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项目效果研究
作者:尚凯焕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麻城市响应国家发展特色农产品政策的号召,根据麻城市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麻城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但由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素质偏低、农企联系不紧密,电子商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因而从持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培养领先企业、加强电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麻城市;特色农产品;效果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东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依界岭分水,省内邻罗田县,南接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西与红安县毗连。麻城版图面积3747 km2,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20余万。麻城交通便捷,是武汉城市圈规划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106国道贯穿全境,“三高三铁”在此连接,使麻城一跃成为湖北三大交通枢纽之一。该地区属于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兼南北的气候特点,树种繁多,因麻城这一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菊花、油茶、板栗、蔬菜、花茶药等特色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麻城也被誉为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和中国板栗之乡。 1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1.1 种植规模效应显著,收入增长快
在麻城市确立的“提升菊花,扩张油茶,改造板菊花、油茶”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板栗、花茶药、蔬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格局,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5年,全市油茶总面积达到3万hm2,居于全省第一位,其中投产面积1.33万hm2,产量800万kg,“麻城茶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板栗种植面积达5.33万hm2,产量1500万kg,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地,系列产值达8亿元。福白菊面积达0.33万hm2,产量650万kg,产值5.2亿,目前,福白菊产区的产量就占1/3左右,湖北麻城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是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 1.2 知名度迅速提高,品牌唱响全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按照省委“四个一批”、黄冈市委“爽强爽兴”和“两转四用”的工作思路,麻城市注重发挥本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特色农业之路,政策向农产品特色产业集中,农产品向知名品牌集中,初步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农业发展格局。全市农业持续发展,逐步形成蔬菜、板栗、桑茶药等“十大优势农业板块”,打造出了“中国办理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保健菊花之乡”和蔬菜、牲畜、花茶药“三乡三产”以及“五朵金花”(杜鹃花、菊花、山茶花、玫瑰花、杏花)等响当当的农业品牌,福白菊、野茶油等知名农产品更是畅销海内外。2010年麻城福白菊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核准为 “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3 区域化布局明显,规模逐渐宏大
在福田河镇带动下,以福田河为中心与之相邻的麻城市其它六镇(黄土岗镇、乘马岗镇、顺河镇、山河镇、长岭岗镇、夫子河镇)以及河南三镇(田铺镇、沙窝镇、商城县长竹园乡)安徽一乡(金赛县竹园乡)共11个地方种植福白菊。目前,福白菊的主要产区在福田河、黄土岗、乘马岗、山河四个乡镇,其中以福田河镇福白菊最有名,有24个村参与种植福白菊,种植户达1.6万户,年产量2000余t。在麻城市政府领导下,以麻城的五脑山为中心,麻城的油茶产业逐步形成一带一片格局,共有15个村种植油茶,规模宏大,区域化程度明显。 1.4 加工企业稳步壮大,实力明显增强
前几年,很多区都没有一家加工企业能标准化生产,很多小作坊是私人的,他们的设备是极其的简陋,工艺也很粗糙,卫生条件也是很差,基本上是小规模、杂生产,低档次、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因此越做越不景气,大部分企业在这种生产条件下都被迫退出市场。近年来围绕福白菊、油茶、板栗生产基地,通过对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利用,将市场准入门槛大大提高,有力的抓住QS这个有效载体并且不断拉档升级,提高规模和档次,一定量的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逐渐形成了。目前,仅福田河镇就有湖北金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田菊花制品厂、福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菊花加工企业。油茶加工业发展也迅速,麻城市近几年先后引进中国供销鄂豫皖农商物流港项目、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兴建一系列加工项目以及油茶加工及流通企业,大力促进了麻城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麻城福白菊、油茶、板栗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1.5 电商逐步壮大,发展环境良好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麻城市得到了积极的推广,截至2014年底,麻城市近70%以上规模的特色农产品企业实现了内部联网,开通了门户网站的特色农产品企业将近60%。很多大型企业也积极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尤其是农业企业纷纷涌现出一批在建网站,如:大别山特产网、福之源菊花制品厂、麻城特产网等一批综合型、行业类电子商务网站。如今,全市共有300多家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网上业务,从事内贸业务的B2B企业大概将近30多家,在全市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已经超过3000人。其中特色农产品电销人数超过800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不完全统计, 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亿元,网络销售额8200万元,其中特色农产品网销额3000万元, 所占比例较大。 2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农产品价格信息资源分散
虽然市级以上政府的有较健全的信息网络,并且信息量较大,粮食、农业、物价、商务等部门监测拥有大量的农产品信息,但大部分信息资源是比较分散的,没有整合在一起的信息资源,信息的利用率也是很高。在乡、村中信息网络出现了断层现象,从而导致农民获取信息成本加大,同时也出现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服务“雨点小、雷声大”等诸多现象,尽管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农民的了解程度很低,对身边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评价也不高。
2.2 土地经营在农户中的实际地位有了根本性变化,在农民观念中土地的地位已经在大幅度的降低
