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8:15
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在他10岁那年,瘟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从那时起,哥白尼一家开始跟随舅父务卡施生活.哥白尼18岁那年,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的雅盖降大学.克拉科夫的大学是当时东欧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这里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学派的教授,不满经院哲学的死板教条,在科学上有许多新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钻研数学,阅读了大量古代天文学书籍,钻研了“地心说”和“日心说”,做了许多笔记和计算,并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孕育着新的天文体系. 这时,正在三年级读书的哥白尼收到舅父的来信,要他到意大利学教会法.这对热爱天文学、厌恶教会的哥白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可当他得知这是为了打击十字骑士团对祖国的侵犯时,就毅然穿起袈裟前往意大利.从1496年秋天起,在意大利留学10年.他曾在学术空气更活跃的帕多瓦大学学习.该校天文学教授诺瓦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示出来.哥白尼从诺瓦拉那里迸一步熟悉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产生了关于地球自转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而且他还学习了医学和解剖学,获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舅父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协助反击十字骑士团.6年后舅父务卡施逝世,哥白尼来到波兰东北部的弗隆堡,购置了城堡里七座箭楼中的一座,开始了进一步的天象观测. 太阳中心说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就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今天我们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修正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的一些谬误,从科学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给神权以沉重打击,从神学的束缚下了自然科学.与此同时,为我们的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早在意大利时就认定了大的太阳绕小的地球转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是小的地球围绕大的太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回到祖国,他通过对木星和土星重合的观察,以及对行星顺行逆行的研究,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太阳旋转.就像我们坐在船上,明明是船在走,而却看到岸在走一样;更像我们坐在运动的船上,看着河岸上两个速度不同的运动目标一样.在务卡施身边的日子里,哥白尼就曾把他的“日心说”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他的观测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可他不敢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发表,害怕招致教会的*.后来,他还是在踌躇中开始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写作.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除地球外,还有其他的行星,它们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 一直到1543年,哥白尼终于鼓起了勇气,决定反击“地心说”.他坚定地表示:“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如果有人竟对我的设想横加指责,我将不予理睬.我认为他们的判断是粗暴的,为此我完全蔑视.”他把人们长期期待的手稿,拿到纽伦堡付印.经过一番周折,《天体运行论》终于艰难地问世了.可当印好的书送到哥白尼手上时,他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1个小时. 《天体运动论》出版了,哥白尼也逝世了,这时是1543年5月24日.但这不是哥白尼生命的终结,而是哥白尼生命的开始!虽然他的著作被教会列为*,他的人身遭到了闹剧的嘲弄,但历史却使他的思想千秋万代光照环宇。
2. 哥白尼的故事,简单点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
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3. 哥白尼故事 短
故事一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 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灭亡。
故事二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在他十多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于是,他住到了叔叔家中。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
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4. 哥白尼的故事,简单点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
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5. 哥白尼故事 短
故事一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 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灭亡。
故事二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在他十多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于是,他住到了叔叔家中。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6. 哥白尼的主要事迹
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