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0:21
李林甫当宰相时大唐正处于开元盛世的顶峰,能在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掌管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任何一位仁人志士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庆幸的事情。
然而李林甫当上宰相,却令我们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一个有点本事的奸臣,这样的人往往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虽然安史之乱发生时李林甫已经故去,但那场令大唐伤筋动骨的叛乱,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但是,玄宗作为一个靠智慧与奋斗赢得皇位,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伟大帝王,即便晚年有些慵懒,有些怠政,但断不至于完全被李林甫“口蜜腹剑”的小伎俩所蒙蔽。相反,任用李林甫,正是玄宗要一展胸中抱负,才在博弈了百年的帝国两大利益集团中,选择了李林甫一方。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扯到百年之前,请大家耐心观看:
为了破解这个矛盾,皇帝必须引入第三方势力与关陇门阀抗衡。于是,越来越多的寒门才子进入朝堂,科举制度也应运而生。
隋炀帝杨广失败的一大原因便是由于改革*过激,惹毛了关陇门阀,才被赶下了台。大唐得以立国,依然是靠关陇门阀的支持,但太宗李世民比较强硬,提拔了房玄龄、魏征、马周等一批人才,形成了一股与关陇门阀相抗衡的势力。
高宗李治一朝更加强硬,李治为了立武则天为后,将以亲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掀翻在地。武则天更甚,为了赢得支持,大力推行科举,大批寒门子弟得以进入朝堂,甚至位居宰相。
这些新兴士人得势后,也拼命扩大自己的实力,从穷光蛋变成富农,再变成庶族地主,当了大官后成为官僚地主。
玄宗当政时,正是新兴士人得势之时,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这些宰相均是科举出身,而宇文融、萧嵩、杨慎矜、李林甫之流,则是关陇门阀背景。
玄宗是个玩*平衡的高手,不会让一方势力无限扩展,所以这些*们便在朝堂之上矛盾重重,冲突激烈。总体来说,哪方势力能够实现玄宗的意图,能跟上玄宗的指挥棒,哪方势力便能得势。
玄宗上位之初,锐意进取,革除弊政,一心想要实现大唐中兴,而姚崇、宋璟、张说能使国富民强,所以新兴士人就得到了重用。
玄宗执政中期,国家开销渐大,而宇文融使民间隐匿在逃户都成为编户齐民;杨慎矜主管财税使得库府充盈。于是,张说罢相,宇文融上台,关陇门阀又得到了重用。作为李唐宗室出身的李林甫,第一次在政界崭露头角,便是与宇文融一起上表*张说。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林甫以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不过此时,他是首相张九龄的副手。
玄宗特别重视边功,想提拔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相,张九龄不同意;想提拔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张九龄又不同意。最终,这个孤傲的文人惹怒了玄宗,而李林甫则不遗余力的支持牛仙客,支持玄宗开疆拓土。
所以,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绝不仅仅是玄宗昏庸,厌恶张九龄的犯言直谏,喜欢李林甫的阿谀奉承这么简单。
之后不论是谁当帝王,这种争斗还在继续,直到门阀世祖被新兴士人完全吞没。
事情的表象之下总存在着某种支配规律,为了利益,各阶层之间的争斗贯穿着整个封建时代,人们总会自然或不自然地结成同盟或者势不两立。而李林甫正是靠着自己的狡黠,站在了对统治者有利的一面,而绝非仅靠那一点点阴谋诡计。(文:熊鱼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