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有哪些种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3

我来回答

1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26 05:37

1、现代流行的太极图:是诸多太极图象中最为简易而概括性最强的一个图象。它以圆为形,圆圈内有一对首尾互抱的阴阳鱼,双鱼又走成一个S曲线。我们这本小册子,重点研究和说明的就是这个太极图。

2、伏羲八卦方位的古太极图:可以在胡渭的《易图明辩》中见到。

3、文全八卦方位太极图

4、《陈氏太极拳图说》之太极图。

5、水火匡郭图:解释《参同契》丹药形成图式。

6、古太极图古太极图亦称“伏羲八卦方位太极图”、“参同契太极图”。传为古代方士解释《周易参同契》图式。

7、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又称“天地自然之图”、“天地自然河图”、“卦气图”,简称“先天图”、“太极图”。

8、天地自然河图:即“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太极图”。

9、陈抟无极图:传为陈抟所传三图之一。

10、太虚图:图载宋林至《易禅图》“法象第一”。

11、太极先天之图:见今本《道藏.洞玄部》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12、周氏太极图:传为北宋周敦颐易学图式。载其著《太极图说》。

13、太极六十四卦图:元陈剩夫进上之图。图载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

14、来氏太极图:明来知德易学图式。其图白者为阳仪,黑者为阴仪。

15、伏羲八卦太极图: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伏羲八卦方位的图式。

16、文王八卦太极图: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文王八卦方位的图式。

17、气象太极图: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象的图式。

18、太极河图: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河图的图式。

19、景岳太极图:明张景岳制。图见其《类经图翼》。

20、左辅太极后图:明左辅制。见于其著《泾川文集?太极后图》。

21、地承天气图:清胡渭易学图式。图见《易图明辨》。

22、循环太极图:清胡煦所制太极图式。图见《周易函书约存》。

23、端木氏太极图:亦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义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02:45

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不像太极拳的拳种,是陈王廷集蒋发所授的三丰太极拳与陈式炮捶改编而成,陈家十四世陈长兴将秘不外传的三丰原式太极拳传给了杨露禅,后来太极拳分成了杨、吴、武、孙、赵堡五大流派。

2、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3、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1860-1933)所创。是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和两门拳术手法,创编成的。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

5、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04:03

1、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2、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3)所创。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6、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0)所创。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扩展资料:

太极拳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

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相继制定保护措施。

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05:38

1、杨式太极拳: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

2、武式太极拳: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

3、吴式太极拳: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

4、和式太极拳: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

5、孙式太极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

扩展资料:

武式太极拳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武式太极拳没有身备(背)五弓,只有身备五功。五功是指练习武式太极拳内传的由着熟到神明的五步(层)*或五个阶段的练习方法。只有按这些练习方法和要求精研细悟和长时期的练功,才能达到武式太极拳的彼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式太极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07:29

1、太极拳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上面2楼的详细讲了,这里就不啰嗦了;
2、太极掌、太极剑是后来编的,健身而已,可以忽略不计了;
3、攻击力大小,这话有问题,没有最强的功夫只有最强的人,练到高深阶段是,内劲可以一击毙命、伤人于无形;
4、难易顺序,太极拳是很容易上手的拳术,难在坚持、进阶,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比喻太极拳的起步阶段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时间。任何拳术想要练好,都要吃很多苦的,只要你能坚持,肯定会出成绩的;
5、最正宗的,河南温县陈家沟、赵堡镇,上海的杨系(杨澄甫嫡系弟子开个武馆),正宗的很多,但武当就是最不正宗的,武当的所谓太极拳是把陈式的改了一点,这些都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没学的必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09:37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现将五派太极拳按起源先后简介如下:

一、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12:02

太极拳主要的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四大流派
每个流派的特点介绍很容易找的,网上很多.其他四大流派的创始人都是从陈氏太极拳中汲取精华结合自身特点创编的.
我算是半个陈家沟人因此练习的是陈氏太极拳.
和氏我也见过,它的发源地离都在一起
陈氏比较刚硬,讲究肩,肘,掌等等的爆发力
而和氏以揉为主,主要讲究的是防守,也就是卸掉对方的力
杨氏的比较普及在大学也学习过,所以也懂一点,它比较适合老年人练习,好看是好看但是缺乏一种钢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14:43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 (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 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 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 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两子,杨班侯和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多次与人交手将对方打残打伤,因此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客观上为太极拳树立了威名并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也因其性格偏执极少授徒,所以传承者很少,目前闻者有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 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是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5.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初年始学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 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 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
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8.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 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 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17:41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 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

