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0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18 07:56
小满是24个节气之一,关于小满的故事你听说过没有?没有的话,那就看看下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小满节气知识介绍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目录
小满节气的故事
小满节气的意义
小满节气介绍
小满节气的故事
从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开始,在海外北经中就有记载《欧丝国》跪在桑树边吐丝的蚕女,到了晋《搜神记》中的《女化蚕》,蚕女被演绎为了马头人身的蚕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头娘,而杭嘉湖一代的老百姓都喜欢叫她“蚕花娘娘”,每年养蚕的时候,大家都会来拜拜蚕花娘娘的。
以上关于蚕神就有了三个故事,虽跨越千年,故事流传框架变化不大,但细节处各有不同。这些不同,会给你打开一个视野,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已经将这些故事归类放到民间故事库中,当然跟蚕相关的故事还有更多,比如最先养蚕的,就有多种故事版本,我们也一并放到二十四【节气】之下的子类【小满】中了。
这类蚕神的故事,涉及到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主题:人与动物联姻。这个主题的故事,在中国相当的普遍,日本也很多,而在西方的故事中,目前还没看到。
〈〈〈返回目录
小满节气的意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时节谨防灾 。
小满节气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节气,小满节气在我们国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小满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节气,二期还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的代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返回目录
小满节气介绍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同时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径6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时节的降雨量对于一整年的降水量都有影响,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了很多的规律。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由于古代生产力落后,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很多大一部分是要靠天气所决定的。所以人们对于上天是非常崇敬的,各地举行祭天的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该下雨的时候能够下雨满足农作物生长,在收割农作物的时候晴天给人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收割。而小满的时候就能看的出一年的降水量有多少。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优点。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小满节气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获黑鲳,东北部的苏澳及南部海域则可捕获到飞鱼。高雄县的旗山、美浓等地的香蕉已经进入盛产期。是有名的香蕉出产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销到世界各地。
〈〈〈返回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04
小满的习俗(风俗习惯)表现在三个字,一个是“吃”,因为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吃苦菜、吃捻捻转儿就成为此时的常见习俗;另一个是“祭”,因为此时正是多雨季节、养蚕时节,在南方就出现了“祭三神”“祭蚕神”的习俗。下面分别介绍;还有一个是“看”,此时即将进入麦收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回家看爹娘家的麦子准备情况,这叫作“看麦梢黄”。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上说道:“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中说:“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小满的“三候”中就有“一候苦菜秀”。古代农民在每年春夏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靠吃苦菜来充饥。苦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因此,吃苦菜习俗便沿袭下来,至今苦菜(比苦瓜)仍然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小满前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此时的麦子已经灌浆,人们便把尚未成熟但已经灌浆的小麦做成一种叫作“捻捻转儿”的东西来充饥,也就是把即将成熟的麦子先收一些,并将收获的麦穗或烤熟或炒熟,再把麦粒搓出来,最关键的是把搓出的麦粒用石磨磨了,这样磨出来的就是绿绿的、像纸绳粗细的捻捻转儿了。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水车、牛车、丝车。“祭三神”就是指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祀当中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旺涌。
相传小满时节是蚕神诞辰的时候,至今在江苏、浙江一带小满期间还会举办祈蚕节。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主要表现为“男耕女织”,“女织”的原料在南方就是以蚕丝为主(北方以棉花为主),而蚕丝就是取自蚕茧,因此,在我国南方的养蚕业一直兴盛不衰,尤其是在江苏、浙江一带。而养蚕是很有讲究的,要讲究气温、湿度,还要讲究桑叶的冷、熟、干、湿等。由于蚕比较难养,所以古人就把蚕看作是“天物”。为了祈求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往往在农历四月(小满时节)会举办祈蚕节。
说到蚕神的诞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上古时期,蜀地有位父亲外出,家里只留下女儿和一匹白公马。女儿非常思念父亲,就对马儿开玩笑说:“你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白马果然把父亲带回来了。
此后,父亲认为这匹马通人性,用上等饲料喂它。但马却不理,只有见到姑娘时,才表现出欢乐。父亲感到奇怪,女儿就如实相告。父亲大怒,便将马射死,把马皮挂在院里。
一天,姑娘在院里玩耍,马皮猛地跃起,卷着姑娘,飞得无影无踪。几天之后,人们发现姑娘和马皮都化为了蚕,姑娘的头也变成了马头状,伏在树上吐丝。 父亲正在伤心之时,看见女儿骑着白马从天而降,说上天感念她的孝心,封她做了蚕神,造福人间,从此也得以永生,不用再惦念,说罢就升仙了。家人便将她的凡体从树上取回饲养。养蚕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询问准备夏收的情况。这一风俗叫作“看麦梢黄”,并渐渐形成了一个叫“看忙罢”的节日,极富诗意。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夏忙前,女儿过问娘家的麦收准备工作;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在麦收中的劳作情况,体现了生产劳动中的母女情长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