层,是铝土矿体主要分布部位;下部砂泥岩夹煤组合,无铝土矿产出。

2.2矿体特征

老煤山铝土矿分布在老煤山向斜东南翼,矿体呈似层状,南北长1100米,宽96—385米,矿体厚度最厚5.34米,最薄0.73米,平均厚度2.56米,分南北两个矿段全区完成详查工作,探明C+D级储量140万吨。

北段以灰白色致密块状铝土矿为主,南东见豆状铝土矿,长600米,宽105—385米,平均厚度2.57米,呈单斜状,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8—18°,局部受小断层影响倾角变大至40°,向东露出地表,向西覆盖逐渐加厚。

南段以豆状铝土矿为主,底部见少量灰白—浅灰色致密块状铝土矿,长500米,宽96—280米,平均厚度2.53米,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7—17°,在断层附近,裂隙中充填堆积性土状铝土矿。

矿石矿物主要有:一水硬铝石、地开石、一水软铝石。次要矿物为:三水铝石、褐铁矿、高岭石、粘土质矿物及少量绿泥石等。

矿石结构:鲕状、豆状;构造:土状、块状。

全区矿石平均品位:A1203 62.53%;Si0214.06%;A/S4.45,Fe203 4.26%,S0.06%,P2O50.05%。

在铝土矿中,含有可回收利用的分散元素镓(Ga)、镱(Yb)两种以及煤层和耐火粘土。镓(Ga)在矿石中的含量0.015—0.027%,平均0.02%,计算其金属总量在矿区为295吨;镱(Yb)在矿石中的平均品位为0.001%,金属总量为14吨。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为第一层煤矿,位于铝土矿之下,一般厚1—2米,最厚4米,呈透镜状产出。

矿体顶板围岩有灰岩、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砂岩等,灰岩见于矿体西北部,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砂岩一般厚1米。矿体底板围岩有铝土岩、铝质页岩及煤层等,铝土岩、铝质页岩厚约1—2米,见于矿体与煤层之间,有些地方铝土岩Si02含量减少变为铝土矿,其底板就为煤层。

本区矿体垂直方向上比较连续,一般无夹石。

根据对富民县老煤山铝土矿典型矿床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1)。

表1富民县老煤山铝土矿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

成矿要素 特征描述 成矿时代 构造背景 地质环境 岩相古地理 古地貌 古气候 基底 岩性特征 描述内容 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 二迭系下统梁山组 成矿要素分类 必要 扬子地台康滇基底断隆带的嵩明上叠裂谷盆地西侧 必要 滨浅海—沼泽相沉积环境 在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之上存在古风化壳 气候温暖潮湿 中上石炭统灰岩,形成岩溶洼地,提供储存空间 粘土岩、铝土矿夹煤组合,有较好铝土矿体产出 砂泥岩夹煤组合,无铝土矿产出 A1203 59.69—63.68%,平均62.53%;; 必要 必要 必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矿床特征 矿石成分 Si0212.54—14.87%,平均14.06% A/S4.14—5.13,平均4.45, 含矿岩系厚度 11.1—32.85米 矿体厚度 次生作用 厚0.72--5.34米,平均厚2.56米 矿带长约600—1100米,宽100—385米 3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滇中地区铝土矿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铝土矿严格受下二叠统梁山组层位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含矿岩系中。除此之外,还与岩相古地理环境、古气候、下伏基岩及次生作用有密切关系。

3.1古地理条件

石炭纪末,扬子准地台的云南境内普遍抬升,沉积间断开始发育,滇中昆明以西地区为滇中古陆、以东地区为牛头山古岛。以上二个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古陆逐步上隆并遭受剥蚀,形成富含铝沉积物的物源供应区。二叠世早期,地质构造运动转化为不均匀的沉降,接受沉积,在两个古陆夹持带之间,则形成总体呈南北走向的滨海沉积区。同时,该沉积区内存在以昆明—安宁—晋宁—呈贡为中脊的沉积隆起(滨海低丘平原)区,其南、北两侧则分别为地势较低的滨海沼泽区。隆起中脊及滨海低丘平原区经长期风化剥蚀,发生较强烈的钙红土化和红土化作用,形成铝土矿或含铝沉积物的原始堆积,从而形成以残积成因为主的铝土矿。

