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36
文化遗产:天坛
天坛是明朝(1368年——14年)和清朝(14年——1911年)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
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坛坛域由两重坛墙环护,外坛墙南北相距1650米,东西相距1725米。内坛墙南北相距1243米,东西相距l046米。中心称“内坛”,两坛墙之间的地段,称“外坛”,主要入口设在外坛西侧。
坛内祭把建筑集中于内坛,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圆丘坛”,北部是“祈谷坛”。南北两坛由一条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砖砌甬道——丹陛桥相连,组成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
圆丘坛占地44.66公顷,由圆丘、棂星门、皇宫宇、神库神厨、宰牲亭组成,每年冬至日,在此举行“祭天大典”。
祈谷坛占地72.34公顷,主体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神厨、宰牲亭、长廊、每年春季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祈祷丰年。
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内有无梁殿、寝殿、钟楼等建筑,占地4公顷。
外坛西部偏南有附属建筑“神乐署”(管理祭祀乐舞)和“牺牲所”(圈养牲只)。
天坛主体建筑在古柏树林的烘托下,更觉庄严肃穆,林下野生植被自然群落极富古代城郊韵味,是古人创造的“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有着独特的园林风貌,是以园林烘托祭坛空间环境的重要范例。
天坛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均着力创造一种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
历史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天地坛和北京宫殿城池时建成。定位于北京正阳门外南3.5公里偏东的位置。中心建筑为矩形的“大祀殿”,用于“合祀天地”。大礼殿西南隅建有斋宫。坛域植有柏树树林。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行“天地分祀”,在大礼祀殿正南建祭天专用的“圜丘坛”,同时在北京城的北、东、西郊建造地坛、日坛、月坛,分祀地、日、月。“天地坛”也改称“天坛”。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拆去大祀殿,在原址建造圆形的大享殿,用于祈祷丰年。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北京城增筑外城,“天坛”被圈入外城城内,天坛也同时增为由两重围墙围护;位于坛外的神乐署和牺牲所也同期被围入坛内。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扩建“圜丘”,体量加大。材料也由蓝色琉璃改用汉白玉石。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对大享殿进行改造,原三层屋面之上蓝、中黄、下绿瓦色统改为蓝色琉璃,并更名为“祈年殿”。形成天坛盛朗风貌,总面积273公顷。
天坛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一)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至。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是古人的杰作。
(二)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三)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实例。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文名称:天坛
●英文名称:Temple of Heaven
●批准时间:1998年11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概况: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地方,单檐攒尖蓝色琉璃瓦顶,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是著名的“回音壁”,声音沿着光滑的围墙内弧传递,在壁的一端轻声细语,另一端能够清楚听到。圜丘坛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三层,每层四面均有九级台阶,又按古天文学说,铺成一定数额的石板,台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此外坛内还建有斋宫(皇帝祭天前三日进行斋戒的地方)和宰牲亭、神乐署等附属建筑。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它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茂大的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着的斗、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而这些柱子和横枋都有象征的涵义。当中四根高19.2米,两个半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了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整个28极柱子象征天上的28星宿。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达不到祈年殿的艺术高度。这座大殿在18年(清光绪十五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文化遗产价值:
(一)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至。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是古人的杰作。
(二)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三)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实例。天坛又以大婊�髁趾头岣坏闹脖淮丛炝恕疤烊诵�汀钡纳��肪常�茄芯抗糯�ㄖ�帐鹾蜕��肪车氖滴铮��呖蒲Ъ壑担�腔始壹捞辰ㄖ�褐薪艹龅姆独�?/font>
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天坛这个古代祭坛建筑组群,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把天坛这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将更有利对它的保护,使其永久传世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7/2518799.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37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38
天坛 :
tiān tán
封建时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台状建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38
天坛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因为是祭天所以取天字。坛:古代作法一般都要设坛作法,所以应该取此。只不过因为是皇帝祭天。所以地方大点。简单易懂~天坛:祭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