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诗

2021-04-14 来源:易榕旅网


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诗

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表达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文明礼仪内容诗,欢送大家阅读。

文明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素质的上下,它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首先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在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在吃着早餐,这时车到站了,母亲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只见他迅速跑下车回来时手里的吃完的早餐袋已不见了,原来他是下车扔垃圾啊!再转头看那对母子,他们手里的书竟是韩文书?!这样普通的一幕,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无论是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人们在不经意时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中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礼仪。而我们如何让文明礼仪在校园里源远流长呢?

首先,我们着装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表达出中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风貌,也表达了我们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和肯定。我们应该认真听课,积极举手。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走、见老师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保护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不穿越绿化带,保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承受值勤同学的。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同学之间

也离不开礼仪,它像润滑剂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关系。在发生争执或矛盾时,应该先对自己的行为进展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比拟好的协作精神,这才能使班级更加团结、同学友谊更加深厚。

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把这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我们作为在校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保护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有用之才。

我国是世界是着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开展,礼仪也不断开展,并参加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事情发生在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展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视,都会自觉所

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立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成心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快乐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

--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策,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