后期,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继续保持缓慢的沉降,海水浸没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面积较广的滨海沼泽沉积区,以接受剥蚀区迁移的铝土矿和含铝物质沉积为主。远离沉积隆起中心的昆明以南及以北地区,除局部为古陆边缘残积沉积外,大部分地区均为滨海沼泽相异地沉积形成的铝土矿床类型(图1)。

图1昆明地区早二叠世含铝土矿岩系岩相古地理图

3.2 古气候条件

区域地质研究表明,石炭纪末,扬子地台云南境内地壳普遍抬升,遭受剥蚀,使滇中古陆和牛头山古岛的范围有所扩大,其间残留部分海盆,张正坤曾用古地磁资料论证了扬子板块在古生代时处于较低纬度带上,含矿岩系的顶底板都是很厚的碳酸盐岩,按现代全球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模式,可以类推在本成矿期前后,滇中地区处于低纬度温热地带。含矿岩系中的煤层出现,也是当时温暖润湿气候的环境标志。这种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为区内岩石红土化及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成矿背景。

3.3下伏基岩条件

在滇中地区,含铝土矿岩系超覆于中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中石炭统灰岩之上。在这些地层中,除石炭统灰岩较纯外,其余均夹有较多的白云岩,其Al2O3的含量多大于2~3%,当岩石发生钙红土化和红土化作用时,其中某些成分如CaO、MgO、SiO2等被大量淋漓带出,而Al、Fe、Ti等则进一步富集,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形成铝土矿。

3.4 次生作用

铝土矿沉积后,受燕山和喜山运动影响,地壳抬升遭受剥蚀,部分含矿岩系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在氧化条件下,矿石进一步去硅去硫富铝,使矿石质量较原生带有较大提高,形成高品位低硅质量优良的土状矿石。分析认为,氧化带深度≤10米。

总之,滇中地区早二迭世海侵之前,在温暖润湿气候条件下,早期沉积的岩石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红土化风化壳,同时形成石炭系低洼不平的溶蚀地貌,在早二迭世海侵时,残留的富含三水铝石的红土型风化壳被地表径流冲刷、搬运、

残积(原地)—堆积—沉积在附近的滨海—沼泽环境中(图2),随后沉积上覆地层。受燕山和喜山运动影响,地壳抬升遭受剥蚀,部分含矿岩系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在氧化条件下,矿石进一步去硅去硫富铝。

图2滇中铝土矿成矿模式图

4找矿标志

根据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滇中铝土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以下找矿标志: 1)地层层位找矿标志:铝土矿体严格受下二叠统梁山组地层控制,沉积矿床直接赋存于含铝岩系中,梁山组地层是找寻沉积型铝土矿床的直接标志,在有梁山组地层出露的地段基本都能找到铝土矿床或见到铝土岩。

2)古侵蚀面找矿标志:沉积型铝土矿赋存于下二叠统梁山组地层,与下伏基岩存在古侵蚀面,滇中古陆、牛首山古陆及基岩风化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不整合面是间接找矿标志。

3)褶皱构造找矿标志:区域上次一级的背、向斜构造可作为铝土矿找矿的构造标志。特别是向斜构造可作寻找铝土矿的构造标志。

5结论与建议

1)滇中地区铝土矿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铝土矿严格受下二叠统梁山组层位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含矿岩系中。

2)区内沉积型铝土矿是由滇中、牛首山古陆及基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后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其成矿作用有红土风化壳溶滤改造、水域中化学分解、胶体化学和次生作用等。其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基底上升隆起、剥蚀阶段-形成含铝矿物风化堆积;切割、夷平、喀斯特化,含铝矿物迁移堆积阶段-形成富铝红土化堆积;沉积、成岩、去硅再富集阶段。

3)沉积型矿床受地层层位、基底、古岩溶地貌、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控制,与岩性、气候、构造关系密切。

4)地层层位、古侵蚀面、褶皱构造该区寻找铝土矿的重要标志。

滇中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见有多个小型铝土矿床,总体勘探程度低,仍有较大找矿空间。加之该区地理区位优良,交通方便,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建议该区加强铝土矿综合研究工作,寻找靶区,获得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