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0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1:15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也称盐田法)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

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我们规定钡含量不得超过20mg/kg。食盐中镁、钙含量过多可使盐带苦味,含氟过高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来许多试验证实,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膳食中食盐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压。

为了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国家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少买及时吃

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升华。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二、忌高温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三、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2:33

在中国,加工生产的盐主要是海盐、井矿盐、湖盐。
  (1)海盐
  ①海盐的成因
  浩瀚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0%的表面积,海洋中的海水,占地球水域总重的97%。海水中几乎含有地球上已经发现的所有元素,但含量大于lmg/L的元素不过15种,它们是氧、氯、钠、镁、硫、钙、钾、溴、硼、硅、氟、碳、氮、锶。海水中的总盐度为3.5%,浓度为3.5波美度,即1海水中含盐量为35克。海洋以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盐资源。
  海洋中为什么含有这么充足的盐分,说法不一,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成因有两种:
  一是“百川归海”。陆地上大小河流溶有一定的盐分,川流不息注入大海。有资料表明,每年河水流入大海的水量约占整个海水的1/4500,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水分不断蒸发、注入,往复循环,而盐分却积留下来,构成今日海水的一定含盐量。
  二是“火山爆发”。海洋学的研究证明,海底火山远比陆地火山多,在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可溶性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与海水中盐类近似,故海洋生成时就有盐溶在海水里。
  ②海盐的生产
  海盐,以海水(含沿海地下卤水)为原料晒制成的盐。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海盐最早的国家,海盐生产有良好然条件。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现在海盐的年生产能2580万吨。约占世界海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25波美度时,析出氯化纳,即为原盐。日晒法生产原盐,具有节约能源、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受地理及气候影响,不可能所有的海岸滩涂都能修筑盐田、所有的季节都能晒盐。气候干燥,日照长久,蒸发量大,盐的产量就高;反之,产量就低。
  日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a.纳潮
  就是利用潮汐运动把外海高盐度的海水推向近海时提取制盐原料。目前,采用的纳潮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然纳潮,二是动力纳潮。自然纳潮是在涨潮时让海水沿引潮沟自然流入;动力纳潮一般采用轴流泵将海水引入,其特点是不受自然条件*。
  b.制卤
  制卤是在面积广阔的蒸发池内进行的,根据每日蒸发量,适当掌握蒸发池走水深度,使卤水浓度逐步提高,最后浓缩成饱和卤。
  c.结晶
  海水在不断蒸发浓缩过程中,各种盐类浓度不断增大,当盐类浓度达到饱和时,盐就以晶体形式析出,在过饱和溶液中不断维持溶液过饱和度,晶体就能继续生长。
  d.收盐
  将长成的盐,利用人工或机械收起堆坨。
  (2)井矿盐
  ①井矿盐的成因
  井矿盐资源分为埋藏在地下的固体石盐和液体卤水。
  据考查,现在产井矿盐的地方,远古时代是大海,由候变化,地壳运动,现在的井矿盐产地就和原来的大海分了家,成为内海。内海跟今天的盐湖差不多。在当地的烈日、强风长年蒸发、浓缩下,内海的咸水渐渐干涸,盐不断析出,结成了一层一层的盐盖,后来被泥沙覆盖埋没。天长日久,盐层上的泥沙越盖越厚,压力逐渐增大,原始盐层逐渐发生变化。井矿盐从诞生那天起直至开发前,一般沉睡在地球深处。有的是以矿层躺着,有的则以矿脉裹到黏土中。此外,也有陆地上的盐类物质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携带而积聚于内陆盆地,在炎热干旱、蒸发量大于水体补给量的条件下,盆地内含盐的水体不断蒸发、浓缩,沉积为巨大的盐类矿床。
