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见于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一、诊断依据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分证论治 1、风寒束表
症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藁本等。
2、风热犯表
症候: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热 代表方剂: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淡豆豉、薄荷、芦根、桔梗、甘草、牛蒡子、板蓝根等。
3、暑湿袭表
症候:见于夏季,头昏胀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物:香薷、厚朴、金银花、连翘、扁豆花、黄芩、佩兰、白芷、藿香等。
4、表寒里热
症侯: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便秘尿赤,苔黄脉数。
治则: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代表方剂:双解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荆芥、防风、薄荷、黄芩、栀子、石膏、连翘—清里热、桔梗、四季青、羌活等。
5、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
症侯:恶寒发热,无汗,或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半夏、橘红、枳壳、木香、防风、白术等。
(2)阴虚感冒
症候: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 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
常用药物:玉竹、白薇、葱白、薄荷、豆豉、桔梗、甘草、大枣、太子参、知母等。
(3)阳虚感冒
症状候: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晃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助阳解表
代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常用药物:麻黄、制附子、细辛、川芎、白芷、荆芥、苍耳子等。 (4)血虚感冒
症候: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治则:养血解表
代表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
常用药物:葱白、豆豉、葛根、生姜、干地黄、麦冬、桂枝、白芍等。
三、中成药
1、维C银翘片:3~4片,每日3次,用于风热犯表。 2、藿香正气软胶囊:3~4粒,每天3次,用于暑湿感冒。 3、柴胡注射液:2~4ml肌注,每天1~2次。 四、其他治疗
1、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风寒证用麝香壮骨膏,风热证用消炎止痛膏贴于大椎和肺俞;或用胡椒、丁香各7粒,碾碎,以葱白捣膏,涂于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取汗;咽痛者,外用双料喉风散、西瓜霜。
2、针灸和拔罐:风寒证者,选列缺、风门、凤池、合谷,或取大椎、肺俞等拔火罐,或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艾灸,鼻塞加迎香穴,咳嗽加太渊穴,痰多加丰隆穴;风热证者,取大椎、曲池、合谷、鱼纪、外关等穴,毫针用泻法,咽痛可刺少商出血。
3、刮砂疗法:用边缘平滑的瓷汤匙蘸润滑油(花生油或麻油)刮颈背,颈自凤池穴向下,骨从背脊两旁由上向下,刮时要用力均匀,不要太重,防止刮破皮肤,刮到出现紫色出血点为止。
五、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
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