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5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4 09:32
伦敦:烟雾蒙蒙。
每当冬春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好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造成低空大气冷凝,往往会给地面蒙上一层大雾。
世界上哪里雾日最多?有人说是我国重庆。因为重庆一年之内的雾日平均多达93.5天,有的年份达150天,最多的年份突破了“双百”,为205天。每年的深秋和冬季,重庆约每5天就有4天是阴雾天气。每当雾日,雾海茫茫,整个山城被笼罩在白雾之中。因此,重庆被人们称为“雾城”。重庆虽是世界上雾日最多之城,但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多雾之城还是英国首都伦敦,它素有“雾都”之称。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 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特别是在潮湿寒冷的冬季,烟雾弥漫,数日不散。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1952年12月 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大雾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之后的两个月内又
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这次在英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突发性灾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制约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并以此为转机,为日后英国和其他国家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启示。
烟雾弥漫的日子
1952年12月 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英国伦敦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太阳普照之下,英伦三岛显得格外的和煦温暖,北风吹拂之下,人们更是感到心旷神怡。这时,天空中不时地出现绒毛状积云。被云彩点缀下的蓝天变得更为壮观、美丽。据说,这种天气晴朗的片刻之间才有的云彩,对于英格兰来说是十分珍贵的,也就成了当地著名的一景。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的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的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烟吹到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的清新、洁净,给人以舒适之感。
多么优美的一天!看到这样的天气,一些老年人和病人尤其高兴。有的走出家门,在家人的扶持下,沿着林荫小道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的坐在楼宇的阳台上晒着太阳,迎着吹来的清净北风喝茶、聊天、看书。仿佛生命之中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有了一种不可言状的新的活力。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过了这一天之后,等候他们的竟是可怕的“烟雾之日”。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为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 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风向稍稍转移,从西北偏北的方向迅捷吹来。上午,风速渐渐变小了,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到了中午时分,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4日的天气,与前日相比,已明显变坏,但还不是最糟的。在随后的数日之内,只有居住在伦敦的人们才会体会到,天气之坏已到了令人可怕的程度。
12月 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由于空气流动速度太慢,仪器指数丝毫未动,因而正确地说根本没有测出任何量度。这时的风速,据当时专家估计,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勉强觉察到微弱的风,但无奈风太弱,无法带走潮湿的空气以及工厂与家庭烟囱中排出的烟尘。在高压气旋的作用下,烟尘与湿气被逆温层封盖在下面,积聚在离地面数千米
的大气层内。
伦敦是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同时又聚居着众多的居民。由于当时工业生产及居民取暖大量燃煤,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的未烧尽的煤的余物——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排入盈满水汽的大气中。伦敦城的上空,充满了难闻的煤烟味和浓厚的烟雾。
此时,煤烟从空气中纷纷飘落,大的烟尘颗粒落在屋顶、街道上,落到了行人的帽子和衣服上,较小的烟尘则随处飘流。夹带着烟尘的雾气,化作一阵黑色的毛毛细雨,其中还夹带着鹅毛大雪般的片片煤屑。蒙蒙烟雾,随着人流四处飘散,同时也带进了室内,整个伦敦城沉浸在烟尘煤气之中。
