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如何并行

2020-10-16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如何并行

作者: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8期

我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有助于公众接触、享受和认同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拉动内需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是一项具有一定矛盾性的课题。近年来,江苏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本着“唤醒历史记忆,再现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休闲经济”的宗旨,以春秋文化为灵魂和血脉,以现代旅游为载体和依托,紧紧依靠创意和科技驱动,不仅使千古淹城重获新生,更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的典范,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颗璀璨耀眼的文化乐园和旅游明珠。 淹城有独特的春秋文化风貌和内涵

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中心城区,其文化原点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淹城遗址。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学界较权威的说法为:古奄国是由山东曲阜一支殷商后裔来此建立,后水源充分,地方县志改为“淹”。1988年,淹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淹城被与会专家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 淹城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因为当时的城,大多为“一城一河”,少数是“两城一河”或“两城两河”。而淹城从里向外则是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等“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可谓绝无仅有。淹城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大小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记载十分吻合。子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侧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

尽管东汉以来对淹城不断有记述,但真正对淹城进行研究,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1935年,来自中央大学的卫聚贤、陈志良等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城池遗存,并发表了《奄城访古记》一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淹城内城河出土了4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几何印纹陶器,首次展示了淹城独特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苏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文化面貌不断得到揭示以及吴文化研究的深入,淹城再次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许多学者纷纷勘察淹城,并发表了不少篇著。1986年5月至1991年8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对淹城遗址进行了为时6年的考古发掘,解决了淹城的形制、筑城年代、筑城方法和城内城外大量土墩的性质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为全面研究淹城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无数专家学者惊叹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淹城遗址的时候,并没有人意识到其背后存在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很长一段时间,淹城淹没在了历史的深处。淹城人该如何守护过往,面对未来?

为更好地保护遗址、弘扬传统文化,2008年开始,由常州市政府、武进区政府牵头组织,会同全国知名专家,经过若干次的方案论证和修改完善,借“小淹城”之题,发“大春秋”之势,确定了“城内立足原生态保护、城外保护利用”的策略,规划总面积约6000亩的泛春秋淹城旅游区,包含六大功能区:淹城遗址公园、淹城传统街坊、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淹城春秋乐园、淹城春秋文化拓展区、宝林寺宗教文化区。

在全面保护遗址原貌的前提下,一座“新淹城”呈现在世人面前。“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近年来,淹城透露出了它悠久沧桑的历史底蕴,引起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了五湖四海游客的青睐。 让古老春秋文化在现实中传承、演绎

春秋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诸子百家的思想,几乎都是发源于这一时期,整个文化领域表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气象。春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依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淹城旅游区管委会突破惯常思维,依托淹城遗址,总投资12亿元,创造性建设了淹城春秋乐园。园中集中展现了最能代表“百家争鸣”的春秋十二家,特别是对中华文明乃至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儒、法、道、墨等四家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典故以及学术思想。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建筑造型,淹城春秋乐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的山、水、草、木、雕塑、博物馆等,一点一滴、一步一景都鲜明地体现出春秋文化元素。在乐园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春秋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通过“孙武点将台”、“伍子胥过昭关”、“歌舞升平”、“烽火连天”、“九龙问鼎”等大型户外参与性游乐项目,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战场的雄壮与惨烈。 远眺淹城春秋乐园,会看到一个造型别致的雕塑,三根由青铜和汉白玉铸成的景观柱“龙之翼”,犹如飞龙在天,叱咤风云,承载着淹城的希冀和梦想。更引人注目的是,大道两旁还有5座成语故事雕塑,“叶公好龙”、“一叶障目”、“守株待兔”、“举棋不定”、“邯郸学步”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里一一生动显现。

穿过以5A级标准建造的大型停车场,走过400米长的景观大道,堪称亚洲第一的春秋青铜艺术大门迎面扑来。这座艺术大门长88米,高23米,总耗600余吨青铜,不仅汇聚了国内最新的青铜锻造艺术,还在外形构造上融入了众多春秋文化元素。大门东侧是军事题材,一把利剑象征着春秋五霸争雄,西侧有竹简和甲骨文,象征着春秋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迈过气势雄浑的青铜艺术大门后,来到一处飘散着百世旷古气息的文化写意区,这便是诸子百家园。园区占地7万多平方米,以千古文化为基调,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诠释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展现了诸子百家的文化符号。它由一组五六米高的古韵竹简造型构成,游客穿越竹简大门,犹如穿越千年时光回溯春秋时代。十二根景观柱陈列于春秋版图周围,分别象征当时的儒、道、阴阳、法、名、墨、杂、农、小说、纵横、兵、医“十二大家”。而园区的设计也主要是围绕这十二大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

在儒家区,一座23.8米高的孔子像依山而建,形态逼真。山上结合石雕与文字表述孔子一生的经历。地面上则采用古书竹卷的形式进行布局,刻《论语》于其上,72贤人弟子坐落于此,再现孔子“杏林授徒”的春风和煦景象。孔子学堂里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精髓做了详尽介绍。学堂内的“孔子”是仿真机器人,他与四位弟子端坐于此。你可以在这里直接与“孔子”进行对话,提出问题,“孔子”将一一作答,让游客仿佛穿越三千年的时光,与千古圣人零距离亲密交流。

整个淹城春秋乐园,以建设春秋文化精神家园为主旨,让所有来这里的人重回中华文化的思想原点,在这里阅读“春秋”,在这里沉思历史,在这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实现文化、旅游、科技的完美结合

自规划建设开始,春秋淹城旅游区便十分注重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打造,实现文化、旅游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在诸子百家园、春秋文化演艺区、春秋主题体验区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区等板块,古老的春秋文化、独特的体验式旅游、现代的科技与创意等三者的融合无不得到充分体现。

春秋淹城旅游区管委会从策划、影视、广告、动漫等30多个产业入手,通过影音、灯光、舞美等现代高科技,试图赋予春秋淹城新内涵,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中国原创、国内首家,可容纳百名游客悬浮于28米的空中体验春秋文化主题的空中飞行影院“梦回春秋”;实地拍摄与动漫技术相结合,180度环幕立体呈现4D动感电影《淹城传奇》;反映“伍子胥过昭关”的惊险与刺激情境的具有亚洲领先技术水平的峡谷漂流;集动感轨道车、灾难仿真、特技表演等于一身的大型动感室内仿真乘骑项目“铁血春秋”……给游客带来了惊险难忘的梦幻体验。

晚上的演出是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团队倾心打造的国内唯一的大型实景主题水影秀《烟雨春秋》,自2010年夏天正式开演以来,成为春秋淹城旅游区创新二次消费的成功范例。演出以水帘作幕,以灯光秀舞,通过世界先进的影像视频与多媒体互动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演出形式,让诸侯纷争场景与江南水墨画卷在墙体、水面、空中展示,让游客在45分钟的时间里穿越时光、寻梦春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文化为灵魂和血脉,以旅游为载体和依托,通过文化创意,运用现代科技,春秋淹城旅游区不仅再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传奇和文化风貌,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融共赢。2011年,春秋淹城旅游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3.1亿元。 如今,“在保护淹城遗址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遗址保护,突破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使两者相辅相成”,已经成为所有淹城人的共识。面向“十二五”,春秋淹城旅游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精神,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关要求,全力实施春秋文化旅游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建设春秋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努力争当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奋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和谐互动与跨越式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