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多用口、手、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3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39

学习有“三到”

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文章广为流传,这不仅是因为他会写文章,还和他的习惯有关系。苏东坡读书从不敷衍,不仅认真读书,还养成了看一遍就抄下来的习惯,像《汉书》、《唐书》、《史记》这样的书他都抄过。

在不断的抄写中加深记忆和理解。

有一次朋友去看他,问他在做什么,苏东坡回答道,在抄《汉书》。朋友很不解,继续询问原因,苏东坡微笑答道,这其实是我第三遍抄《汉书》了,第一遍我每段抄三个字为题,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为题,到了第三遍每段只抄一个字就能理解内容。这样我就能掌握全本书的内容了。



宋代学者曾提出过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三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意思是,读书要心到、限到、口到,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后代的文人经过试验后把这句话奉为真理,因为它同时提到了两种感官的运用—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官的结合让事情的效率得到提高。

眼里看着,嘴里说着,耳朵同时也能听到,这种方法也叫作“感官协同原理”,在当今的教育中多有运用。比如说现在的视听教学课程,就是利用感官协同原理,将孩子看到的画面与听到的声音结合,对事物的感知也就更加生动形象,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能够提高感官的感知能力,效率会大大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傲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十个孩子,分为两组,让他们各自待在两个房间。第一个房间里面放了5本《圣经》。第二个房间里面也放了5本《圣经》,但是除了这几本书之外,还放了一些关于宗教的画集,收音机里也放着宗教的音乐。

实验到尾时,格斯塔让孩子们把看到的内容能记住的都默写下来,结果第二组的结果明显比第一组好。第二组的孩子在背诵的同时也能说出所背内容的意义出来。

不难看出,第一组孩子在记忆的时候只用了一个感官,但是第二组孩子在记忆的同时却调动了几种感官。所以第二组的效果比第一组要好,也证实了“感官协同远离”的真实性。

人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感官越多,那么收集到的信息也就越多越丰富,所收集到的信息在印象里也就能留下越深刻的印象。

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能够提高感官的感知能力,效率会大大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当孩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听觉能够获得的知识并且能记住的是15%,视觉能够记住的是25%。当两种感官结合能记住的是65%,这比分开使用的效率高了不少。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多用口、手、眼。尽量多使用几种感官,以获得在学习上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英语,现在许多孩子学英语只是听老师怎么讲,自己从来不开口,单词反复记了很多遍也记不下来。那么就要告诉孩子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听英语,更要自己说,看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再说,这样就可以记得更快。

有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方法,比如小学数学课的课堂上,当孩子被一道数学题难住的时候,老师就要孩子拿出许多小棒,自己分一分,在学习的同时边做边想边说。在做期末复习的时候,老师通常会让孩子自己做复习提纲,自己亲自动手比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再抄下来的印象深得多,要是做题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了,还可以回忆当时自己用心推导的过程以及顺序,这相当于又重新记忆了一遍,记忆会更加深刻,答案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妈妈不妨告诉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用到各种感官,在记忆的时候耳朵、眼睛、手都要配合起来。

孩子可以在动用各个感官的同时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基础也就越扎实,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图形折叠出来,通过剪、切、拼、搭,既可以培养孩子对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形象更加具体,加深印象又可以解答出答案,学习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39

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专注度提高,多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40

用语言教导他,让孩子开口阅读,动手写字,且多看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41

我觉得多种感官的同时可以能够提高感官的感知能力,并且效率会大大的提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