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8:42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10月就突然离奇死亡,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正值壮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仅10个月就离奇死亡,明朝史书对其死亡原因又只字不提,让明仁宗朱高炽为何暴卒成为历史悬案,对于明仁宗朱高炽死亡也众说纷纭。
对于明仁宗朱高炽死亡*大致存在这样三种说法:
与其讲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突然离奇死亡,不如讲明仁宗朱高炽是多年的忧郁恐慌积累,结合明仁宗朱高炽行动不便肥胖的身体,导致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最终积重难返而亡。
毕竟中国古代皇帝这个职业的平均寿命仅38岁,皇帝驾崩本身就伴有神秘性,要是皇帝突然离奇去世,官方对其死亡原因又含糊不清,那就更加充满神秘感;而明朝史记对于明仁宗朱高炽的突然驾崩又只字不提,这样造成后世史学家和世人对明仁宗朱高炽离奇的死亡*非常好奇。
儒雅端重沉静的明仁宗朱高炽有一位以“武”善战的父亲,父子二人秉性截然不同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当时朱棣还是驻守北平的一个藩王。
朱高炽和其伯父朱标、堂兄建文帝一样,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读,喜好读书,生于皇家的朱高炽从小变接受良好的儒家治国经典和武术的正规教育;这也为朱高炽后来仁爱和儒雅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因为他具备仁爱治国的理念,因此朱高炽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深爱,洪武二十八年,十七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府的世子。
仁爱和儒雅的朱高炽着实是一位不可多才的治国之君之材,但偏偏也正是明仁宗朱高炽这一点让他的父亲朱棣非常不喜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不类父”;这也是造成朱高炽殚精竭虑的在恐慌中几乎走完自己的一生。
由于朱高炽从小就喜静厌动,这也造成他体态过度肥胖,走路非常行动不便,一般需要两个侍从搀扶着才可以行动,即便这样,朱高炽走路依旧跌跌撞撞;这让一生善战的朱棣对这个看起来总是“病怏怏”的儿子十分不悦,甚至有的时候是厌恶。
“子不类父”,这是每一个做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何况是一生以“武”征战一生的明成祖朱棣,历史上也有因为“子不类父”发生流血惨案事件,西汉著名的“巫蛊之祸”,也正是由于一生雄才大略征战匈奴一生的汉武帝,晚年对于太子刘据生性温和的性格越来越不满,唯恐自己征战一生缔造的江山社稷交给性格这样文静的儿子,恐难以担任大任,加上晚年汉武帝生性多疑,宠信术士,造成后来震惊西汉帝国的“巫蛊之祸”。
同样,朱棣在很小时候就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燕王,镇守北平边关保护大明北境疆域。早在洪武朝时期,年轻的朱棣就跟随徐达和蓝玉的北伐大军数次征战蒙古,朱棣也因为战功赫赫,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和器重;后来的燕王朱棣更是被朱元璋封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北平全部兵马,负责防守北方边境安全,朱棣也亲自带兵征战漠北;这让晚年的朱元璋一度陷入*人的问题,毕竟以燕王朱棣军功威望和治国手腕都非常类似自己。但事与愿违,最终朱元璋还是选择皇长孙朱允炆*,这样酿成后来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朱棣以劣势兵力对抗一开始拥兵百万的建文帝,但最终结果是建文帝神秘消失,朱棣成功逆袭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以劣势兵力起兵的朱棣,最终可以战胜拥兵百万建文帝,除了建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更是可以充分体现出朱棣超越军事才华和指挥才能;朱棣继位后,在位22年的时间内,先后五次远征漠北,最终都死在远征漠北的归途中。
试想一位戎马一生的父亲,面对一个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性格又和自己完全相反的儿子,这个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用我们现在话来讲:一个白手起家,一生好强的父亲,拼尽一生拓土开疆打造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这个父子原本对自己长子充满希望,希望他可以秉承自己,继续为这个商业帝国拓土开疆,但事与愿违,这个儿子偏偏是守江山老板,不是一个四处拓土开疆的老板。
朱高炽自幼面对这样一个强悍老爹,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几乎伴随他47年的人生;一个正常的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朱高炽本身就体质不佳。
另外一点,储君之位,兄弟之间争斗让朱高炽始终活在恐慌之中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但这不是朱棣心甘情愿的,而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以及众多大臣的极力要求下。
本身明成祖朱棣对于朱高炽就不看好,而是更加偏爱十分善战的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和朱棣颇为相似,作战勇猛,在军中威望很高,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后来又跟随朱棣多次远征漠北。
朱棣也曾对其许愿:“你大哥身体不好,多有疾病,你要努力”;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朱棣对朱高煦的偏爱,也有意传位于朱高煦,这也就是朱高炽做太子时和兄弟之间的储君争斗。
早在靖难之役时,身体不佳的朱高炽就被留守镇守北平,负责监国任务,朱高炽以1万留守大军成功对抗了朝廷50万大军,成功守卫北平,为后来朱棣取得北平保卫战胜利,可谓功不可没。
朱棣称帝在位二十二年,五次远征漠北期间,又都是由朱高炽监国,负责筹措后勤粮草,朱高炽虽然负责监国,但监国期间负责的事情,又会受到朱棣的审阅,一旦出现纰漏或者完不成任务,就有可能受到朱棣的训斥。
这时候的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便会利用朱棣对于朱高炽不满,趁机煽风点火;趁机打击朱高炽的太子储君之位。
本身朱棣心中对于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就一直犹豫不决,一直有废除朱高炽太子之位的想法。
面对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的陷害,以仁爱著称的明仁宗朱高炽总是一宽容之心选择原谅,甚至有时候为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免于被责罚,朱高炽不惜下跪向朱棣求情,以求宽恕;但朱高炽这种宽容之心换来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理解,反而是变本加厉的陷害自己。
试想,面对这样一位戎马一生,大有作为的父亲,面对兄弟为储君之位,不断地陷害自己;朱高炽既不被父亲朱棣偏爱和看好,又要预防兄弟之间的陷害,作为储君,负责监国数十年,殚精竭虑的负责朝政,但又一直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地获得,唯恐出现纰漏,就有可能招致明成祖朱棣不满,自己的储备之位难保不说,以朱棣的性格,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
内心和精神上常年忧思恐惧,不知道头顶悬挂那把利剑何时就会落下来,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几十年都难以承受,何况明仁宗朱高炽自幼肥胖的身体,导致他多年来一直活的小心翼翼,这也造成他积重难返的病根,最终在位十个月,突然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