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如何击退浙江倭寇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3:17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万余人,大举侵掠浙东沿海台州府属的圻头、桃渚,以及温州海边等地,一面准备进攻台州,一面以主力进攻宁海。

戚继光闻警即以一部分兵力镇守台州,然后亲率主力赶到宁海。戚继光的新兵很有朝气,兵行迅速。主力部队到达宁海时,正在桃渚焚掠的倭寇被扼住去路。戚家军迫使敌人在龙山地方进行一场决战,把倭寇打得大败,残敌逃到雁门岭,戚继光乘胜追击。雁门岭在温州西面,地势险要。五年前倭寇曾经在这个地方击败明军,这次他们仍然抄袭旧谱,凭险而守,和戚家军对峙,希望寻机反击。戚继光的部队不但训练有素,而且士气高涨,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攻下了雁门岭。但是,就在这时,另一支倭寇却乘戚继光主力进攻雁门岭之际,去进攻台州府城。当时台州守军不多,且城墙不固,处境危急。戚继光闻报后,立即挥军来救台州。戚家军一到台州城下,先是用火器进攻敌阵,接着以大队人马进击。戚继光亲临火线激励士卒,宣布如能杀倭巨魁者,给予重赏。矿夫出身的战士朱珏,奋勇当先,持铳直冲向前,杀死了倭首及倭寇多人。其他战士一见,也奋勇冲上。倭寇诡计多端,将抢劫来的金银故意散落地上,想引诱戚家军前去捡拾,然后杀回马*。但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任何人都不在战斗中抢掠银两,总是等战斗结束后再平分战利品,使倭寇枉费了心机。戚家军愈战愈勇,奋勇冲杀,倭寇溃不成军,陈大成、王如龙等乘胜追杀到瓜陵江,悉数歼灭这股倭寇。

这一战打得很漂亮,主要是戚家军士气高昂,指挥机动灵活。敌兵在战败时,突然改变阵容,以左哨敌戚家军右哨,以右哨敌戚家军左哨。戚家军也旗鼓突变,伏兵配合正兵一齐杀出,敌军措手不及,遂大败。同时,戚家军兵行迅速,出击时火兵刚开始做饭,全胜收兵之后,饭才刚刚做熟。这一战,获倭寇首级三百零八级,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悉数淹死江中。戚家军损失很少,只有哨长陈文清和两名战士阵亡。

当时倭寇在浙江很猖獗,戚家军消灭这股倭寇之后的第四天,又一股倭寇从圻头来袭击台州,屯扎在城东的大田。戚继光立即集合部队,进行认真部署。其时,戚家军三千余人,一半以上留在卫所,随时作为机动的只有一千五百人。戚继光率领这些部队进击大田的倭寇。但倭寇坚壁不出,又逢大雨,未能交锋。后来,倭寇看到台州有备,加上另一支倭寇刚刚在台州被歼,不敢轻举妄动再去进攻台州,便于戚家军到达后的第三天,抄小路走仙居,准备进攻处州。戚继光预料倭寇一定取道上峰岭,便派一支部队在上峰岭设伏,然后派一支小部队尾随倭寇。戚继光为避免伏兵暴露,令士兵每人手执松枝一束,遮蔽身体。倭寇头目首先登上上峰岭,见四面尽是苍松,不见有兵,便下令过岭。等到倭寇队伍过去一半,炮声一响,戚家军奋勇进击。戚继光令陈大成为前锋,正面进攻,王如龙、陈子銮为左右翼,拼命冲杀,铳声、喊杀声震撼山谷。倭寇措手不及,恐慌万状,死伤不计其数。有一部分倭寇见势不妙,逃上一座小山顽抗。敌人掌握了制高点,戚继光认为如果拼命冲上去,也能消灭敌人,但损失要大些。于是,他把一面白旗竖在山下,然后命令部下向山上的敌人喊话,说明凡是被胁从的中国百姓,只要空手投奔旗下,即可免杀,悉数放回家乡。话音一落,投奔到白旗下的即达数百人。剩下的倭寇见势不妙,又逃往上峰岭。戚家军一鼓作气,冲了上去,倭寇抵挡不住,狼狈逃命,摔死摔伤大半。余下少数的倭寇逃到山下,藏在百姓家。当地百姓协助戚家军,群起而攻之,顷刻之间,把这些倭寇也悉数消灭了。

经过这几次战斗,倭寇在浙江的主力基本上就歼,被杀死及摔死、溺水而死的达五六千人之多,其余倭寇闻风丧胆,纷纷逃散。戚家军胜利返回台州,台州人民出城欢迎,人群长达二十多里,欢声雷动,共颂戚家军卫国保民,功绩无边。

台州战役之后,浙东倭患大大减轻。是年九月,一股倭寇进犯温州,被总兵卢镗击败。第二年五月,又有一股倭寇进犯台州、温州,也被戚继光消灭。至此,浙东倭患即告平息。

台州战役之后,戚继光以军功晋升为都指挥使。根据海防需要,他又在义乌招募两千人,把戚家军扩大到六千人左右。在这前后,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至四十年(1561年)之间,他完成了重要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这是他统军以来,尤其是和倭寇斗争以来的经验总结,对练兵的一套方法及阵列都作了详细记述,成为我国第一部以训练为主的兵书。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的“自序”里写道:“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敏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海诸三军俾习焉。”可知他写《纪效新书》是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吸收其中有益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兵器的变化,而有所创造发展。这本军事著作之所以取名《纪效新书》,作者在“自序”作了这样交代:“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非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纪效新书》共十八卷,其中四卷是台州战役后,根据实战经验补充进去的。还有一篇《纪效或问》和两篇文章《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放在卷首。《纪效新书》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对后人颇有影响。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攻取杭州后,桌上就放着《纪效新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