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48
毛笔是文房四宝之首,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书画艺术水平。因而从使用到保养,都是中国文人非常重视的。
1.毛笔的运用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法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笔尖、笔肚和笔根三部分。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如初唐时的书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就是已经达到用笔极限了。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岔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2.毛笔的保养毛笔保养,是一个学习书法者的基本功。毛笔的保养方法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到书法的学习,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学问。
启用新笔,首先要开笔。将买回来的笔用温水泡开,浸水时间不可太久,笔锋全部散开即可,不能让笔根的胶质也化开了,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写字之前,润笔是必要工作,不能拿起笔来,一沾墨就写字,这种习惯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用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切忌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数十分钟。如果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然后可以开始写字,即入墨,这里面也有很大学问。入墨要力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达到正常容墨就行。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理顺并吸干里面的水。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直到干燥为止。需注意应在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哂。保存笔的要领以干燥为尚。
另外,新笔应装入纸盒或木盒内,并放些樟脑丸,以防虫蛀,经常晾晒,防止生霉。如果用过的笔没有立即清洗,积墨粘结,可用温水浸泡,不可硬性撕散或用开水浸泡,以免断锋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