大部分农民一直期望国家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以确保农业、农村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相对稳定。但是效果不佳,于是,农民把非农活动作为家庭致富的实现方向,从调查的20户中可以发现,在外和本地打工务工的每户都有。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日益普遍,儿童、妇女、老人留在农村,大多年轻的男性外出打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对特色农产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3 农民素质偏低,科技利用水平低
由于农民素质偏低,所以导致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较慢,虽然实行了万名农民培训工程,但农民技术水平仍普遍较低,缺乏应用新知识、新技术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能力,以至于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升级,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2.4 农企联系不紧密
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接关系不够紧密。”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订单农业”仍然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等诸多问题。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思想与企业的市场化思想存在一定分歧,农民农业生产虽然也投向市场,但是,其没有企业中设定的规章制度,因此没有约束性,买卖比较随意,因此信用度较低,而企业农产品经营主要面向市场且有一定的规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相对于农民而言信用度较高。 2.5 资金筹集困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方面资金分布状况不平衡。目前,本区各县乡村能投入开发农业的资金相当有限。以2010年为例,乡级财政收入全区平均为10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平均为20万元。但乡村之间分布很不平衡。全区财力低于20万元的乡占44.5%,村集体收入1~3万元以下的占22.8%。另一方面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储蓄存款的差异也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乡占有大约20.31%,主要分布在水寨村、七里岗村及各县开发较早的乡镇。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乡占30%,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了农生的特色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生的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3 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 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自然村一般显得格外的分散与冷清,大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民与外界存在着沟通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价格上处于盲从依附地位。在农村建立健全价格信息监测网络,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物价部门可对现有监测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乡镇从事农业的同志定为信息员,主要信息由他们进行引导和发布,同时互联网向农村延伸的步伐要加快,农村配套硬件建设要大幅度加强。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要确保信息的采集定点、定时开展。使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真正覆盖广大农村,服务到老百姓身边。
3.2 加大特色农业投入,提高农民返乡积极性
麻城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这样的一种形式大力扶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具体而言,就是在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当地政府的相应的政策,建设一定的工业的聚居区,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吸纳返乡的农民工在这里投资办厂,特别是对投资发展麻城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加大补贴力度,让他们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3.3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作,由相关部门编写出适于农民学习的文化素质专用教材,可分为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采取按时间段、年龄段达标结业的方式颁发证书。针对农民发展各种特色农产品的不同的需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和可操作性强的科技读本,按照农民素质发展纲要,使每个农民必须掌握3~4项科技知识,对于学以致用的、发家致富的和带动其它农户致富的,可给予重奖。使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在广大农村中形成。最关键的是农业推广人员要定期下乡指导农民生产活动,对农民提出的农业生产问题要及时或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可设立专门奖励项目,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积极性。
3.4 着力创新发展机制,改善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一步创新以“利益共享、风险同享”为核心的联结机制,总结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担保基金+农户”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农户代表,农户代表可将农民的生产情况定期和企业进行交流,探讨农户与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 3.5 注重广辟财源,解决,资金筹集问题
第一,要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市财政部门要增加每年预算的现代农业发展补助金,大部分用于特色农产品发展。第二,要汇聚群众的参与力量,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推动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第三,发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麻城籍在外成功人士支持麻城农产品发展的积极性。第四,激活市场的潜力,要大力招商引进企业在麻城投资,建设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3.6 加强电商体系建设,打造一流规模
建设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打造一个物流配送、集线上线下、技术支撑于一体的综合电商大楼,将麻城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加快现代仓储与现代物流集中化建设,将速递、物流公司及工业、商业仓储等资源进行整合;将大型龙头快递物流公司进行引进并且在该市设立总部或区域分拨配送中心,并培育一批本土快递物流企业。同时,还积极依托鄂豫皖农商大市场、智慧农业谷产业平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聚集各路电商人才,推动全市电商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姬玉顺.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2] 焦宏,吴晓燕.特色农产品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N].农民日报,2011- 09 -17.
[3] 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30(5).
[4] 李海宏.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场经济管理, 2006(3). [5] 廖俊峰,等.网上银行品牌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研究,20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