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2020-07-04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年lO月第7卷第5期 ・诊治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吕 欣,程(浙江医院,浙江杭州芸 310013)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45例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给予阿 托伐他汀(立普妥)10n ̄,每日一次,治疗1年,每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水平,12个月时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 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中层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后,cr、LDL-C、TG均下降(P<0.o5),HDL-C升 高,(P<0.05),颈动脉斑块缩小及内中层膜厚度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及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阿托伐他汀;血脂 中图分类号:11543.4;1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331.02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 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对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1 贫科与万 . 州 士 1.1临床资料: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 在我科门诊和住院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 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所有检 查均由高年资技师专人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 偏向检查对侧,分别行纵切、横切扫描,检查部位包括 两侧颈总动脉窦部、颈内动脉起始部,观察动脉内中 层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形态,分别测量斑块最大长径及 斑块最大厚度,测量值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 析,计量资料数据以 ±S表示。P<0.05为有统计 学意义。 ,、浊 ‘‘ 2.1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治疗6个月后,1、C及 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有轻度上升, TG轻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l2 个月后,1、C及LDL-C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 0.01),HDL-C的上升与TG的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患者45例,其中男38例,女7 例,平均(73.2±7.4)岁。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基础药物(包括硝酸脂 类、钙离子拮抗剂、8受体阻滞剂、ACEI类、抗血小板 制剂等)治疗的同时,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 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mg,每日1次,共服用l2个月。服药前、服药6个月及l2个月时分别检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服药前及服药l2个月时行颈动 脉超声检查。1.3颈动脉超声:选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高 义(P<O.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n=45、x-±s,reot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一P<0.O1 2.2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变化:治疗l2个月 后,两侧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内中层膜 厚度均变薄(P<0.05),其中两侧颈总动脉窦部的内 中层膜厚度变薄更显著(P<0.01);两侧颈总动脉窦 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的最大长径、斑块的最大厚 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缩小(P<0.05),右颈总动脉窦 部斑块的厚度与治疗前相比缩小更明显(P<0.01)。 2.3不良反应:在入选的4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 出现轻微肌痛,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但未达到正常 上限,且肌痛能耐受;有3例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未 达到正常上限;余患者无不良反应。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 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在动脉血管壁上逐渐发生的脂质 沉积及斑块的形成。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则可导致血 流减慢或血流中断。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颈 收稿日期:2007-6.18;修回日期:21307-8-10 作者简介:吕欣(1978-),女,医师,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Prevention a ndTreatmentofCa rdio-............CerebrVascular Dial-sease Oct2007.Vol 7.No5 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动 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判断冠状动脉粥 脉起始部内中层膜厚度变薄,其中左颈总动脉窦部与 样硬化的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简单易行,应用其观 右颈总动脉窦部的内中层膜厚度变化最显著(P< 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 O.o1),斑块的最大长径、斑块的最大厚度与治疗前相 阿托伐他汀是3一羟基一3一甲基二酰辅酶A(m cOA) 比均有缩小(P<0.05)。总之,阿托伐他汀对于有颈 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通过减少肝脏合成和储存胆固 动脉粥样斑块的老年患者,在降低TC、LDL-C、TG,升 醇,使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还具有降 高HDL-C的同时,还具有稳定和(或)缩减颈动脉粥 低斑块脂质中氧化[DL,降低胶原酶活性,改善内皮 样斑块的作用,对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有着重要  细胞功能,拮抗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平滑肌增殖,干扰 意义。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调脂外作用,从而促使 参考文献 粥样斑块稳定及体积缩小。本研究因研究对象年龄 I1]胡大一.美国心脏病学院第53届科学年会热点荟萃[J].中华心血 偏大(平均超过7O岁),故使用了较小剂量阿托伐他 管杂志,2OO4。32(6):565.  T增武,满荣海,史平,等.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非调脂 汀(mmg/d)治疗,以减低副作用。结果表明,阿托伐 [2I机制[J].心血管病学进展,2O03,24(1):3. 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LDL-C值(22.3%)和1℃值 [3]初洪钢,张祖德,周青。等.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 (22.1%),这种降低趋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加 国超声医学杂志,2OO3,19:89—91. 明显;同时也能降低TG值及升高HDL-C值,治疗6 [4]罗助荣,盖晓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调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 C反应蛋白的影响『J1.中华心血管杂志。2O04.32(11):977—980. 个月时两者的变化不明显,至12个月时,变化与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的关系,它是缺血 诊治分析・ 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的分析 陈 波,于 民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 目的对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对47例 房颤再发脑栓塞患者及156例房颤首发脑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ogib'tic回归显示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 动脉斑块,抗凝药物的使用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有关联,有显著性差异(P<O.o5)。结论 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而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则是 其保护因素。提示在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时应对这些因素早期积极的干预。 [关键词]房颤;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R541.7;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 ̄7)05.0332.02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种慢性 15、"律失常,也是心源 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之一。为探讨房颤患者再发脑 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栓塞的复发,现就我院203例 住院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 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 收治住院的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203例,所有心房纤 颤均经心电图检查证实,脑栓塞经MRI和CT检查确 诊。203例中47例房颤患者为再发脑栓塞(房颤再 发脑栓塞组),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55—78(平 均58.8±10.9)岁。房颤并首发脑栓塞患者156例为 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58例,年龄35 81(平均53 ±9.6)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统计分析下列危险因素:年 龄、性别、高血脂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附壁血栓、 颈动脉斑块、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同时记录其脑栓塞部位。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 件。计数资料用 检验,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 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收稿日期:2007.74;修回日期:2007.9.3 作者简介:陈波(1978一),女,硕士,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2.1影像学改变:203例患者中,164例患者为大脑 半球的栓塞,其中大面积脑栓塞有25例。脑干栓塞 35例,多发性脑栓塞4例(表1)。两组患者脑栓塞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