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要派我去科威特去一年,有谁能告诉我一些那里的情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6

国名:科威特国(The State of Kuwait)

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国家元首: 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Jaber Al-Ahmed Al-Sabah),1977年12月31日即位,为第13代埃米尔。
自然地理:面积17818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海岸线长213公里。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人口:224万(2001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85万,占总人数的38%。外籍侨民139万,占62%。外国侨民主要有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其余为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首都:科威特城(Kuwait City),人口38万(2000年)。

简史: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返回科威特本土。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后才能生效。国内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内阁重要职务由王室成员担任。科是一个完全的阿拉伯国家,*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穆巴拉克·萨*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在*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的任命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国民议会为立法机构,一院制。其主要职能有: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和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权力。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内阁大臣组成,每届任期四年。*由王储兼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向埃米尔负责。

经济: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包括农、渔业0.4%,制造业13.3%,电气、水0.1%,建筑业2.7%,批发、零售6.3%,餐饮旅馆业0.8%,运输、仓储和通讯4.6%,金融4%,保险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7.3%,社区社会服务22.4%等)。近年来,*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目前科在OPEC中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20万桶。日炼油能力86万桶。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14182公顷,无壤培植面积约156公顷。近年来,*重视开发农业,但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最高时只占1.1%。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业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7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版5种:《*报》、《*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新闻报》;英文版有两种:《科威特时报》和《阿拉伯时报》。各种杂志56种,以上多为民办。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1956年10月,1980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 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英语广播。科威特电视台建于1962年12月,用4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还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致力于维护科、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维持对伊拉克制裁、寻求国际社会同情和保护作为其外交工作重点。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并有美军驻扎。积极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努力加强同*国家的联系,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与“大马士革宣言”国在地区安全方面进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科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侵略扩张,认为联合国应为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主张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科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71年3月22日,科威特与中国建交

年人均收入在3万--4万美元
科威特是“三高”国家,即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科威特人均国民收入长期位居世界前10位。他们的福利更令人瞠目,免费教育、免交水电费、免费看病住院、免交所得税,还可享受各种补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6

国名:科威特国(The State of Kuwait)

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国家元首: 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Jaber Al-Ahmed Al-Sabah),1977年12月31日即位,为第13代埃米尔。
自然地理:面积17818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海岸线长213公里。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人口:224万(2001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85万,占总人数的38%。外籍侨民139万,占62%。外国侨民主要有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其余为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首都:科威特城(Kuwait City),人口38万(2000年)。

简史: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返回科威特本土。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后才能生效。国内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内阁重要职务由王室成员担任。科是一个完全的阿拉伯国家,*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穆巴拉克·萨*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在*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的任命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国民议会为立法机构,一院制。其主要职能有: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和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权力。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内阁大臣组成,每届任期四年。*由王储兼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向埃米尔负责。

经济: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包括农、渔业0.4%,制造业13.3%,电气、水0.1%,建筑业2.7%,批发、零售6.3%,餐饮旅馆业0.8%,运输、仓储和通讯4.6%,金融4%,保险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7.3%,社区社会服务22.4%等)。近年来,*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目前科在OPEC中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20万桶。日炼油能力86万桶。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14182公顷,无壤培植面积约156公顷。近年来,*重视开发农业,但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最高时只占1.1%。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业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7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版5种:《*报》、《*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新闻报》;英文版有两种:《科威特时报》和《阿拉伯时报》。各种杂志56种,以上多为民办。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1956年10月,1980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 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英语广播。科威特电视台建于1962年12月,用4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还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致力于维护科、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维持对伊拉克制裁、寻求国际社会同情和保护作为其外交工作重点。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并有美军驻扎。积极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努力加强同*国家的联系,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与“大马士革宣言”国在地区安全方面进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科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侵略扩张,认为联合国应为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主张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科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71年3月22日,科威特与中国建交

年人均收入在3万--4万美元
科威特是“三高”国家,即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科威特人均国民收入长期位居世界前10位。他们的福利更令人瞠目,免费教育、免交水电费、免费看病住院、免交所得税,还可享受各种补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