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鲁迅小说思想内容影响研究
2021-08-02
来源:易榕旅网
作家.}季沦 i {04 外来文化对鲁迅小说思想内容 影响研究 袁玉梅 前言:对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并已有大量的论文 或论著。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思想性及战斗性、艺术创 一岁的青年鲁迅认识到:要救国,必须走维新变法之路,要维新 只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而日本维新的成功,正是学习西方 作等方面。本文则主要探讨鲁迅在那样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时 刻,如何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西方哲学思想及外国文学对鲁迅 思想形成及小说创作的影响。梳理出外来文化及思想在鲁迅一 生中思想形成的清晰脉络,追溯鲁迅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在 其小说创作中形成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 的主线,进一步充实对鲁迅思想及精神内涵的认识。突破鲁迅 研究的时代局限,更好地研究作为其思想及精神载体的小说创 作艺术,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在今天的社会变革中,社会文化 日益呈多元化态势,或许我们可以用鲁迅精神审视今天的文化 构建,同时借鉴鲁迅精神搭建青年思想教育的平台,达到启迪 民智、催人奋进的目的。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从他走向弃医从文的那 一天起,便筑就了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界及文学界的地位. 他的小说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感时时震撼着国人麻 木的灵魂,他就像一位医生拿着手术刀无情地割除着民族的痼 疾,让“它变好,变成了人,变成了真人”。鲁迅小说的创作给中 国小说创作风格带来的一缕新风,对五四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 大影响并影响着中国小说创作发展的走向。对于他的创作形 式,正像矛盾(沈雁冰)称赞的那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 常常是创造新形势的先锋……”其小说的思想性更具有世界 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价《阿O正传》中阿O的人物形象时 说:“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0,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阿Q那副愁苦的脸孔。”由此可见无论从形 式上还是思想性} ,鲁迅小说在20世纪的中国及世界所产生 的深邃而巨大的影响力。 1.《天演论》及《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188l一1936),原名岗树人,浙江绍兴人。作为民族精 神先驱者的鲁迅,青年时代存陆矿学堂学习时就接触到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学说,在吸收世界科学发展的新知识的 同时,《天演论》问进了他的视野。他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 看到了赫胥黎这位英闺博物学家竭力支持和宣传的达尔文的 物种进化学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与宗教势力作激烈斗争的不屈 精神,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学者并首次提出“不可 知论”一词,他认为“物质实体”和上帝、灵魂一样,都是不可知 的,赫胥黎以非凡的勇气捍卫进化论,并将进化论引入伦理学, 有力地论证了人的自然进化和发展,向“人是上帝创造的”这一 传统神学观点宣战。《天演论》的确给长夜漫漫的中国思想界送 来先进思想的火炬,对刷树人来说则是找到了一把打开人生奥 秘的钥匙。年轻的鲁迅赫然开朗,这部颠覆人类认识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史上杰作唤醒了为真理一卜下求索的青年鲁迅。从此 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变为改造社会、变革社会的内心要求。二十 列强先进文明的结果。 尼采是l9世纪后半叶对世界影响巨大的德围哲学家、美 学家。他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对西方基督教传统文化持彻底 批判的态度,大声疾呼“上帝死了!”。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 值”。这一极具惊心动魄的批判性闪光思想深深吸引和影响了 鲁迅先生。从1919年至1935年鲁迅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曾20 多次提到尼采及其思想,其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可见一斑。 尼采对哲学史的巨大贡献就是勇敢的宣判了上帝的死刑,号召 人们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挑战应挺身而出,做一个旧制度的破坏 者,敢于向任何权威和教条挑战,力求成为超人。这些闪光思想 无疑对正在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鲁迅有着巨大的吸 引力。青年鲁迅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位敢于“打倒…切偶 像”、“重估一切价值”充满无畏战斗精神的超人形象。由此中国 新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篇白话小说,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狂人 日记》。“狂人”以知识分予先觉者的形象发出“救牧孩子”的呐 喊。《狂人日记》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鲁迅先生并不 否认受尼采思想的影响,只是觉得“不如尼采的超人渺茫”。他 汲取尼采思想的精华,通过狂人的所思所想集中表现现实政 治、社会斗争,展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残酷、腐朽的社会 现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鲁迅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为我 所用,形成其特有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都在 他的小说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2.夕 国文学及文学翻译活动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以翻译外围文学为开 端。他在第一部译作《斯巴达之魂》的按语中说:“斯巴达将士殊 死战,全军奸焉。兵气萧森,鬼雄昼啸,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 复,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我今掇其逸事,贻我青年。呜呼! 世有不甘自下于巾帼之男子乎?必有掷笔而起者矣。”其意在 激励中国青年学习古代斯巴达人民战斗精神,投身于反对异族 侵略的斗争。这篇半译半著之作立即在留日学生当中引起轰 动,进…步激发了进步学生的抗俄热情,唤醒国人沉睡的灵魂, 初步显示了鲁迅作品富于战斗力、号召力的创作倾向。在创作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以及《阿Q正传》等一系列小说之 前他已经开始阅读并大量购买外国文学译著。他在后来的《我 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他做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 看过的百米篇外国作品”,这说明先生在借鉴吸收外国文学的 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学积累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用他那包含激情的笔触写出民族灵魂的走向和痛苦的精神。 鲁迅先生不但从他人的翻译文学中大量吸收新思想,借鉴 外国作家果戈里,契科夫的创作手段及艺术风格,他还身体力 行,一生翻译了七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他个人小说创作的2倍 以上。他曾说:“但也 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介绍,在翻 创作成就上,表现出许多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又体现着 他的审美思想。 