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揠苗助长教案

2020-06-12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猜成语。(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三长两短、小题大做、一举两得、百发百中、揠苗助长。)汉语成语丰富多彩,有两万余条,常用的也有四五千条。成语背后有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的出于名人说的话,还有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揠”三框两笔。听过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感知:

  1、认读生字生词:寓   揠   焦   喘   费   截

  寓言  揠苗  巴望   焦急  喘气  白费 筋疲力尽  一大截

  2、指导书写:费 焦

  3、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掉字,不添字,注意标点停顿。

  4、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

  1、展示读悟第一自然段:

  a、谁想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把读的最好的句子展示给大家?

  b、读的真好,为什么这么读?读出种田人的着急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标画出词语句子,练读。(巴望、天天看、焦急、转来转去)

  c、从“焦”的字形理解含义:本意火上烤小鸟,引申火烧眉毛,十分心急。

  d、指导读句子,体会不同: 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      

  e、情境体验:你有过焦急的时候吗?指名表演“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

  (种田人看到禾苗好象没长高,心里十分着急。板书:简笔画和“着急”)

  f、带着自己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2、展示读悟第二、三自然段:

  a、种田人想了什么办法?他是怎么做的?指读第二、三自然段。标出种田人办法的句子。哪个词看出想出这个办法很不容易?

  b、哪些句子说明他十分卖力?“一棵一棵”“筋疲力尽”。

  c、创设情景,理解“筋疲力尽”:弄的筋疲力尽就是弄的怎样?(大汗淋漓,没有一点力气,腰酸背疼腿抽筋)你有过筋疲力尽的时候吗?

  预设:体育课时、做值日、打球、跳健美操、拉二胡时等等。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爱劳动是值得的。……可是这个人是拔自己的禾苗累的筋疲力尽的,就不值了。

  d、想象:如果邻居看见了,会怎么劝他?他会怎么说。

  2、农夫站在田边,望着一大片长了一大截的禾苗,擦着满头的汗,怎么说?心情怎样?

  e、练读,“一边喘气一边说……”体会农夫的高兴心情。

  (种田人看到自己的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心里十分高兴。板书:简笔画和“高兴”)

  f、想象父子对话。邻居劝没听,儿子劝听了。农夫心情怎样?

  g、拓展想象:农夫第二年种庄稼会怎么做?(浇水、施肥、松土、间苗、锄草、灭虫……)

  h、带着自己的感受读2、3自然段。指读、齐读。     

  3、禾苗枯死了,种田人很失望。读最后自然段,板书简笔画和“失望。”

  四、齐读明理:

  1、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适当点拨: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违背了规律,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弄糟。欲速则不达。种田人愿望是好的,但它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植物生长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养料,慢慢生长。还要人去辛勤的管理,浇水、施肥、松土间苗、灭虫。这样才能长的旺,才有好收成。)

  2、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师生共同说说身边的事。

  预设:奶奶着急见到白花花的棉花而剥棉桃,自己嫌金鱼长的慢喂致死,妈妈减肥减出毛病……老师也吃过苦头,因布置作业多导致师生病倒的例子,都是在揠苗助长。

  五、认识“寓言”:

  1、简单说,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通过浅显易懂荒唐可笑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严文井说过一句话:“寓言是个大怪物,当它朝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个故事,生动活泼;可当它一转身,又分明是个哲理,严肃深刻。”

  2、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六、作业自助餐:

  1、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找些读一读:如南辕北辙、五十步笑百步……

  2、将这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