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的一些字的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4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29

从「矮」和「射」谈起
记得老友 Spock 曾告诉 TG 一件有趣的汉字对映。他说「矮」与「射」这两个字,写法和意义应该要互相「对调」才合理。也就是「矮」字的意义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为什麼呢?

我们仔细地瞧瞧这两个字的写法。「矮」字拆开来,可以分成「委」、「矢」,望文生义地解释成「『委托』给『箭矢』的事」,那不就是指「射箭」这个动作吗?另一方面,「射」字拆开来则是「身」、「寸」∶当一个人的「『身体』只够用『寸』来度量」,这个人当然是个「矮子」。所以,「矮」字的意思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很有意思吧!

当 TG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心中总觉得不太对劲,但却也不晓得要从何处反驳。几年下来,读过几本相关的书籍,现在就能够有些自己的想法,晓得「矮」和「射」两字的演变过程。以下,我们先来聊聊「射」这个字。

许多文明发展的初期,就已经知道利用「弓」与「箭」来狩猎与作战。早期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於是我们可以见到殷商甲骨文中,对於「射」这个动作,就已出现许多种不同的文字写法∶
(「射」的甲骨文)

很明显地,这个文字所画出来的,正是「箭在弦上」的模样。

周朝金文亦承袭甲骨文的设计概念,同样画出「弓箭」的搭配,只不过有时意义更加齐备,多了一只抓住箭矢的手∶
(「射」的金文)

假设文字的发展不曾出现过小小的波折,今天我们要书写「射」这个汉字,应该成为「」、「」或「」这样的形态。然而事实却不然,因为我们见到「射」字的小篆写成了

,将原本在甲骨金文中出现的左半偏旁「弓」部,用「身」字来取代。中国文化史上,小篆的地位算得上是第一次官定的正式文字。一当立下这种以「身」代「弓」的书写标准规范之后,便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标准楷书的「射」了。

我们无法真正知道当时文字的演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异体字成为正体」的情况。不过 TG 读到瑞典「林西莉」女士在《汉字王国》书中的一种说法∶写错了!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结果。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身」这个字在甲骨文与金文的写法,会发现「身」的写法竟与「弓」字有几份神似
(「身」的甲骨文)
(「身」的金文)
「身」字用来代表侧身人像的凸出腹部,跟弓字的写法竟也十分相像。

TG 认为,在秦初统一文字的过程当中,一方面知识份子早已积非成是,一方面是「身」字的笔画在美感上优於「弓」。就如同 TG 至今仍喜欢繁体字甚於简体的最重要原因,完完全全是情绪上的「非理性」反应。虽然手写汉字时,TG 也会为了贪图方便而写简体字,但在正式文件上,将书写方块做适度的填满,绝对比空乏单薄的几笔划来得「好看」多了……

另一方面,「射」这个字的「身」字偏旁,依然可以讲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词(这就是「测字师」最擅长的事)∶「,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从矢从身;射,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就是这样地将「身」字偏旁,安置到他的解释当中。

此外,由於许慎本*概没有甲骨文的资料可以考据,於是他才将「射」字的「寸」偏旁解释成「法度」;若对照一下更古老的金文,就可以知道这个「寸」的原形,是一只手握著一只箭的象形文,跟「法度」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