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计划

2021-05-09 来源:易榕旅网


2010年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1-01-11 17:59来源:四川新闻网凉山频道综合

关于西昌市201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

(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1年1月11日在西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昌市发展和改革局 局长 韩 琼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参加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我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条主线,围绕两个加快,落实三先要求,实现四个突破,实施五创联动,强化六个推进”的总体思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奋力爬坡、负重前行、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计划 1、地区生产总值 其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农业总产值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0 104 104 19.1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0 26 80 94 42.7 70 13.6 2010年 预计完成 213 27 91.5 94.5 45.3 70.8 14.32 完成计划 (%) 106.5 103.8 114.4 100.5 106.1 101 105 增长 (%) 17.3 5 28.4 10.3 5.4 31.1 29.3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计划 2010年 预计完成 200 50 30.2 6056 18154 完成计划 (%) 117.6 100 100.3 100.1 100 增长 (%) 50.5 25 3.1 14.4 14.9 6、固定资产投资 7、旅游收入 8、粮食总产量 9、农民人均纯收入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亿元 亿元 万吨 元 元 170 50 30.1 6050 18150 ‰ 6 3.92 — — 2010年,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长17.3%,增速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五年平均增长15.96%,比2005年的89.5亿元增长1.4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05年的17:40:43调整到2010年的13:43:44。人均GDP由2005年的13292元提高到30870元,五年增长1.3倍。西昌市在2010年第十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05位,排名西部第9位、四川省第3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之一。 (二)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1%,比上年增长5.4%,比2005年的22.9亿元增长近1倍。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0.2万吨,增长3.1%;蔬菜总产量达39.1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量达9.3万吨,增长4.7%;奶产量3.4万吨,增长3.5%;生猪出栏89.6万头、牛出栏3.4万头、羊出栏24万只、家禽出栏932.9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8%、4%、5.1%、5.4%。烤烟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10万担,同比下降11%。水果、花卉、蚕茧、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五年来,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4.7万亩。实施“通达工程”新建通村公路178.8公里,结束了27个村无公路的历史;实施“通畅工程”新

修水泥路416公里;新建樟木、琅环两座大桥,改造加固河西大桥、太和大桥。新建安宁河堤防19.1公里、海河堤防8.9公里;实施完成盐中灌区进水口改造、西礼渠改造、邛海东岸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0.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血防改厕和农村沼气项目,五年累计新建沼气池 20480口。实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建成黄水现代烟草示范点和民胜、荞地、阿七、大兴等乡镇的烟水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安宁镇洋葱基地、黄联关镇石榴基地顺利通过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西昌洋葱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共完成22个村的新村建设扶贫工程;完成430户,1937人的移民扶贫工程;完成“三房”改造784户。累计改善26468名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大力调整产业布局,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全市工业经济连续五年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比2005年的77亿元增长1.6倍;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比2005年的30.3亿元增长1.5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比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近1.8倍,五年平均增速达22.5%。辖区内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005年的10户增加到18户,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旅游业不断升温

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4.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5%,比上年增长10.3%,占GDP比重达到44%,从业人员占单位从业人员的70%以上。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响亮提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旅游名片,强化旅游活动策划、宣传和营销,传统景区人气旺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0年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人,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在2005年133万人次、8.2亿元的基础上分别增长6.5倍和5倍,年均增长49%和43%。五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下,我市大力优化商业布局,着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全市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增长19.1%,在2005年42.3亿元基础上增长1.5倍,五年平均增速达19.7%。消费增长主要集中在汽车、旅游、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 (五)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五年来,我市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方面着力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强化预算管理,搞好资金调度,财政状况逐年改善,可用财力明显增加。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9.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5%,比上年增长29.3%,比2005年的3.3亿元增长3.3倍,五年平均增速达34.1%。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房地产开发形成投资热点

