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几年钱用到什么地方了,为什么现在财政哪么紧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05

我国全口径的财政收入支出由“四本账”构成,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2019年起,“四本账”全部实现了分*、地方和全国三个层面报告。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四本账”收入均出现下滑。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约18.03万亿元,同比下降5.3%。全国*性基金收入预计约8.15万亿元,同比下降3.6%。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约0.36万亿元,同比下降8.1%。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约7.73万亿元,同比下降4.4%。 预计的财政收入减少,支出要不要相应减少? 整体来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特别是各级财政为疫情防控投入大量资金,落实 “六保”任务、实施减税降费也需要财力支撑……每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真金白银”足额保障。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财政支出不仅不能减,还需要适当增加。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9万亿元,增长3.8%。全国*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万亿元,增长38%。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26万亿元,增长14.3%。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3万亿元,增长9.7%。 那么,收支之间的缺口怎么办?这就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在十三届全国*三次会议首场“*通道”上,财政部*刘昆对此进行了解答。 刘昆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财政收入将有所下降,建议将财政赤字率计划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近万亿元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 刘昆表示,今年,全国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去年;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24.7万亿元,高于去年。一收一支,多出来的逾6.7万亿元就是释放出的财政资金,比去年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实现了积极。 “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提高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是特殊时期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的特殊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下行压力和社会民生压力加大,重点领域风险有所集聚,积极的财政*要旨就是对冲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新增1万亿元财政资金后,今年赤字达到 3.76 万亿元,加上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共计达4.76 万亿元。报告还提到拟安排地方*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合计下来,总规模约8.51万亿元,明确释放积极信号,稳定提振市场信心。 钱用在哪儿?民生、“六保”与扩大内需并重 财政支出要花在哪儿? 今年财政*的主线非常明晰:做好“六稳”工作、严守“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 预算报告明确指出,基本民生支出要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 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总体安排看,2020年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其他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安排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占比均超过10%。 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财政*今年继续发力。 预算报告明确,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461亿元,连续五年每年增加200亿元,并通过结转资金再一次性增加300亿元,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和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 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水、土壤等方面污染防治资金分别安排250亿元、317亿元、40亿元。 在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方面,预算报告提出,*财政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大幅增加地方*专项债券,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比上年增加224亿元。*财政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注资500亿元,支持发行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用作资本金,加大沿海干线高铁、城际铁路和沿江高铁项目建设力度…… 在支持“六保”方面,预算报告亮出了一系列举措。 支持保居民就业方面。*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用好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的超过1000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支持保基本民生方面。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比例提升至4%,居民人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484亿元,*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安排707亿元…… 支持保市场主体方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2019年下调*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