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 “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 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 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 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 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 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 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 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 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 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 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 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 。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 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 形三者合一。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 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 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 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有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 “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6 20:56

太极拳有很多派别. 其实陈, 杨, 吴, 孙, 武, 和式等只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法门令我们去认识太极拳的大思想。而学习那一家不重要,最重要是所选择的门派是依循太极拳本身的理论和中心思想:
- 用意不用力
- 路线走弧线
- 追求内动而不重视外动
- 配合身法去练习等
坦白的说,对於初学者,这样的要求在练习上是困难的,往往令人有放弃的念头。而为了推广太极拳,现今坊间很多太极拳也简化了,偏离了太极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对初学者在选择太极拳时要留意,否则,花了数年时间才发现所练是空架子,才发现一直所追求的不对,其实是很悲哀,我是过来人,很有体会的。如老师常常说,”若然是随手可得的东西,那会显得他的可贵呢?”
我想很多初学者都希望能跟随「明师」学艺。但是,既是初学者,自然对太极拳认识不深,既然认识不深,又如何判断所遇上的是位真正懂太极拳的明师呢?
有些初学者会看某个老师有多大名气。若是名气大,便是个“名师”吧!有些则看该位老师有多少个学生跟随,如果有很多学生,论理该位老师应是个好老师。又或经朋友极力推荐的,也可以试试吧!
我碰过有些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我只是健健身,动动手脚,又不是要打遍天下无敌手,找不找到明师也不打紧。总之他能教晓我打什麽24式、48式、88式的太极拳便成。有一个练了多年太极拳的朋友曾对我说:「我最近研究出,太极拳可分为三种练法:一是初学者的练法,二是健身的练法,三是技击的练法,学者应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学不同的练法。」 对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不管是那一派的太极拳,只有一种练法,就是“正确”的练法,那就是按照拳谱上所写的原则来练。
话说回来,如何判断所遇上的是位真正懂太极拳的明师呢?如何知道该位老师所教的是正确练法?我认为最基本要看该位老师能不能很清楚地解释太极阴阳的哲理,及说明如何将太极阴阳的哲理应用到拳术上并作出示范。这样才有机会走上太极的大道。能否找到这样的老师,有时要看缘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7 00:27

传统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赵堡以及相传为张三丰所创的张式。
简化太极拳有:24式,48式,88式等。
我在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张式有36式,72式,108式。据考证是最早的太极拳,但一般不为人所知,但张式太极拳并没有失传。
简化太极拳虽说是取其最精华者,云手等都保留,但实际上没什么攻击力,不过也可能是我功夫不到家。我对简化太极拳的评价是“功敌不足,健身有余太极拳分传统与竞技两大类别。
传统太极拳流派达四十三种之多。但影响较大的流派有五种,即:陈,扬,吴,武和孙式。其余有赵堡,常,八卦,形意,三才,武当等式。
竞技太极拳源于传统太极拳,产生于1956年,在创编中删繁就简,增加难度动作。从24式发展到今天的48,42,37,8式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7 04:15

练太极,上漾太极
有杨氏、陈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王其和式,都是当代具有代表性名师在线分解教学,可免费观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7 08:20

根据目前公认的资料,现在太极拳有陈式太极拳(陈王廷)、杨式太极拳(杨露禅)、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孙式太极拳(孙禄堂)、和式太极拳(和兆元)等等。其余或臆托源流(武当)、或托大自身(姓名)、或标新立异,并未真正脱出以上六家的拳理拳法范围。{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7 12:41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7 17:19

太极拳的种类主要有陈/杨/吴/孙四大式,目前最普及的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的基础上改编的,适合年老者和体弱多病的人群习练,陈式太极拳柔中带刚,适合年青人锻炼。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