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方向分析

2022-10-15 来源:易榕旅网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方向分析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将各行各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等信息呈现出来,会计的工作地位举足轻重。不论是大型央企、国企、民企、还是小型微利、高新技术等新兴企业中都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身影。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活跃在这些企业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企业资金的运动,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节省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当前形势下,会计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现实意义,确定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新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会计主要是研究在经营周期内企业从自身作为会计主体出发,如何去确认收入和资产等会计要素。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报表的出具能力,还要能完整的记录企业的各种交易行为。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并且能够参与到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活动中,比如: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税务战略和信息技术手段未来在企业的应用等活动。不论是大型央企、国企,还是小型民企,都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身影。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活跃在企业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企业资金的运动,提高企业经济消息,节省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会计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会计专业目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网络信息的技术发达对会计专业的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行各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过往依赖于传统手工记账、核算、报销,需要付出大量人工成本。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各类软件应运而生,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记账、核算、报销流程规范化。如果熟练而充分掌握软件的应用,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

(二)财税政策的变化对会计专业带来的挑战一个优秀的财务工作者,除了专业知识过硬,个人品德高尚,无私无畏外,还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财税政策。只有把握好政策的变化,及时根据政策来研判、调整工作,才能让工作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任何纰漏。比如2016年推行的“营改增”、2019年推行的“个税改革”等一系列财税政策的变革,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财税管理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形成合理的、规范的政府财政收入格局和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每一次改革,对于会计人员,将是一次新的学习机会。只有不断的学习、及时学习,才能更好的了解政策的变化,促进自己专业知识的增长,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会计专业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一)会计专业教材的滞后随着会计法律法规的等政策性文件的不断变化和更新,我们所对应的会计专业教学也面临着随之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学习和去更新,以适应这些新政策变化。也要及时的反映和体现会计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改革的新动向和新方向。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传统教材的编写周期较长,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案例和新的技术方法等都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这与会计专业的设置需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一些高职类院校习惯利用本校本专业教师内部编写的教材进行教学,其局限性不言自明,无法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教师水平和认识滞后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师水平有些滞后,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由于刚进入工作岗位,学习的动力不足,深入企业的能力不足,对企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不能充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就自然不能将最新的社会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一直在校内进行,除了日常一些为数不多的培训和暑期的挂职锻炼,其他时间教师的活动就局限在校内,不能很好的融入企业,去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再对比我们的教学所需要改进的问题,都将导致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和认识,存在明显的滞后情况。要提高专业水平和认识,需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

(三)培养模式滞后会计专业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充分的动手能力。在我国,现实中其实更多存在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所需的人才,更多的是倾向于动手能力,工业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的是进入企业之后经过简单6-10天的培训,就能上岗操作。更多高校只在乎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实务操作的贯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贯彻,同时让学生多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的培养模式,才能跳出既有的窠臼。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方向

(一)回归学生,重构学生能接受的学习体现在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研究院秘书长张振笋教授以《转型与变革:回归学生、重构学习》为主题,从“背景、痛点、关系、融合、改革”五个方面展开,以“回归学生,重构学习”为主线,谈了他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理解。张振笋教授提出,学生观就是办学观,教育要给学生赋能,回归学生,而不是一直在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没有做到学生所需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这一观点的提出,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一线师生的认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本需出发,回归学生,重构学生所能接受的学习体系、环节和环境。其实现在很多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没有突出这一点,就比如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也没有很好的回归学生,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偏难。会计专业职称考试类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很多高职类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把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财务管理这种需要一定会计基础知识才能学好的课程,设置进来,而在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这种基础类课程设置上,精简课时。前面基础类课程没有学好,学生在学习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财管类课的时候就会很吃力,上课听不懂,长此以往,最后的结局就是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回归学生,而不是一直在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观就是办学观,学生决定了大学存在的意义。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办学生的大学,这就要切实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要从学生出发,

服务学生,研究学生,形成学生观。高职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那么我们应该去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落后的教育服务观念及方法之间的矛盾,真正的回归学生。

(二)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教学的优化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所谓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双素质型”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充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带领学生认识企业、认识社会,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融会贯通。所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高校和企业沟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的培养,并不单单是高校的责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想让高校培养的人才充分符合企业的需求,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不妨从学生、社会和高校的不同角度作为出发点,共同制订合理的课程体系,共同探索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财税政策不断变化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骨干企业为合作主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举措,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和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形成了高素质、高技能的教育模式。

(四)深化产教融合,真正落实校企合作(以会计专业乐捷人才工厂培养为例)职业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专业技能中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通俗讲就是,企业将自己的真正需求告诉高校,高校努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高校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充分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师的授课能力,优化课程设置,理论联系实践,制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让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而且要使其更了解企业,做到“为我所用”。在这方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在此次校企合作中有重大的突破,据了解,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经由学校和武汉市乐捷财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乐捷财务有限公司将公司开进学校,把办公环境和教学环境进行真实真正的融合。同时校企合作中对后期的文化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就业平台共建等5项共建:建章立制,制定了专业层面的5项具体校企合作办法,包括校企文化交流办法、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和教材办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评价办法、校企合作专兼教师互培办法、校企合作学生实践实习办法;为校企5项合作共建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不断的探索将建成了“专业群(财会金融专业群。形成了产教融合、共育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格局。这样的培养合作模式,让企业和高校无缝对接,让会计人才适应企业需求,必然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四、结论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发展,作为管理类专业,会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当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的实现深度的合作,不是哪一方的事情,而是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的责任。只有高职院校和企业做到深度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做到

无缝对接,充分挖掘共有资源,研判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适应企业,让企业容纳和接纳学生,让学生的知识和才能在学校和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物尽其才。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校企合作,确定好人才培养的新的方向,紧跟人才培养新的环境变化,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新时代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改变我们国家人才短缺和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

[2]富琳姝.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材存在的缺陷[J].怀化学院学报,2008(5):148-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