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28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子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七夕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书中记录了汉朝过七夕的盛况:“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朝的宫女们经常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在宫里进行缝衣服大赛,看看谁缝的针线又快又好,谁就是冠军。而宫里风靡之后,民间也纷纷模仿和效仿。所以说古代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情爱并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女红的技能大比拼,这种风俗也叫做“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如此看来,七夕应该是与牛郎织女扯不上任何关系,可为什么七夕又因为牛郎织女流传下来呢?
这是因为民间流传织女最初是织布的,而且姿色出众、心灵手巧。而牛郎和织女又是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相会的,所以就七夕就与爱情有了相关性。这是七夕的起源以及民间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所以就有了关于“七夕节”爱情传说的延伸。
关于七夕的诗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东汉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46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21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2
一、七夕节来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二、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他,*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
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
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三、关于七夕节诗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扩展资料: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参考资料:七夕节—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8:20
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28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子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七夕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书中记录了汉朝过七夕的盛况:“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朝的宫女们经常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在宫里进行缝衣服大赛,看看谁缝的针线又快又好,谁就是冠军。而宫里风靡之后,民间也纷纷模仿和效仿。所以说古代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情爱并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女红的技能大比拼,这种风俗也叫做“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如此看来,七夕应该是与牛郎织女扯不上任何关系,可为什么七夕又因为牛郎织女流传下来呢?
这是因为民间流传织女最初是织布的,而且姿色出众、心灵手巧。而牛郎和织女又是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相会的,所以就七夕就与爱情有了相关性。这是七夕的起源以及民间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所以就有了关于“七夕节”爱情传说的延伸。
关于七夕的诗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东汉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46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21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2
一、七夕节来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二、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他,*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
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
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三、关于七夕节诗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扩展资料: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参考资料:七夕节—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8:20
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