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6:58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知天命。
不惑之年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后所以不惑。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天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8:16
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天命”。
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不为外物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
该句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该篇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语·为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9:50
在古代,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天命”。这一说法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不为外物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说法如下:
“三十而立”,做事合于礼,能够考虑周到了,但是这时候还有迷惑,还有摇摆的现象。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会人事物所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时候自己可以听得进不同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干任何事情,而不会干出出格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21:42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23:50
四十岁被称为不惑,因为古人们觉得到3这个年龄不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而五十岁被古人称为知命,源于孔子的为政。其实全文因该是知天命,详情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