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浓厚的烟雾笼罩着。偶然从泰晤士河桥上走过的人们凭着栏杆窥视四周的烟雾,恍如乘着气球飘浮在白茫茫的云端。这里,有着绿色的小岛、茂密的树林、嫩绿的草地、鳞次栉比的船只,烟雾随着微风的吹送,在它们之间飘荡着、穿行着。在泰晤士河内,停靠着许许多多的船只。有一些高高的大船巨舫,也有一些低悬着的太平底船和小木船。烟雾在帆桁、桅墙、舷边穿梭般地流动,残酷地折磨着生活在这里的船工。有一位小学徒在甲板上干活,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涌泉,气喘吁吁,手指与脚趾则在瑟瑟发抖。
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在养老院内,那些靠养老金度日、正在火炉旁烤火的老人,更是痛苦不堪。他们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眼里不停地流着泪,喉咙里热燥难忍……好像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12月 6日,情况继续恶化。反气旋停留在英伦三岛上空,伦敦处于气旋的西端,烟雾遮住了整个天空。此时,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降到了-2.2℃,相对湿度则再度上升为100%,而测到的能见度仅为数米。伦敦城被迷蒙的黑暗所笼罩,飞机的航班已被取消,马路上仅有少数有经验的司机开着车灯在行驶,人们小心翼翼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多数店铺大白天都掌着灯,煤气灯在烟雾中闪亮,显得既憔悴又乏力,暗淡之下看见的是店主人朦朦胧胧的面孔。
气旋停滞不动,烟雾悬浮在城市上空不肯散去。不仅如此,烟雾还在不断加浓加厚。工厂不能停工,人们还要生活,那些工厂的锅炉,店铺、家庭的壁炉,还在继续不断地冒着浓烟,空气中毒素也随之不断地增添。所谓“烟雾”,即是烟与雾的混合物。这时的雾滴不再是洁净的水滴,而是混杂着烟尘和煤气的颗粒。烟雾弥漫全城,浸染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植物、动物和人。当地的居民每天吸入肺腔中的,便是这种被污染了的气体。走在街道上的行人,不断地用手揉着眼睛,泪水顺着面颊流下。此时,凡是人群集聚之地,均可听到不停的咳嗽声。学校的教室里不时地发出干咳声和喘气声,老师不得不提高声调进行授课,但没讲几句话,自己也咳嗽起来。
就在这一天,美国卫生教育部大气污染局*普兰特博士到达伦敦。他讲述说:“当我们乘坐的飞机抵达伦敦时,因为伦敦机场烟雾弥漫,所以飞机只得在伦敦南面32公里的多意奇机场着陆。在机场上,刚一推开机舱门,一股硫磺和煤烟的气味迎面扑来。下了飞机,听人说夜里在伦敦街道上散步,口中似乎有金属的味道,鼻子、咽喉及眼睛受到了辛辣的刺激,很像剥开葱皮时眼睛所感受到的那种刺激。傍晚,我们从旅馆卧室窗口外望,视程大约只有4~5米。从旅馆门口经过的行人中,大约有2/3的人用围巾、口罩、手帕等捂着鼻子。……时值寒冬,使人咳嗽的灰褐色的烟雾笼罩一切。”
随后的两天,即12月7日和12月8日,伦敦的烟雾还是没有消散的迹象。而且,气候越来越坏,烟雾也越来越浓,整个伦敦还是淹没在昏暗的烟雾之中。由于煤没有经过充分燃烧,大量地散发着浓烈的硫磺气体和烟尘颗粒,因而除了昏暗之外,还出现难闻的恶臭。一些从远方前来的客人,还未见到伦敦的街道,就闻到了怪味。一些老人和病人在数日之前曾愉快地享受着来自北海的和风,现在却在混浊的空气中备受煎熬。不少中年人也感到了呼吸的困难,甚至一些年轻人也感到极度的不适之感。对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置身烟雾之中简直是一种酷刑。不少人在极度的气喘之下,肺部难以吸到氧气而导致窒息身亡。
12月 9日清晨,灾情有了转机。虽然烟雾依然存在,但气候已略有好转。和风不断地从南方轻轻吹来,它带来了洁净的空气,与烟雾混合,冲淡了原有的烟雾,使污染程度得到缓和。到中午时,温度表上的读数已上升,相对湿度也有所降低。
12月10日,一个冷峰经过英格兰,强劲的西风带来了北大西洋的空气,笼罩伦敦的烟雾随即散去。人们如释重负,肺部又重新吸进了清新、洁净的空气,脸上的阴影顿时一扫而空。
在烟雾迷漫的日子里,伦敦的居民好像做了一场噩梦。许多人后来回想起来,仍然是不寒而栗。当时,黑云压城下的伦敦,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烟尘浓度最多时达每立方米4.5毫克,为平时的10倍之多;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到5.4%,为平时的6倍以上。连日的烟雾使伦敦的生灵在死亡线上挣扎。
异常的症状反应
当时,伦敦正准备展出一群获奖的牛。在浓重的烟雾里,这批牛便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开始,它们草食不进,焦躁不安地摇头、摆尾、跺脚;然后,气喘吁吁地吐露舌头,似乎呼吸遇到了极大的障碍;继之,混身酥软,躺倒在地。没过多久,它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脏遭到了严重损伤,其中一头老牛当即死亡,另有12头牛奄奄一息,只好被送进屠宰场,还有160头牛病情也十分严重,急需治疗。
伦敦市郊有一个养牛场,在毒雾的侵扰下,不少牛已经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由于牛场内库存的草料已经用完,不得不到市场上收购受到烟雾污染的新鲜草料。12月 7日清晨,工人们与往常一样给牛群喂草料。牛群见到新鲜草料,便蜂拥而上争食。没过多久,不少牛只吃了几口就无可奈何地离开草堆。后来,草堆旁只剩下几头牛低着头,可怜兮兮地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慢慢地嚼着草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场主詹姆斯·戴维前来察看牛群。只见草堆旁有几头牛倒伏在地,舌头伸直,口吐白沫,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戴维急忙召来兽医诊视。兽医忙乎了半天,仍无济于事。为免遭更大损失,戴维急忙调
来车辆,将几头垂死的病牛送往屠宰场。
据说,当时动物园内的境况也十分悲惨,数日之中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动物不断增多,大多数猴子都患上了急性肺炎,其它动物也处于挣扎状态。
与此同时,伦敦城内,数以千计的居民感到了胸口窒闷,并伴有咳嗽、喉痛、心慌、呕吐等症状发生。从烟雾发生的第一天开始,伦敦的死亡人数在上升,到了第三、四天,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其中大多数是疾病患者和老年人。
