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务处发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0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7:48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首次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党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是提高我国人民精神文化水平和境界的重要导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保障。如何理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为改善和加强价值观教育贡献力量。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需要和紧迫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全社会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价值共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回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特点的时代需要。当前,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主流文化发展壮大,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是极须正视和回应的时代课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当前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的要求,适应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适应我国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要求。
中国*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的实现需要我们13亿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那么就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单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人心所愿、众望所归。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化反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理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观点。宏观上,价值观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微观上,价值观是个体心中的信条和追求。价值体系是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价值观的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最核心的位置,起着主导统领的作用。同时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体现着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
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孕育在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并通过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基本特点,主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内部建构;核心价值观从核心价值体系中孕育形成、并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出来,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和展开状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和主导思想,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整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
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导向,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期望、社会精神、公民准则。探究其内涵和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导向。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期望,代表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极大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中国*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在建国初期,党*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显现,党*与时俱进地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分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当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这个宏伟目标在价值追求上的具体表现,即经济富强、*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生态和谐,这是中国*党和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追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建设、改革的领导者都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的公正平等、国家的民主与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高度发达的期望元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导向,是激励中国*党人和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声音越来越高,维护个体自由平等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党*正是应民众的呼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纳入到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导向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中国*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治的价值追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是从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角度提出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交汇激荡,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将民众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从2001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2006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更加关注公民心性的发展、公民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是中国*党人对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诠释,是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中的定位
(一)大学生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群体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在他们成长的时代,在理论上,正是*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形成的时期;在实践上,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在思想建设方面,也是我们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时期。大学生作为青年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理应是主流价值观的承担者。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表明97.9%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5.2%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包含着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时效性的自信:当代大学生具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也是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象
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大学生也面临着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惑,面临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和宣传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形成带来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对其产生作用,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迷失、道德水平低下、诚信观念缺失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一步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这对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想性,是引领未来的。青年是属于未来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一百年正好规划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建党一百年时他们30岁左右,建国一百年时他们60岁左右。现在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达26.9%,大学生已占同龄人的四分之一;当代大学生将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各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尤其是在科技、文化、管理等各个层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们是实现*的生力军,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
四、推进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共识,践行就是要外化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重在凝聚共识,树立价值标杆,提供精神旗帜;重在群众掌握理论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作为高校我们应该努力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到日常的工作中,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结合自己从事的学生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坚持开展*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思想学习教育是提高广大学生思想*觉悟,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方式。同时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常常由于*思想学习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针对性不强,理论空谈多,所以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效果,难以坚持。
如何做到*思想学习教育能够坚持不懈,且具有时效性?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新形式和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坚持长久,获得理想的效果。我想我们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1、在学生中经常性地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听讲座的形式。
在这里我想以主题班会为例来说明一下。我们都知道,一场优质的主题班会能够实现凝聚人心,明确导向,实现情感感染、思想凝聚、道德导向和意志激励的教育目的的。因此,组织召开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是保障思想*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像我们的学生工作不定期的就需要和要求各个班级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 “学习雷锋”、 “主动学习”、“学生行为规范”、 “感恩教育”等等。为学习和宣传十八大我们提倡的“*”、响应高校厉行节约的“光盘行动”等等。设计主题班会时一定要遵循计划性、教育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要求紧凑合理、突出主题。所以,我们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探索、多学习、多总结、多实践、多举办有教育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主题班会,从而使主题班会起到应有的育人效果。例:钱学森。学校组织同学们看完电影后,看主题班会,受到爱国和敬业教育。
2、坚持举办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业余党校和团员青年参加的业余团校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懂得人生价值,明确学习目标。现在我们学校就坚持每学期一届的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举办的业余党校的学习,参加学习的同学也都反映对党的知识、方针和*等的掌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思想*理论课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系统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建设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学校有以蔡洪武教授为领军人物的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像张盈盈、冯妍妍我知道也都在省里得过奖项。
2、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我知道的像编制校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两本书《立志为民 服务社会》,蔡教授给师生做讲座、与辽沈战役纪念馆挂牌建立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使得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拓展。
对于这个方面,蔡教授和我们思政部的老师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我就不多讲了。但是我相信,凭借我们这支优秀的队伍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我们的思政课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一定会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的。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涵盖经济价值观、*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导向明确,体现了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深广含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们要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对学生们的教育:
1、通过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像: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去其它城市,文理系在暑假组织沈阳的学生参观了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抚顺市有雷锋纪念馆,这都可以的。通过悼念*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传统教育。同时也可以看城市、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活动会使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院系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团员青年和学生干部开展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像:学雷锋活动、去敬老院帮助和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公益活动,参加义务献血,环保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像我们学校原来的爱心社团和负责人魏颖(11届的)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
3、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每年的寒暑假,思政部、团委和学生处要求全体学生利用假期,根据各自条件,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以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像今年的寒假,学院*、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和团委为学习宣传十八大(题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与建议、十年来我家家乡的变化)的社会调研。并在4月中下旬组织调查报告的朗读会。
(四)学习和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始终是我们党开展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离不开典型的示范引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主义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浓厚氛围,是凝聚起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需要,也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学习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的活动。像:学习雷锋、郭明义;先进人物进校园的吴明礼。
2、对学校学生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发掘和宣传。像:上学期末,各系推荐的优秀学生和干部。李廷焕、肖思猛,都是我们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通过身边的先进来影响和教育其它学生。李廷焕
3、在学生中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活动。每年我们都会开展这样的评比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总之,就是要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作为学习的榜样,影响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向上,引领校园风尚。
(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各种文化内容无时不在影响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为了能让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里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教育,把握住校园思想文化教育的正确方向,切实使先进文化在校园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低俗文化得到排挤,腐朽文化得到抵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各种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校园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采取的做法的是:
1、每年要举办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十月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口语节系列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目的是通过这些比赛来提高我校学生的素质。
2、开展多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字行为规范教育、教室文化建设活动,文明寝室评比等,通过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做到文明礼貌,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和谐相处,促进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3、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开设第二课堂,利用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有利于校园文明进步的群体行为的形成。
4、重视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利用好图书馆、宣传橱窗;学报、校园网站、广播站;教室的学习园地等多种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学习践行体会,增强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性、互助性、互促性。
(六)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要改变主流的价值观以传统的方式传播,非主流的价值观以现代的方式传播的问题。重视网络文化和虚拟空间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可以采取的做法是:思想*工作者和辅导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提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成群体,通过加强对他们管理和引导使这些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的生力军(这个想法还没太成熟,执行起来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不确定)。
2、教育学生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性和导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想性和导向性,如果是社会现实,就失去价值观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就没有凝练的必要。所以,必须引导我们的学生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性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性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之间的区别,正视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正视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引导和组织我们的学生通过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深入生活了解国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要引导学生多学习历史。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中国*史和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要从历史中获得正确的方法,坚定“三个自信”。要使大学生把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探讨方法、总结工作、积累经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作为对大学生的要求,而且更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的美好目标,那么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克服一切困难和艰辛,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阳光大道上一路向前!祝福我们!祝福我们的学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