  地下卤水的成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沉积型,即原生的古海水,经过浓缩、变质作用,成为矿化度较高的地下卤水;二是淋滤型,即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溶解岩层中的盐类物质或石盐矿体而形成地下卤水;三是沉积——淋滤混合型,沉积型卤水和淋滤卤水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混和形成地下卤水。
  ②井矿盐的生产
  井矿盐是采用打井的方式,开采埋藏在地下几十米乃至几千米的固体石盐或液体卤水,并通过一定生产工艺精制而成。
  井矿盐生产主要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不同的矿型采用不同的采卤方法。提取天然卤的方法有提捞法、气举法、抽油采卤、深井潜卤泵、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
  a.对流法
  此法是目前国内外开采岩盐矿床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机械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它利用了岩盐矿具有溶解于水的特点进行开采。具体方法是:打一口井到盐层,下两层套管,外层套管用油井水泥固定好,从其中一层管注入水,溶解盐层,由另一根管子把卤水抽上来。
  b.压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两口钻井,下入套管,将井管与井壁封固,从一口井压入高压水,在盐层形成通道,溶解盐层,形成饱和卤水,由另一口井压出地面,交付生产。
  制盐是在厂区进行的。人们将在蓄卤池净化后的卤水输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热,使水分不断蒸发。卤水经过蒸发后即成为半盐水的盐浆,再经离心机脱水,输入沸腾床干燥即为成品盐。如果卤水含芒硝较多,可采用冷冻母液或热法提出芒硝;如果卤水含石膏较多,则提出石膏以保证盐品质量。
  (3)湖盐
  ①湖盐的成因
  湖盐是第四纪以来可溶盐分聚于成盐盆地,矿化水经过浓缩,盐类矿物逐渐沉积而形成的现代矿床。大多数盐湖如的玛纳斯盐湖、艾比湖等,都属于这一类。盐类的形成和沉积作用现在仍在继续进行。
  有的盐湖在古代就是大海。我国著名的柴达木盆地盐湖,远在2.3亿年以前还是浩瀚的大海,后来,地壳上升,海水退出,一块看不到边的内陆盆地就出现了,发展成盐湖。也有的盐湖是从淡水湖发展演变而成的。
  有的盐湖,其湖盆边缘沙洲的隆起高度在不同时期均不一样,当沙洲低于海平面时,湖盆是半闭流状态,海水流入;当沙洲超过海平面时,湖盆呈闭流状态。气候长期干旱、炎热,湖水强烈蒸发、浓缩变成卤水,盐类逐渐沉积。盐湖的形成应具备以下条件:
  a.盐湖盐类物质来源。这是盐湖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b.成盐盆地。盐湖矿床的形成,必须有蓄水负地形--成盐盆地。
  c.水文条件与水。盐湖矿床的水文条件和水作为盐元素的搬运介质,是内陆盐湖形成的必要的条件。
  d.盐湖形成的古气候。
  我国湖盐矿藏分布广、储量大,是世界上多盐湖的国家之一,已发现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盐湖上千个,主要分海、、内蒙古、*等地。境内,“无百里之内无盐”;*自治区的盐湖更是星罗棋布,达数百个之多,其中,纳木湖镶嵌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山之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一个盐湖。张藏茶卡出产的盐,历来向尼泊尔出口。柴达木盆地素有“盐的世界”之称,在盆地的东南部,就是著名的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盐的储量达537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最大的干盐湖。
  ②湖盐的生产
  湖盐是开采盐湖中的盐类物质而生产的盐。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以采掘而言,有些湖经过长期蒸发,盐沉淀湖底,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捞取。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其盐露于表面。这一类盐目前以采盐机或采盐船进行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大致是:剥离覆盖物→采盐→管道输送(或汽车输送)→洗涤→脱水→皮带机输送→成品盐入坨。滩晒法与海盐生产工艺相类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4:08

当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处汇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过各种地层渗人地下,然后又在其他地段冒出来,最后都流进大海。水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各种土壤和岩层,使其分解产生各种盐类物质,这些物质随水被带进大海。海水经过不断蒸发,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后来人们就经过晒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5:59

那还不是海水晒出来啊, 如果不是那我就不明白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