戴安娜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生性天真好动,又口齿伶俐,十分讨人喜欢。但由于从小多病,体质较为虚弱。12月 5日傍晚,她正与几位要好的同伴在室外玩耍。玩着、玩着,正值兴味正浓之时,戴安娜突然觉得胸口异常发闷,口干喉燥,呼吸似乎也发生了困难。她躺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喘气。小伙伴们急忙把她扶进室内,放倒在床上。戴安娜的父亲是个医生,此时正忙着参加当局组织的救援队伍。她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这时她守在小戴安娜的床边,一边擦去女儿脸上的泪痕,一边安慰着女儿。她原以为女儿玩得太累引起了气喘,只要休息一会儿就会没事的。但过了一些时间,戴安娜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此时,浓重的烟雾不仅在室外飘流,同时,也钻入了室内,空气中充满了烟尘和煤气,戴安娜的病情正在发展。母亲坐在女儿的床边整整守了一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第二天早晨,戴安娜的病情仍在发展,喘气越来越急促,胸口开始隐隐作痛,发着低烧。随即,母亲与附近医院联系,让戴安娜住进了医院。经过诊断,为急性肺炎。此时,戴安娜的病情已经恶化。尽管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无力回天。戴安娜终于未能逃脱毒魔的困扰,于当日深夜10时许痛苦地离开了人世,
结束了她短暂的生命旅程。这是伦敦烟雾期间最早因毒雾丧生的病例之一。
一位叫做斯密斯的老人,当时正好年过 7旬。这是一位爽朗的老人。他住在伦敦市立公园附近的疗养院内,盼望着平安地度过晚年。老人虽然过去曾经得过心肌炎症,但经过多年的治疗,症状已经稳定,病情有了好转。但是,经过伦敦烟雾两天的侵扰,老人感到胸闷难当,心脏部位开始隐隐作痛,全身直冒虚汗,偶然还有呕吐现象。起初疗养院内的医生以为老人心肌炎症复发。但是,经过紧急救治,病情还在发展。6 日凌晨,老人终因呼吸极度困难,血液之中严重缺氧,心脏衰竭而离开了人间。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1月28日至12月6日,一周之内伦敦共死亡950人,而在烟雾严重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急增到2500人。伦敦地区在烟雾期间共有4703人死亡,与以往同期相比,多死亡3000~4000人。
有人对烟雾期内死亡的年龄、死因做过调查与分析。从死亡者的年龄来看:45岁以上的死者居多,约为平时的3 倍,1岁以下的死者其次,约为平时的2倍。从死因上看: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为平时的9.4倍,因冠心病死亡281人,为平时的2.4倍;因肺结核死亡77人,为平时的 5.8倍。除此之外,因心脏衰竭、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
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都成倍成倍地增长。
除了烟雾期间有4700多人丧生外,在后来的两个月中还有8000多人相继病死。据对后来数周内死亡的尸体解剖分析,大都存在着因烟雾引起的呼吸道刺激症状,也就是说
死因和烟雾密切相关。
烟雾事件发生后,在通往公墓的路上,送丧的队伍络绎不绝,许多运尸车在人群中缓缓穿行。在毒气的侵袭下,人们似乎已经流尽了泪水,哭哑了嗓子,只是默默无声地前行。在公墓门前,拥着大堆人群,购买墓地的人们排起了长队。突如其来的灾变所造成的大量死亡,对公墓管理部门的*来说是始料不及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委实应接不暇,为尸满为患而大伤脑筋。
就是那些幸存者的生活,也在这次灾变中变了样。有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病、肺炎、肺癌、流感等各种呼吸道疾病。在此期间,前往伦敦各大小医院求诊就医者络绎不绝,各个医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医院的病房和走廊都充满了烟雾受害者的哮喘和咳嗽声。
为了救治烟雾受害者,伦敦当局在各处设立了由医务人员和志愿人员组成的急救队伍,同时对所有医院的救治工作做了统一部署:在烟雾期,所有医院停止接待一般患者住院,只接收那些在烟雾中受害的危重患者。
在烟雾期发生的疾病,一般都发病十分急剧,有着异常的症状反应:呼吸困难,*有水泡声,往往伴有低烧等,有的还甚至出现发绀现象。这是因为空气中掺杂了有毒气体,致使血液中氧气减少,皮肤呈明显的青紫色。
一些医务人员回想起当时救治病人的情况时,心里还是不能平静。玛丽小姐当时是伦敦中心医院的*,她说:“简直像一场噩梦。受烟雾毒害的病人接连不断被送进病房,哮喘和咳嗽声充塞着整个医院,让人无法安宁。危重病人临终时的痛苦之状难以言表。受害者的尸体不时地被装入尸车拉走……直至两个月之后,恐怖气氛仍然笼罩着伦敦。”
煤炭文明的苦果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朝野*大哗,**任命专门委员会对烟雾受害者情况进行调查。但由于众说纷纭,对造成烟雾事件的原因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只是含糊地做出了一个结论:“造成死亡的刺激物可能是煤的燃烧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能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治,致使后来又多次发生严重的烟雾事件。
从14世纪到本世纪初,在煤炭文明之花盛开之下,英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多,煤炭的消费量急剧增加。煤炭燃烧后形成的烟尘和煤气,使空气的污染程度也达到了顶峰。在较长的时间内,英国人就煤烟污染问题而苦恼着。18世纪,英国就因为污染十分严重而有了“黑国”之称。19世纪后期,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起来。
