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3
初唐著名诗人沈佺期在唐玄宗即位时创作了一首《龙池篇》,这是一首*的应制诗,全文如下:
《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崔颢读了《龙池篇》,特别喜欢,先凝其格,作了首《雁门胡人歌》,这首边塞诗反映的是边塞胡人的生活。全文如下:
《雁门胡人歌》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然而崔颢写完这首《雁门胡人歌》,自己都感觉没有《龙池篇》好,又作了一首名垂千古的《黄鹤楼》,然后直出云卿(沈佺期字)之上。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诗名。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说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虽然有争议,但是从中也可见后代世人对这首诗的推崇。
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到一个景点基本都会题诗,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后,也是诗兴大发,正欲题诗的时候,发现已有崔颢的《黄鹤楼》,一读之后大称绝妙绝妙,直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只是别题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然后李白自己也知道这首《鹦鹉洲》分调不如《黄鹤楼》,作为我国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唯独登上黄鹤楼没能尽情尽意来题诗,总是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44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玻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诗,题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作者以子安乘黄鹤的神话为缘由,渲染出一种令人深深向往的环境气氛,描绘出祖国锦绣山川的胜景,历来让人百读不厌。据说在天宝三年,李白也到黄鹤楼漫游,看到崔颢这首题诗,越看越爱,赞叹不已。望着长江上下如画的风景。李白也想再写一首题黄鹤楼的诗,但想来想上,总是跳不出崔颢诗的意境。于是丢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他便独自乘船到江南一带漫游去了。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前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凤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