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大全

2022-11-12 来源:易榕旅网


导论一

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 )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F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

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 。 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

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X)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X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X )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X )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X)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X)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B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C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C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D 。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

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

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

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

一致的。( X )

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

化的统一。( √ ) 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

目的唯一依据。( X ) 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

的多方面需求。(√ ) 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

的人。( √ )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

性是矛盾的。( X ) 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

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X )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 )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D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X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X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X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X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

于经济而发展。( X )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X )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X )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X )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X )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X )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 )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

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B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

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B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C 。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C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D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B 。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

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D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C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B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

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X )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X )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

(√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X )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 X )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 X )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

第六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C 。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B 。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 。

A.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D 。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C 。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D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C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C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D____: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X )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X )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X )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X )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X )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

第七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 B 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 洛克《教育漫话》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C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

A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 B.内容 C.方法 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B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 A 来具体操作。

A.形式 B.策略 C.模式 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C 。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 D 的基本准则。 A.平等 B.民主 C..合理 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 B 的作用。 A.辅导 B.定向 C.目标 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 B 和

A.设计 B.协调 C.评价 D.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X)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X )

4.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5.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

6.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X)

7.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

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

8.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X )

9.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X)

10.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

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

第八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BC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C 。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 CD 。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ABCD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

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B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B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 德育方法是 D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 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D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B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

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C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D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ABC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A 。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 )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X )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

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X )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X )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X )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X )

第九章 现代班主任工作

一、单选题

1.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 C 来进行的。

A.年级 B.教研组 C.班级 D.学校

2.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 A.常规事务性工作 B.指导性工A 负责的。

A.班主任 B.任课教师 C.班长 D.班委会

3.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儒家教育始终把 C 作为根本。 A.智育 B.美育 C.道德教育 D.体育

4. B 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

A.1865 B.1862 C.1887法国 D.1878

5.1934年颁布的 D 中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主任教员”即我们现在通称的“班主任”。

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B.《小学暂行规程》

C.《中学暂行规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6.班主任的 B 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分。 A.指导性工作 B.决策性工作 C.常规事务性工作 D.协调性工作

7.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复的部分。A

C.决策性工作 D.协调性工作

8. D 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A.组建班委会 B.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C.与科任教师的沟通 D. 了解学生

9.突击式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C

A.商讨式谈话 B.点拨式谈话C.突击式谈话 D.批评式谈话 10. B 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 B.班级的学生干部C.学风 D.科任教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是否进步、学习风气是否浓厚、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强烈,关键取决于班委会工作的好坏。( X )

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是整个近现

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近现代学校教育中随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而产生和设置的一种工作岗位的称谓。( √ ) 3.班主任的协调性工作是合力性原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方面的力量、

充分调动各种内外部因素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 )

4.纵向协调指的是班主任与同年级各科任教师、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通过这种协调,有助于加深对本班学生的全面了解,统合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和合力性原则,以达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X )

5.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是指非预期出现的、需要加以处理的各种事件或活动。( X )

6.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具有偶发性、突然性等特点。( X ) 7.批评式谈话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 √ )

8.家庭访问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 ) 9.教师家访时,应尽量避免让学生在场。( X )

10.管好一个班,虽然是以班主任为主,但也离不开科任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

第十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C 。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2.下列 B ,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 B 颁布的。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1997年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D 。

A.我国唐代 B.美国 C.日本 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 C 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 B.行会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制度 D.中等教育制度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

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 )

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

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 ) 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X) 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X)

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

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X )

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X )

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X )

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X)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 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

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 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

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 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

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

A、 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

法论C、身心问题

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 B, 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 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

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

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 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

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

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A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界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C )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 5、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A ) A、加涅 B、桑代克 C 、苟勒 D、我国心理学家 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7、反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 D、直接性动机 8、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9、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C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C )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12、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B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记忆策略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D)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4、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

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15、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C )

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 1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

A、选快后慢 B、前后一样 B、选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7、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学习策略叫做:( A )

A、发现教学 B、合作学习 C、情境教学 D、个别教学 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A)

A、课堂气氛 B、群体规范 B、人际关系 D、群体凝聚力 1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育评价分为:(B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证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20、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A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训练:( ) A、呈现厌恶性刺激 B、消除敏感反映

C、消除肌肉紧张 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

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3、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策略是:( )

A、合作学习 B、情境教学 C、发现学习 D、程序教学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 )

A、记忆学习 B、尝试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哪类

需要之中?( )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7懂得了(a+b)2展开,就会解(2a+3b)2等,属于:( )

A、顺应迁移 B、同化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9、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10、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

于学习策略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苟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选进性

1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连锁学习 D、命题学习

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6、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7、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

A、道德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发展目标 D、健康目标

18、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

19、论理道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较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高中阶段 D、初中阶段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