据不完全记载,近百年间英国伦敦等大城市因烟雾等空气污染而受到伤害的人数高达数百万人。英国有关部门对1938年工业和家庭燃煤排入大气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作了测算,其中烟尘为271吨,二氧化硫为413万吨。这些烟尘和二氧化硫,多半来自家庭的小烟囱,且绝大部分排放在低空之中。烟尘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与来自海洋上的湿润空气混合,便形成了浓浓的烟雾。这种烟雾对植物、动物和人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一方面它造成了大气的污染,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大的增加。据资料统计,英国每年因支气管炎死亡的人数达5万之多,人口集中的城市要比农村高40%左右。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死于支气管炎的就有 3万人。另一方面它又遮住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造*体需要的维生素D的大量缺乏。19 世纪初期,英国工业和家庭用煤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成千上万名儿童死于软骨病。
在伦敦的历史上,因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们健康的状况曾多次出现,可查的类似事件达12起之多。在此次烟雾事件之前,就曾在1873年12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1年12月、12年12月发生过与这次烟雾同样严重的灾难。就在这次烟雾事件之后,也曾于1956年1月、1957年12月、1962年12月又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1962年12月3日至 7日发生的最后一次烟雾事件,死亡人数约340人,其中2/3是70岁以上的老人。接二连三的烟雾事件,震动了英国当局,他们组织力量对造成烟雾毒害的原因进行了调研。
烟雾对人们造成了严重伤害,其元凶究竟是谁?科学家们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才弄清原来煤炭燃烧释放出来的烟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的成分,它能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液附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一旦被人们吸入,就会感到胸口窒闷,并伴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出现,使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炎、流感、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倍增加。
据科学家分析,烟雾的形成基于如下几个条件,即污染源、相应的地形及建立在这种地形条件下的气候。其中地形与气候因素,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一时还难以改变,因而治理大气污染的唯一控制方法,就是对污染源的改造与治理。于是,英国*采取了相应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整治,以控制烟雾的发生。首先,他们对燃煤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入空中;其次,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将污染物——烟尘和煤气集中回收,或将其消灭,或将其转化,阻止有毒气体和物质进入大气中扩散;再次,将可能产生烟雾等空气污染的工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即选择适宜的空间、地形和气候条件,如远离居民聚居区、城镇上风区、盆地死风区和大气垂直环流静止区等。经过治理,自60年代中期开始,类似伦敦的烟雾事件在英国就再也没有发生。
人类并不是在工业发展之初、环境受到了污染之时就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至关重要性的。人们在经历了种种公害的侵扰,承受了多次惨痛教训之后,才终于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经过若干世纪,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始寻求补救和保护措施,并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与此同时,一系列烟雾事件的发生,又促使人们探索和寻求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社会根源,人们以全球为出发点,开始重视对大气环境的整体性研究。
其实,在英国伦敦1952年受到烟雾困扰之前,其他西方国家也曾遭遇到同样的厄运。1930年12月,比利时就发生了马斯河谷的烟雾事件。在比利时第一大河马斯河的24公里长的河谷地区,弥漫着浓浓的烟雾,3 天之久不散。烟雾笼罩期间,有数千居民呼吸系统发病,60多人丧生。事件发生后,当局立即进行了调查,但一时还不能确定是何种致害物质。后来,通过对烟雾化学成分的取样分析,才弄清致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硫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混合物。原来,马斯河谷中分布着许多大型工厂,每天有大量的烟尘和气体排入空中,形成了污染源。
无独有偶。18年以后,即1948年10月,美国的多诺拉镇也发生过轰动一时的烟雾事件。在这潮湿阴冷、浓云密布的烟雾之日,仅有1.3万多人的小镇,竟有6000多人发病,17人死亡。当时人们就认为,致害的关键因素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的粉尘等混合物质。
