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但是金生水是为什么,怎么个生水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4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6

这里的金,可理解为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水,可理解为井水。

由于在远古时期,井水,是华夏文明定居部落的象征,可以让人们在可以远离大江大河的地方定居,既避免了江河泛滥带来的灾难,又可直接饮用甘甜的水,金即自上古时期到现代社会挖井取水所用的工具,所以后有金生水之说。

金生水,五行相生相克之一。金生水是五行相生中较难理解的一个,字面意思是金属受热可以变成液体,但是这个液体绝对不是水。如果这样解释,水生木就解释不通了,所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6

在五行相生中,金生什么呢?我们都知道金生水,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相生呢?金在自然指大气层和各种金属元素,水在自然指地球上的水圈,如海洋、湖泊等,在脏合肾。金生水在自然即大气层形成水圈的过程,在人体即肺金生肾水的过程。那么,大气层是如何形成水圈的呢?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形成后,在大气中有许多水蒸气。由于当时地表温度较高,水蒸气存在于大气中而不降落。随着地表温度的下降,特别是大气压形成后,地表温度处于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此时大气中的水蒸气得以降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壳的岩石中,另一部分汇集成大大小小的溪流,注入原始洼地形成地球上最早的江河湖海。与此同时,地球内部掺杂的水分由于受到地核、地幔、地壳的挤压,从地球内部渗透出来,成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之一。地球水圈的范围包括地下、地面、大气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分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大多数都在海洋湖泊中。

水在人体合肾,中医认为肾主水、主水液代谢、主藏精。水占人体的70%左右,同自然一样也主要分布于脾(土壤)、肺(大气层)、肾(地下)三处。水对机体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在没有食物只有水的情况下,人可以存活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如果没有水,人就只能存活3天。因为海水是含盐的,味咸,因此肾主水,其味咸。可为什么肾主藏精呢?这是因为生命是在水中孕育的,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肾主藏精,主生殖。

在临床中,很多人难以理解金生水,对于水液亏耗、阴虚等症在治疗上也未考虑从肺论治。在这里给大家看两个方子:一是著名的“生脉饮”,由麦冬、五味子、人参三味药组成,有滋阴生脉的功效。

此方中人参补气以生水,麦冬滋阴,五味子酸甘化阴,实在是“金水相生法”的典范。二是“三才汤”,由人参、熟地、天冬所组成,具有补气滋阴、延年益寿的作用。保健品“美容宝”即以此为配方。由于气生水的条件是凉(只有温度低,水蒸气方可化云作雨落在地面上),因此临床上采用“金水相生”法滋阴时一定要少佐寒凉之药,服用方法要凉服,服用时间以夜晚为宜,方可立竿见影。同理,凡滋阴药皆可在夜晚服用。自然之理用于临床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不断思考,这样可以帮助中医理论走出逐渐被淡化的误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7

金,具有清净,收杀的作用.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都为金,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峰.-----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7

金生水:固若金汤,金即固态;上善若水,水即液态;金融化(熔化)为水。

水生木:有了液态就有流体,有了有了流体就产生了生命,木乃生命。
木生火:木到了燃点,则自燃,则生火。
火生土:万物燃烧后则重回灰烬,灰烬则为土。
土生金:土经时间沉淀或挤压,则坚固,则为金。
金克木:坚固荒芜则无生命。
木克土:木可固土,土乃灰烬,灰烬乃养分,木的生长需要消耗养分。
土克水:液态中如果掺杂杂物,则流动不便。
水克火:火遇水而灭。
火克金:烈火可以熔化固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8

这个易经上有说明,有金的地方地面电荷量多,容易吸引雷电放点,下雨,所以金生水,古代找矿长很多都看哪里雨水多,易雷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