五年来,我市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成立了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重大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准入门槛由2007年的500万元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3000万元,重点项目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力军。2010年全市106个(36个续建项目、51个新开工项目、19个储备项目)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90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4%。其中,产业类项目24个,完成投资142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74.7%;农林水项目8个,完成投资1.9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1%;民生类项目13个,完成投资13.3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7%。在重点项目的强力拉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实现强劲增长。2010年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7.6%,比上年增长50.5%,比2005年的23.5亿元增长7.5倍,五年平均增速达53.5%。其中,房地产开发形成投资热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137%,山水阳光新城、公园2018、外滩16区等一批较高品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蓬勃兴起,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市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7.7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33.4%的提高到2010年的54.9%,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建昌水泥厂、西昌钒钛制品有限公司、金圣科工贸有限公司(原马道昌盛冶炼厂)等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顺利关闭。新钢业、康西铜业、合力锌业、科兴薯业、富万利有限公司等企业环保治理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邛海1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小庙5万吨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投入运行;生态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2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环境优美乡镇。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十一五”期间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教育投入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95个。一中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川兴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礼州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经久、高枧、安宁等24个乡镇中心校等一大批教育教学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改顺利推进;阳光学校按期招生,城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普九”欠债7515万元全部清偿完毕;教师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兑付。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市妇幼保健站业务综合楼、市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市精神病院、西城、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个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等一批卫生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绝大部分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达94.4%;血吸虫防控通过省级验收;医改工作顺利推进。文化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节庆活动气氛热烈,秩序井然;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5年的4.77‰下降为3.9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入户登记工作。残疾人康复中心动工建设。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平安创建、档案、保密、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056元,分别比2005、2009年增加2630元、7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8154元,分别比2005、2009年增加10022元、2352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551.7万元。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五年来,共对18000名失地无业农民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67名,解决了2740名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消除“零就业家庭”。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州下达4%的控制目标。

(九)“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勾勒未来发展美好蓝图

《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数易其稿,圆满编制完成,是规划编制组、各级干部和广大市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纲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川滇综合枢纽、绿色钒钛之都、国际山水名城。四项基本原则:科学跨越,绿色发展;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八大战略任务:1、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2、坚持基础先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3、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4、做强做精旅游业,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5、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6、坚持民生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7、巩固生态田园基础,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8、开展多层次区域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纲要》同时提出了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金融体系大量有毒资产有待消化,美、欧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宗商品市场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在政策选择上已经出现明显分歧,国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减弱,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从全省来看,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灾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幅减少,

全省投资后续增长难度大。此外,在当前外需不足、沿海省市部分出口产品转向挤占国内市场的形势下,四川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从全州和我市来看,基础设施滞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发展不协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2、经济结构仍不平衡。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近年来,全国百强县发展历程验证了“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发展经验,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几乎都在50%以上。相比之下,我市第二产业发展仍显不足,尤其是工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无论从工业增加值还是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百强县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业结构不平衡。重工业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又以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为主,全市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能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科技、资本和品牌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市场价格的涨跌成为决定企业盈亏的最关键因素。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坝区乡镇发展势头强劲,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发展严重滞后。城市和坝区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的落后。城乡双重二元结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3、节能减排压力增加。今年,我市虽然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我市总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将大幅增加,亟需进一步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强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措施,完善节能减排管理和统计考核、监督激励等相关工作机制。 4、物价上涨压力加大。2010年我市物价前低后高,1-6月我市CPI与去年同比上涨1.9%,进入7月份以后,受国内外因素影响,逐月攀升,12月份涨幅达4.7%,全年同比上涨2.8%(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价格上涨相对温和)。但由于目前物价仍处于高位运行,尤其是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给低收入家庭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其次是原油等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增加了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道路运输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向其他领域蔓延。物价持续上涨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问题高度关注。全面落实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障社会供应,解决价费热点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保持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是2011年我市必须抓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还面临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短缺以及规划、环评滞后等制约工业发展和影响项目落地的诸多困难。解决以上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委会的要求,真抓实干,创新进取,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指标名称 1、地区生产总值 其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11年预期目标 250 29 114 107 90 17 增长幅度(%) 15.4 5 22.5 11 27 18.7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固定资产投资 6、农民人均纯收入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人口自然增长率 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 10、单位GDP综合能耗 ‰ 吨标煤 吨标煤 亿元 元 元 亿元 116 250 — — 11.5 25 10以上 10以上 6 —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范围内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1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抓项目责任落实。今年市重点办共梳理年度投资4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7个,预计投资总额685亿元,其中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01亿元。市委、市政府将在近期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各项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安排,围绕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做好服务,协助解决用地、用电、用水、道路等方面的困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抓项目瓶颈破解。在用地上,紧紧抓住《西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大力盘活存量土地,狠抓土地整理,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奠定良好基础。在资金上,多管齐下。一是倾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对接平台。三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社会资本渠道。在项目审批上,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抓紧完善各项前期要件,加大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政策支持。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州重点项目,享受审批“绿色通道”。 3、抓项目规划储备。根据我市发展现状修改完善《西昌市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主动对接各级、各类规划,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可研、设计、环评等前期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努力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推进局面。

