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思科各有什么优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2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14:11

1999年,华为就曾组织研究无线市话技术,但当时华为高层认为这项技术没有前途,最终撤掉了相关研究。但是,2000年,当浙江余杭电信局在中国第一个将无线市话技术转化为小灵通网后,后者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

一直以眼光见长的华为丢掉了这个发展机遇。华为的同城竞争对手中兴通讯由于得以与UT斯达康一起分享市场,2001年小灵通销售额达到23.96亿元,利润占到当年总利润的25.74%。此时,华为已是追悔莫及。

另一是在3G的研发上,华为把赌注压在了GMS的延续产品WCDMA上。而联通最终采用CDMA网络向3G过渡,致使华为在两轮联通CDMA招标中落马,而中兴两次中标,最少拿到十几亿元的订单。

内部原因

与中兴相比,华为2002年的窘境是显然的。

中兴2001年销售额为91亿元,2002年至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61亿元,1.7亿元,照此估算,业绩将与2001年持平。而华为内部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7月,华为的销售额接近100亿元人民币,国内销售同比减少了一成多。

“创业难,守成难”,这是《北国之春》中的一句话。任正非承认,华为过去的成功,机遇的成份更多,他曾经说:“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正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的。”

从丢失小灵通和CDMA2000市场来看,这种判断有相当道理,但除去机遇,华为的内部因素亦值得深思。

早在1996年,一位熟悉华为的管理学专家就指出华为拥有的只有巧劲,而不是“肌肉”。换言之,华为无论在企业实力还是科学管理体系上都很薄弱。

以人事管理来说,华为在过去的6年里,每年都会从全国高校招1000至2000人。而在1999年达到最高峰,据称有六七千人。业内曾流传一个说法,说华为到某知名高校招聘,是“工科硕士研究生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

为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华为一直聘请国内研究西方劳动人事制度最早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做“顾问”,该学院教授彭剑锋曾因此兼任华为主管人事的高层。但即便在华为处于巅峰时,从华为跳槽的人仍不少,原华为副总李一男甚至另立门户,在多个领域与华为“针锋相对”。

所以,一直有人怀疑,任正非在1997年提出《华为公司基本法》,并不断推出一套套管理体系,但并没有真正将华为改造为决策科学、流程透明的企业。

“棉衣”够厚?

为规避风险,任正非决定让华为走向海外,希望通过海外市场化解国内市场的压力。

2002年6月,华为称其TELLIN智能网系统在莫斯科通信展中,中标俄罗斯下新城电信及阿塞拜疆巴库电信智能网项目。同时华为公布,2002年上半年华为的海外销售大幅增长210%,预计全年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能达到2001年的两倍多。在华为最看中的日本市场,华为准备与日本Kanematsu公司合作组成一个销售联盟,以在日本出售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和其它设备。

当然,目前华为的影响还在亚洲市场,到美国去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海外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华为的下滑趋势谁也说不清楚。最起码在海外市场上,华为再也不能采用其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常见的“人海战术”和“人际关系战术”,由此销售能力大打折扣,这是仍将华为2002年销售额估计为30亿美元的美国分析师难以理解的。

任正非曾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应该说,华为在“冬天”到来之前一直在准备“棉衣”,但“棉衣”能否真正御寒还很难说。

