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股东非法处置公司财产构成何种罪名?

2022-11-15 来源:易榕旅网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期为有期徒刑十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股东非法处置公司财产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股东非法处置公司财产涉及多种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果股东以非法手段处置公司财产,可能涉及犯罪行为,如侵占、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依法定罪名,股东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包括罚金和有期徒刑。此外,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公司因非法处置财产而遭受的损失。同时,股东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综上所述,股东非法处置公司财产将面临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的可能。因此,在经营过程中,股东应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经营,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结语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的职务侵占罪行,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数额巨大的行为,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身上,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此外,股东非法处置公司财产还可能涉及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因此,在经营过程中,股东应合法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公司、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实施或者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四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三十七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将公款转入其他单位、个人在金融机构账户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有关单位、个人在金融机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五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四十条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