(二)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建设“三带经济”为出发点,在河谷及邛海湖盆地区重点建设20万亩优质稻、5万亩外销蔬菜、3000亩花木、2万亩石榴、2万亩鲜食小水果、5000亩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二半山区重点建设5万亩烤烟、2万亩投产桑、1万亩油橄榄生产基地;山区重点建设5万亩马铃薯和优质山地鸡、优质黑山羊、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搞好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将我市建设成四川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川西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水电能源、机械制造、现代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技术改造,发挥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优化关联产业发展,构建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工业。重点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保定天威、大唐集团、京东方、无锡尚德等新能源领军企业落户西昌,尽快生产;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抓好晶康高技术公司的达产和科伦科创医药产业园的落户工作,加快引进蓖麻开发、叶黄素提炼、银杏叶提取物开发等生物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围绕钒钛新材料开发,尽快促成太虹新材料等企业落户生产,加快引进攀钢钒钛资源配套项目,延伸钒钛产业链。三是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抓好钒钛、有色金属、水电、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核心技术、配套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攻关工作,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同时,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明年国家节能减排计划目标将由4项增加到7项,因此要切实落实和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环保与规划、国土、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体制机制。

3、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围绕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的目标,加快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

文化休闲旅游业。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依托明清古城、礼州古镇、邛泸景区等载体,深度挖掘邛都文化、建昌文化、彝族文化和休闲文化。加快建设礼州古镇、建昌坊公园、国际网球中心、邛泸书院、环邛海休闲步道等一批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设施,推出螺髻山后山索道、经久大洋堆主题文化公园等一批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提升西昌文化休闲氛围,构建旅游融入城市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立足我市区位优势和现有商贸环境,加快推进传统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和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建成一批集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物流企业。完善《西昌市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加快占地1平方公里的西昌市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完善的物流节点,优化线路空间布局,构筑高效物流网络,打造川滇结合部区域性物流中心。三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建设世代家园、海河1号、金地源等18个商住楼盘。加快建设美丽阳光、邛海湾等一批星级酒店和银河购物中心、月城广场商贸中心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推进69家州市企事业单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启动烟技大楼、华润电力、中水集团、华电、洼垴五大公司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三)优化城市布局,综合提升城市品位

1、科学规划,构建城市发展基本框架。紧扣“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和长期目标,以现代化和生态化为标准,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编制《安宁河谷区域规划》、《邛海保护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停车场规划》和《防震减灾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启动小庙、高枧、川兴、西乡、安宁等乡镇示范村庄建设规划,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规划体系。

2、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一是大力优化城区路网。完成四袁公路南环线、河东大道、胜利路北延线等11条道路建设,力争启动航天大道东延线、城西大道、北环线建设工程;二是提高城市供水保障。改造城市第一水厂,扩建城市第三水厂,积极筹建城市第四水厂。力争启动东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加大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启动邛海东北岸2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积极开展邛海污水处理厂和小庙污水处理厂扩建前期工作;四是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建昌坊核心区、丝路广场、汉阙广场和建昌坊古城文化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启动市文体中心大楼、城北公交停车场、雅攀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严格管理,塑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巩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成果。加快数字化城管中心建设,转变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月华至西宁、太和至中坝、安宁至樟木、白马至银厂公路建设;继续设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新建村道100公里;新建阿七大桥。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7300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整治河西渠等中小渠系,修复一批病险塘库。实施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加快西溪、黄联5000亩设施蔬菜,川兴、高枧3000亩高档花卉和100万头生猪、奶水牛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安宁河堤防、山溪河防洪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乡镇文化站、空白乡镇邮政所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对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落实施新农村示范建设。重点完成黄水、黄联关、经久新农村集中示范片二期工程;加快太和转山村、小麻柳安置点和一环路拆迁安置小区、机场路拆迁安置小区、海滨村安置小区建设;启动河东大道、职业学校、宁远桥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确保开元乡开元村安置小区竣工入驻。

3、深入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启动西郊、马道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和荞地、民胜、大兴、阿七、中坝、四合、洛古坡等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搞好资金整合,突出生态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确保在顺利通过生态验收同时,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生态新村。

4、大力推进扶贫开发。集中公共财力,启动实施618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继续实施“八大扶贫工程”,重点抓好黄水书夫、黄联关哈土、磨盘大坪等10个村的新村建设扶贫工程。在对“山、水、田、林、路、房”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着力保留彝族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彝族风俗风情,增强整个村庄的民族性、生态性,打造特色浓郁的彝乡新村。

(五)狠抓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重点抓好拆迁群众的安置、就业工作。妥善解决过渡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大失地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失地农民加快就业。二是积极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人员补助标准,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成果。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和城乡养老院建设。三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阳光学校二期、现代职业学校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确保市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市中医院整体搬迁、市精神病院建设和市疾控中心等“三站合一”建设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医改工作。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五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突出抓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宣传报道,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此外,统筹推进

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精神文明、档案、保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面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中共西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全面完成2011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西昌公众信息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