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08
我的同事小悦递交了辞职书,决定回家做全职妈妈。对于她这个决定,我们都不敢相信,在我们的印象中,小悦是一个百分百的职场女强人,业务能力强,工作拼命,福利待遇高,是部门里领导骨干。
面对我们的疑惑,小悦告诉我们辞职原因。原来,她休完产假,重返职场后,就请了一个保姆帮忙带孩子。因为忙于工作,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随着宝宝的成长,小悦渐渐发现宝宝跟自己不亲了。
好不容易闲下来,有时间想和宝宝玩一会儿,宝宝也不愿意搭理自己,跑到保姆怀里撒娇。小悦看到宝宝这样对自己,真的特别伤心,担心宝宝长大了就更不理自己了。这样下去,无论事业多成功,做为妈妈也是一种遗憾。于是,小悦便做出这个决定,在宝宝上学前,全心全意在家当全职妈妈,陪伴宝宝的成长。
类似小悦的宝妈肯定不少,这些妈妈烦恼主要是因为对宝宝依恋心理需求与发展特点的不了解,依恋是宝宝与特定对象之间一种情感的联结,依恋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0~3个月;3~6个月;6~24个月;2岁以后,不同的阶段,发展的特点也不同。
不同阶段的宝宝,宝宝的依恋心理有什么特点?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无差别的依恋状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还不认人,处于不认生状态,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的,不会对谁有特别的偏爱。有人说,这个阶段的宝宝最好带,不择人,只要满足他的吃、喝、睡就可以了。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有差别的依恋状态。大多数宝宝他们已经能够区别熟人和生人了,对熟人的反应会比较积极,对陌生人比较排斥。这时候的宝宝对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和照护自己的人都有依恋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单一化的阶段,宝宝能把照顾自己的人从熟人中认出来,例如,平时是妈妈照顾为主的,他能第一时间认出妈妈,并且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如果平时是奶奶照顾为主,也是特别依恋奶奶。
当平时照顾自己的熟人离开的时候,宝宝就会大哭大闹。宝宝依恋的对象就是平时出现在他眼前的亲人,谁和宝宝相处的时间长,他就依恋谁。例如:和妈妈相处时间长时,就依恋妈妈;和奶奶相处的时间,就依恋奶奶。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防备心理,开始认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伙伴化的阶段。什么时意思呢?现在宝宝已经能发现每天陪伴着自己的,最亲近的人是最好的伙伴,如果这个人不在的时候,只是暂时离开了,一会儿还会回来的。同样的道理,这个伙伴可以是照顾宝宝的人,也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其他,反正就是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人。
那么,父母要用什么心态正确处理宝宝的依恋呢?
妈妈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宝宝的依恋感 。如果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其他人照顾,他就可能对父母以外的照顾者产生依恋的心理,就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陌生感觉,这时候很多妈妈都可能会特别伤心,担心宝宝长大了就更不理自己了。
其实,只要父母经常关心和照顾宝宝,随着宝宝依恋水平的发展,他就会开始依恋父母。总之,父母要摆正心态,尊重宝宝的感情。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的依恋期,父母可以这样处理。
①培养宝宝安全感
0~2岁是培养宝宝安全感的敏感期,对于这个阶段处于依恋期的宝宝来说,妈妈要积极主动地回应宝宝的各种需求。例如,宝宝饿了,要及时喂奶;宝宝尿了,要及时换尿片;宝宝哭了,妈妈要及时给宝宝抱抱;宝宝困了,要及时哄睡;多陪和宝宝玩游戏等。
②培养宝宝的能力
2岁以后,宝宝开始越来越了,这时候妈妈就要舍得放下宝宝,不要过分霸占着宝宝对自己的依恋,要开始慢慢培养宝宝的性。例如,可以让宝宝独自一个人玩玩具,妈妈要旁边静静陪着;让宝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③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当宝宝3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寻求和建立良好的同龄伙伴的关系,为宝宝顺利入幼儿园生活做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宝宝还不会如何和小朋友交往。这时候,妈妈就一定要耐心地教宝宝,让宝宝熟练地掌握与小朋友交往的技巧。那么,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便能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同学们交往也很顺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08
我觉得首先是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宝宝的依恋感,然后就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要有其他人照顾,这样就是可能对父母以外的照顾者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然后对自己的父母产生陌生感觉,在0~2岁的宝宝是一定要培养安全感的,在这个时期的宝宝,妈妈要积极的主动回应宝宝的各种需求,两岁以后的宝宝则是培养宝宝的能力,当三岁宝宝的时候主要是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08
那就是一定要给宝宝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正一些不好的毛病,而且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应该和孩子分床睡,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0:09
第1点就是,应该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依恋感,第2点就是,应该给予孩子这种心理上的安慰,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这种依恋感,第3点就是,应该让孩子慢慢变得很自信,那不同的阶段应该掌握孩子的心理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