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2:02

展开1全部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要知道,1000亿美元,相当于**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中国一盘散沙。正如*在抗战之初所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的浴血反抗也沸腾到了顶点。然而,蒋介石却在东北奉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民族大义面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党,在“卢沟桥事变”翌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最终发表讲话,认可团结救国的必要。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誓与日寇抗争到底。

的2
“卢沟桥事变”后,全*队总动员。到1945年夏,正面战场共进行24次大的会战和数以万计的较小规模的战役、战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一场场会战,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广大爱国官兵在漫长的战线和持久的作战中,顽强抵抗,他们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作拼死搏斗,伤亡320万人,表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敌侵略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同时,中国*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一战,让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懂得“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变成钢”的道理。一旦中华民族攥紧拳头,就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自我牺牲精神浩然长存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抗战时期后方人民的一个响亮口号。各地民众自发组织义勇军等武装队伍,投入对敌斗争;青年学生们*示威,投笔从戎;社会上层人士呼吁团结对敌;新闻和文化界人士为抗日奔走呼号;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祖国*息息相通,患难与共。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伟大的抗战,中华民族作出了空前的民族牺牲。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牺牲3500余万军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面对装备处于优势的敌人的进攻,中*队不断出现整师整团殉城的情况。在湖南常德保卫战中,一支8000人的中*队,只有83人生还。而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民牺牲近10万人。多少热血青年,多少中华才俊,多少优秀儿女,都倒在了日本军队的*炮之下。他们有父母,有妻儿,有理想,也有追求,但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二小放牛郎,是千百万抗日军民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缩影。除了这些为后人传诵的英雄,更多为国捐躯的是普通士兵。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遗骸,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在华夏大地上,他们已化作青山,化作河流,化作风雨过后的每一道彩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历了百年屈辱后,中华民族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了起来,终于赢得了她的地位、自信和尊严。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民族民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民族精神浴火重生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盘一样获得了重生。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到:“中*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种荣誉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得到的,这种荣誉是数以百万计的抗日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华民族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挣脱了一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辉煌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不得不接受可耻的失败。历史再次证明,将国内矛盾转嫁给他国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任何民族企图把自己的繁荣长久地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侵略扩张之上,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国际关系上,日本只有告别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然而,战后60年来,日本*,特别是右翼势力反省意识太弱、反思成果太小。当周边国家的*和人民努力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日本的时候,日本右翼势力却不断制造事端伤害那些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在日本,极右翼分子一直在为军国主义者招魂,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日本的一些领导人不断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危险保持足够的警惕。”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指出,军国主义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由于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近年来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的迹象更加明显。

一个不对罪恶忏悔和反省的民族,是难以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的。日本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大国、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就应当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尊严感的国家。只有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才能取得邻国的信任。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国对战败的日本更多地给予了同情、理解和宽容。作为战胜国,中国并没有羞辱、伤害日本,而是把日本人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与日本的军国主义*区别对待,认为他们也是受害者。

中国国民*在遣返日本战俘、移民的问题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对于被关押的战俘,中国*也给予了宽大处理。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和太原战犯管理所羁押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到19年4月9日全部获得提前释放回国。为了中日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每当有机会都会表达下面这段话:假使中国要日本拿出500亿美元的赔款,按当时日本的经济能力来说,也需要50年才能付清,那肯定会阻碍日本经济的成长发展,结果也不会有今天的日本,这一点是不应该忘记的。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在和平的形势下一个大国的发展是可能的,并且这也是最为健康的发展。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就是有力的证据。

二战的胜利向世人昭示:世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通过对话消除误解,通过合作谋求共赢,通过和平推动发展。只有那些仍牢牢抓住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不放的国家才是制造世界冲突和动荡的根源。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遭受国内经济衰退困扰的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心存戒备。加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与某些西方国家一起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居于日本政坛主导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在对中国的问题上,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诸如侵占中国*、**坚持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中国制定《反*国家法》妄加评论等等。

与此同时,日本却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从战后作为美军后勤基地发展为前方支援,从专守防御变为向海外派兵,从国土自卫变为干预周边事态,甚至提出实行先发制人战略。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的警觉。

其实,“中国威胁论”根本站不住脚。作为深受帝国主义和霸权*危害的国家,中国一贯反对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而主张在相互尊重对方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分歧、化解矛盾。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国之间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将难以避免。但是,这种竞争应当是和平、友好、互相促进的竞争。

6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2:0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一、 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 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 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 透支财政, 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里倒台已经不远了, 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 国民经济凋敝, 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 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 巩固了新生政权, 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 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 抗日战争初期, 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 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的不抵抗*的压力下, 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 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 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 攫取多项侵略权利。 *提出了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口号, 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 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 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三、 *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与国防紧密相关, 国家的*是否开明, 制度是否进步, 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良好的*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 不难发现, 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 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 从商鞅变法开始, 修*, 明法度, 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国防日渐强大, 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唐初建之时,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制度, 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 很快成为国力昌盛、 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 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 无不因为**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 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四、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建设一支数量足, 质量高的军队! 春秋战国时期, 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 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 , 奖赏军功, 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 提高军队战斗力, 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 军队是国防强大与否的象征。 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且有质量的军队,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最基本的保证、列宁曾经说过: 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 一切手段和方法。 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 甚至是犯罪的。 国防史告诉我们: 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 从宋朝到晚晴晚清之前, 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在此期间,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 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 战国也最为辉煌!