当时,有位记者对发生烟雾的状况作了这样的记载:“10月27日早晨,烟雾覆盖着多诺拉。气候潮湿寒冷,阴云密布,地面处于无风状态。整整两天烟雾笼罩着这座小镇,而且烟雾越集越浓,几乎凝结成一块,视线也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囟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之中。空气开始使人作呕,甚至难以呼吸,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怪味随着烟雾四处扩散,无孔不入。每个外出的人都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但并没有引起警觉。二氧化硫气味产生于燃煤和矿物熔炼排出的废气,这在多诺拉已司空见惯,每次雾期都有这种污染物扑面而来,只是这一次看来比平常更为严重。”
多诺拉镇在连续4天的烟雾毒害下,发病者达6000余人,占全镇人口的43%。患者症状与伦敦烟雾期的患者极为相似。轻度患者表现为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则表现为咳嗽、胸闷、腹泻;严重患者则表现为综合症状。从对死者的尸体解剖来看,患者肺部有急*的痕迹:血管扩张出血、水肿、支气管含脓等。尤其那些曾经患过心血管疾病的人,由于病情迅速加剧,诱发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病等,并导致了死亡。
就一般而言,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往往是不知不觉地、缓慢地发展着的。但像伦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烟雾事件这样在短时期内对人类和运行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则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与一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多诺拉烟雾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这里的冬春季节持续低温、湿润,盆地地形与大气中逆温层的存在,造成了连续不断的大雾天气,使本来已经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得以强化。而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潮湿有雾、空气在城市上空停滞不动,同时又有大量燃煤引起的烟尘和煤气等污染物混入其中,致使伦敦上空的大气层成了工厂和住房烟囱排出的污染物的集聚之所而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的结果。由此可见,煤的使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促成因素。煤炭文明带来了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它的伴生物——文明的苦果。
伦敦烟雾事件,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还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氧化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进入植物体内,损害其内部结构,使植物生长迟缓,产量减少,质量下降。如英国市郊因烟雾造成农作物的损失十分巨大。同时,城市建筑物结构也受到了腐蚀。在伦敦和英国的许多地方,不少建筑物至今还留下了累累斑痕。1947年英国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据*部门估计达1亿英镑,实际损失可能更大些。这次伦敦烟雾事件后,有关部门对英国器物腐蚀情况做了测算,认为大约损失 8亿美元,即人均损失17美元。据说,烟雾对英国的铁路损害极大,大约 1/3的铁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总之,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后来的严重大气污染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不仅是英国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了当今世界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为此,世界各地掀起了群众性的环境运动。本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有千百万人走上街头进行*、示威、*,要求*采取措施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社会各界著名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进行演说,各界科学家也纷纷揭露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群众性环境运动的发展,使许多国家的*不得不对工业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有的国家设立了国家级环境管理机构,有的国家制定和施行保护环境和控制污染的法律,迫使企业界拨出专款对大气环境进行整治。
现在,伦敦的烟雾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治理,环境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昔日那种黑烟弥漫的状况已经消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英国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如果不继续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类似的这种突发性灾变还有可能再次降临,这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4 09:32
工业导致的雾和自然的雾差别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