译,而尤其注重短篇。”外国短篇小说对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 可以分思想和艺术两方面。 鲁迅说过,他从俄国文学中明白了一 件事,就是世界~卜有 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外国小说 启发他深切地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在日本留学时他就 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 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 变他的精神。”以他国文学做镜子,他更感到要使黑暗的旧中国 走向民主、自强的道路,唤醒民众就成为“第一要务”。因而才有 了《药》、《风波》、《故乡》、《阿0正传》等。正如歌德所说:“东方 西方,不可分离”。鲁迅取法他人,善于“拿来”为“自我”的顽疾 3.鲁迅小说对现代人的启示 任何伟大的作家都是超越时代的,鲁迅更是如此。他的小 说无小弥漫着强烈的忧愤。纵观鲁迅的一生,无论生存环境多 么险恶,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为拯 救民族危亡而呐喊。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单纯的对生命意义的追 问,他的个人价值已深深融入了民族存亡的大业中。他在青年 时代一次次变换学业的方向就是有力的佐证,也标志着青年鲁 迅不断地走向深刻与觉醒。鲁迅一生都在为卸掉几干年的“因 袭重担”而奋斗,然而封建的残渣,即使在今El也不能说已经完 开出良方,以求社会变革。鲁迅生活和战斗的年代IE是中国历 史急剧变化,封建社会风雨飘摇,民主革命已经兴起的时代。帝 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载着“文明”的强盗涌入古老的中国,大肆瓜 分,疯狂掠夺。历来先进的思想家无不通过自己的著述反映人 民变革现实的要求,表现崭新的时代精神,鲁迅亦然,其文学创 作宗旨诣在唤醒“铁屋子里面沉睡的人群”。鲁迅作为一位超越 时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民族的灵 魂。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于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法律 等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问题,发表 过很多极为深刻的见解,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本国的还 是世界的,他所论述和刻画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是同绕着反对 封建统治这个中心。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表现出他的世界 观。虽然鲁迅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但在他遗留的思想宝库中 到处可见哲理的闪光。他首先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尼采的 超人哲学,其早期思想中存在着自然主义的因素,而在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以后,在革命的斗争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 义战土。这一演变过程决不是简单的蜕变,而是经历了痛苦的 探索与实践,在血的教训中不断否定自己的旧观念,形成更成 熟、更明确的民主革命思想。鲁迅的一生郜在致力于变革社会 的活动。在经常认真地考察社会生活中,鲁迅对国内外的历史 和现状进行了精辟的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他的 全部思想进程,始终贯穿着一条逐步洞察社会发展规律的线 索,在进化论和个性主义的影响_卜,随着思想上、政治 的进 步,他的理论观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中,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否定了唯心史观。 鲁迅是一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生目标之一,就是 要摧毁封建礼教的枷锁,毁灭旧道德,建立新道德,他曾针对封 建道德专门摧毁妇女的“节烈”观进行过深刻的批判,小说《祝 福》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他曾明确地写到:“或者妻女极多 的阔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 是‘天兵’),就无法可想。只得救了自己,请别人都做烈女。”鲁 迅的剖析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封建阶级“烈女”观的本质。鲁迅一 生爱憎分明,他的作品充满忧愤与激情,同时包含着对劳苫大 众的深刻同情。鲁迅的卓越贡献就在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理 解,以一个先觉者的姿态通过他满怀悲愤的激情呐喊惊醒我们 民族自身的弱点,告诫闭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劝转围人 “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他把艺术创作与中国社会 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他曾说过,“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足 它敏感地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 ……”他的《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一系列小说便是这 种原则的体现。鲁迅的作晶感染力异常强烈,发人深思,引导读 者领悟深刻的哲理,这是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反映在他的 全肃清。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永远走 在时代的前列。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 着我们奋勇前行,他那“无我”的精神境界时时在荡涤着“人”的 灵魂,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起的报国思想仍然是今天青年学 习的楷模。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快速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使得 包括知识阶层在内的一部分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忘记了国家 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仕大夫”们是肩负着 “治国、平天F”的重大使命的。今天的知识精英到底应该承担 着怎样的社会责任值得深思。 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浪潮再次改变了人 类的生活方式,个体的人不断与自身环境以外的文化思维模式 融和,吸收他人的文化心理,自觉与不自觉问修正着个体的价 值观,道德教育的平台早已不是单一化模式,结构更趋复杂,己 很难用某一个标准作为唯~的道德价值尺度。因此,我们更加 怀念鲁迅,鲁迅精神并没有过时。他特有的忧患意识、报国思想 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弘扬鲁迅精神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不 址激发年轻一代立志报国的“良 方”。拿鲁迅精神做镜子照 』姒现代人的灵魂,不失为启发民智 的好方法,鲁迅精神是永恒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不断发扬 光大。 参考文献: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第 一版 马祖颜.中国翻译简史【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6. 增订版. [5]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H】_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J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 [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8】鲁迅.《鲁迅小说集 [H]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 2. 【9】齐一.Ⅸ鲁迅思想探索 【H]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 作者简介: 袁玉梅,天津商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