亲您可以参考一下哦

亲,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可以给我一个赞,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继续向我提问,祝您生活愉快!谢谢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2:03

展开1全部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要知道,1000亿美元,相当于**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中国一盘散沙。正如*在抗战之初所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的浴血反抗也沸腾到了顶点。然而,蒋介石却在东北奉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民族大义面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党,在“卢沟桥事变”翌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最终发表讲话,认可团结救国的必要。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誓与日寇抗争到底。

的2
“卢沟桥事变”后,全*队总动员。到1945年夏,正面战场共进行24次大的会战和数以万计的较小规模的战役、战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一场场会战,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广大爱国官兵在漫长的战线和持久的作战中,顽强抵抗,他们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作拼死搏斗,伤亡320万人,表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敌侵略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同时,中国*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一战,让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懂得“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变成钢”的道理。一旦中华民族攥紧拳头,就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自我牺牲精神浩然长存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抗战时期后方人民的一个响亮口号。各地民众自发组织义勇军等武装队伍,投入对敌斗争;青年学生们*示威,投笔从戎;社会上层人士呼吁团结对敌;新闻和文化界人士为抗日奔走呼号;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祖国*息息相通,患难与共。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伟大的抗战,中华民族作出了空前的民族牺牲。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牺牲3500余万军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面对装备处于优势的敌人的进攻,中*队不断出现整师整团殉城的情况。在湖南常德保卫战中,一支8000人的中*队,只有83人生还。而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民牺牲近10万人。多少热血青年,多少中华才俊,多少优秀儿女,都倒在了日本军队的*炮之下。他们有父母,有妻儿,有理想,也有追求,但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二小放牛郎,是千百万抗日军民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缩影。除了这些为后人传诵的英雄,更多为国捐躯的是普通士兵。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遗骸,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在华夏大地上,他们已化作青山,化作河流,化作风雨过后的每一道彩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历了百年屈辱后,中华民族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了起来,终于赢得了她的地位、自信和尊严。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民族民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民族精神浴火重生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盘一样获得了重生。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到:“中*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种荣誉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得到的,这种荣誉是数以百万计的抗日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华民族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挣脱了一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辉煌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不得不接受可耻的失败。历史再次证明,将国内矛盾转嫁给他国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任何民族企图把自己的繁荣长久地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侵略扩张之上,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国际关系上,日本只有告别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然而,战后60年来,日本*,特别是右翼势力反省意识太弱、反思成果太小。当周边国家的*和人民努力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日本的时候,日本右翼势力却不断制造事端伤害那些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在日本,极右翼分子一直在为军国主义者招魂,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日本的一些领导人不断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复活的危险保持足够的警惕。”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指出,军国主义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由于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试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近年来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的迹象更加明显。

一个不对罪恶忏悔和反省的民族,是难以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的。日本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大国、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就应当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尊严感的国家。只有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才能取得邻国的信任。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国对战败的日本更多地给予了同情、理解和宽容。作为战胜国,中国并没有羞辱、伤害日本,而是把日本人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与日本的军国主义*区别对待,认为他们也是受害者。

中国国民*在遣返日本战俘、移民的问题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对于被关押的战俘,中国*也给予了宽大处理。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和太原战犯管理所羁押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到19年4月9日全部获得提前释放回国。为了中日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每当有机会都会表达下面这段话:假使中国要日本拿出500亿美元的赔款,按当时日本的经济能力来说,也需要50年才能付清,那肯定会阻碍日本经济的成长发展,结果也不会有今天的日本,这一点是不应该忘记的。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在和平的形势下一个大国的发展是可能的,并且这也是最为健康的发展。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就是有力的证据。

二战的胜利向世人昭示:世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通过对话消除误解,通过合作谋求共赢,通过和平推动发展。只有那些仍牢牢抓住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不放的国家才是制造世界冲突和动荡的根源。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遭受国内经济衰退困扰的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心存戒备。加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与某些西方国家一起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居于日本政坛主导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在对中国的问题上,一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诸如侵占中国*、**坚持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中国制定《反*国家法》妄加评论等等。

与此同时,日本却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从战后作为美军后勤基地发展为前方支援,从专守防御变为向海外派兵,从国土自卫变为干预周边事态,甚至提出实行先发制人战略。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的警觉。

其实,“中国威胁论”根本站不住脚。作为深受帝国主义和霸权*危害的国家,中国一贯反对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而主张在相互尊重对方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分歧、化解矛盾。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国之间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将难以避免。但是,这种竞争应当是和平、友好、互相促进的竞争。

6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2:0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一、 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 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 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 透支财政, 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里倒台已经不远了, 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 国民经济凋敝, 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 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 巩固了新生政权, 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 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 抗日战争初期, 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 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的不抵抗*的压力下, 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 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 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 攫取多项侵略权利。 *提出了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口号, 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 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 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三、 *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与国防紧密相关, 国家的*是否开明, 制度是否进步, 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良好的*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 不难发现, 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 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 从商鞅变法开始, 修*, 明法度, 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国防日渐强大, 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唐初建之时,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制度, 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 很快成为国力昌盛、 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 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 无不因为**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 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四、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建设一支数量足, 质量高的军队! 春秋战国时期, 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 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 , 奖赏军功, 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 提高军队战斗力, 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 军队是国防强大与否的象征。 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且有质量的军队,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最基本的保证、列宁曾经说过: 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 一切手段和方法。 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 甚至是犯罪的。 国防史告诉我们: 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 从宋朝到晚晴晚清之前, 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在此期间,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 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 战国也最为辉煌!

亲您可以参考一下哦

亲,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可以给我一个赞,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继续向我提问,祝您生活愉快!谢谢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