本土之利
“如果在过去,要成为国际性的厂商,就必须占领美国市场,而现在,要成为国际性的厂商,就必须占领中国市场。”这是现在业界普遍的看法。实际上,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网络设备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同时也在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网络设备供应基地。对于国内的网络厂商来说,未来的几年,将是竞争最激烈的几年,也是迅速确立自己地位的最佳时机。
华为显然对这一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国内厂商要想在竞争中超越国外厂商,就必须在“本土化”这三个字上多下功夫。不过,这种差异化首先是要建立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以产品为例,先是要保证设备的性能与稳定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做针对国内用户特殊业务需求的开发,才能体现出本土化的竞争力,在这方面,华为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山西省*厅科技通信处*丁国平向记者介绍,之所以最终选定华为的产品,主要原因就是华为可以针对他们的一些特殊业务需求,做增值开发。其实,如果单从技术实力来讲,国外的一些厂商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些*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的,虽然他们也很重视中国的市场,但毕竟这块市场只占他们总体份额的一小部分,从成本上考虑,不可能针对国内用户的特殊需求作业务适应性开发,这正是华为等国内企业立足本土的优势所在。其实,在国外市场,华为销售的也都是标准化的产品。
据华为介绍,“华为公司作为可管理网络的倡导者,已经使得网络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端到端的管理技术成为全面支撑网络业务的关键技术,推动IP网络全面向可管理模式转变,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可以针对运营商、*、教育、行业及企业网络,做满足不同业务需求解决方案,提供高性价比的全系列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安全及业务系统产品,在满足骨干网路业务发展的Quidway NetEngine 40/80第五代核心路由器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这些成绩都是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得到的。”
在网络技术论坛上遇到的一位网友也提到,“华为很注意在一些细节上针对国内用户的需求进行改进。例如中英文可切换的配置与调试界面,使中文用户再也不用面对着一大堆的英文专业单词而无从下手了。另外它的软件升级、远程配置、备份中心、PPP回拨、路由器热备份等,对用户来说均是极有用的功能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15:29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一起分析一下。

(1)影响力和发展前景比较:

思科是美国厂商,在我上学的那几年间,它可以称得上是路由交换设备的王者,当时真的是垄断了路由器、交换机很多层次的产品。不过这几年随着华为的追赶,他现在的垄断地位肯定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毕竟是一个经历了三十多年口碑打造的厂商,经典还是经典的,产品技术和标准的权威性谁也不能否认。

而华为,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众所周知,都没得说,是国民品牌的骄傲。虽然他现在,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还是不如思科的,但是很有追上思科的势头。华为现在是非常受国民认可的,说明他自身是有实力和技术的,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延伸指日可待。

(2)考试难度比较:

思科考试是分*来考的,CCNA、CCNP、CCIE,难度依次升高。涉及的内容也是从简单的理论基础到路由协议,再到路由策略、VLAN划分以及到详细的排除故障操作及部分VPN、VOIP配置。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包括:比如说,思科公司有很多技术是他专有的,而其他厂商是不支持的,例如IGRP、EIGRP等。虽然说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但是毕竟思科认证推出的时间还算是久的,网络中流传的考试真题比较丰富,因此CCNA与CCNP考试的通过率还是很高的,一般可以达到75%。

华为认证毕竟是这几年才推出来的,体系还在逐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也是分*来考的,HCNA、HCNP、HCIE。不过也正是因为华为认证推出时间不长,模拟题比较少,再加上华为的路由交换设备配置指令刚刚更新,总体命令语句变动较大,所以考试通过率相对要低一些,基本在50%上下。

这个在思科和华为的选择上,还是以你以后决定发展的方向为主,有考虑过出国么?出国还是选思科好一点,如果只是在国内,当然还是选华为更有市场一点。以及你选择的就业公司所用的设备是思科还是华为的情况而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17:04

一个是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龙头企业,长期占据路由器交换机等核心网络设备领域的霸主地位;一个是中国电信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军厂商,近年在全球ICT市场崛起的生力军。两家公司在行业及市场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18:55

华为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9 21:03

作为国家重要部门 现在好像都在主推华为啊
思科稳定性不错
如果两家的设备都玩熟了 肯定是高水平
呵呵虽然思科在国际上名气很大,而华为只能在中国混混,可现在的思科早已没有以前的含金量了,他 的试题库也不更新,许多那到证书的人技术不一定怎么样.华为认证我看了还可以啊,只是我太菜了,不然肯定考华为...如果是学习的话还是cisco,因为cisco的资料和模拟器都很全!
huawei的资料确实不多,能找到的也仅仅是电子书等等。全面的模拟器几乎没有。
学会一个就都懂了,原理都一样就是命令不一样而已。
可以说除了售后和价格华为是优先的,其他还是差一点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