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识字教材和现今的区别很大,那么中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有什么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2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8

对于中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特点,我们主要从编撰者、编撰内容、编撰形式和选字种类及数量进行分析。

就编撰者的身份而言,很多*家、学者都是教材的编写者。如李斯、赵高、胡毋敬、史游、李长、周兴嗣等都是当时朝廷的重臣,司马相如、朱熹、王应麟、王筠、蒲松龄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学者,他们亲自编写蒙学教材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和权威性,也为当时*提倡的规范字体起到了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就识字教材所涉及内容而言,中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堪称“百科全书”。编撰者把识字和人文知识、自然知识、日常生活常识、伦理道德思想等统一在一起。例如,《急就篇》包括姓名官职、衣食住行、飞禽走兽等等,学了它,就能够“泛施日用”。《三字经》仅1000多字,却包罗了天文地理、封建伦常等大量的文化常识,被人誉为“古今奇书”、“袖里通鉴纲目”, “言简意长,词明理析,演贯三才,出入经史,诚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也”。[插图]其他小学识字教材如《蒙求》《龙文鞭影》集中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嘉言懿行等。

就教材编撰形式而言,古代蒙学识字教材一是重汉语之“韵”,二是重儿童之“趣”。就“韵”而言,蒙学教材是“以类相聚,连篇成韵”。即:把文字按类编排(或按内容,或按形体),句式很短,常为三言、四言或五言、七言不等,如《史籀篇》《仓颉篇》《训纂篇》都是四言、《凡将篇》多为七言,《急就篇》为三言、四言和七言相杂,《三字经》为三言,《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四言。就儿童之“趣”而言,很多蒙学识字编写采用故事、图画、诗歌、歌诀、成语典故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例如,《对相识字》《养蒙图说》都给文字配备了图画,增强直观认知效果;《蒙求》《龙文鞭影》几乎一句一典故。

就识字教材的字种字量而言,《急就篇》共34章,其中尽量避免了重复字,总字数2144字,经笔者统计,确切字种为1695个;“三、百、千”2594字,不计重复共收字1462字;《开蒙要训》1400多字,没有重复字;李翰《蒙求》2384字,《幼学琼林》17809字,《龙文鞭影》4248字,这三本书除去重复的字,字种也均在2000左右,《文字蒙求》收2058字(按:包括2044个《说文》中字,14个补缺字),没有重复字,《字学举隅》1842字,无重复字。可见,古代蒙学书的字种字量基本是在2000字左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9

古代识字的特点就是特别简单,还有非常押韵的教材,比如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等,这就是古代启蒙教学的教材,不像现代都是用拼音开始学习,他们从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认字,也是从比较简单的字开始学习的,古代的启蒙都是学习三字经之类的,这种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里面的字也特别简单好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9

中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有基础性,全面性,复杂性,难背性,以及枯燥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50

功能比较齐全,除了能提高这些孩子们的识字量之外,可以提高这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也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然后也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50

特点就是,古代的识字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只有纸和笔,而现在的方法是更加先进的,有很多的教材,还有教学工具,还有多媒体,非常的方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