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25
自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morton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公开表演乙醚麻醉,从而创立了麻醉专业,迄今已150年。在这150年麻醉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麻醉顾名思义是在手术室内为手术病人施行麻醉,但麻醉医师的工作已延伸到立即术后的恢复室,甚至ICU。由于麻醉医师熟练掌握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自然而然的被要求治疗各种疼痛的病人,逐渐发展成为疼痛门诊。 麻醉医师不再局限在手术室内施行麻醉,他们经常到心导管室、 内腔镜室、放射科,甚至内科病房为心脏病人除颤施行麻醉。 外科手术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手术比较简单,而人体已无手术禁区,手术愈来愈复杂,如开胸、心内直视、心肺移植、颅脑手术等,为适应这些手术的需要,发展出相应的麻醉技术如单肺通气(支气管麻醉),体外循环,控制性低血压(颅内血管瘤)等。
手术病人也有极大的不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需要手术的人数增加,另一方面为先天性疾病施行手术的小儿年龄愈来愈小。
此外许多手术病人有心血管等各种并发症。这给麻醉带来困难。
新*愈来愈多,包括静脉、吸入*、止痛药、肌松药和局麻药。静脉*除硫贲妥钠,依托咪脂、氯安酮,安定外还有咪唑安定,异丙酚。吸入*已由氟脘、 安氟醚, 异氟醚发展到七氟醚(Sevoflurane)及地氟醚(Desflurane)。止痛药除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外还有Remifentany。肌松药除琥 胆碱、潘库溴胺、阿端(Pipearium)、卡肌宁、万可松外现又有起效较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胺(Rocuronium)及作用时间很短的Mivacurium。这一方面增加了麻醉医师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麻醉医师掌握一些新药的药代和药效的知识及使用的方法。
监测已发展成为麻醉的重要部分。除血压外尚有心电图、CVP、漂浮导管、PetCO2(呼气末CO2分压)。正积极研究判断麻醉深度的脑电(EEG)新技术及脑氧饱和度监测。桡动脉穿刺及置管、颈内静脉穿刺等也成为麻醉医师的基本技术。
以上麻醉的变化必然对麻醉医师的培训和要求带来变化,如麻醉住院医师培训要求加强心内科的训练,以便熟悉和掌握各种心律不齐的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常用药物以及它们对麻醉可能带来的影响。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次专业化如小儿麻醉、心外科麻醉、产科麻醉及脑外科麻醉等。
中国麻醉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但很不平衡。麻醉专业人员的质和量都尚距客观要求相差甚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专业人员三万人,包括麻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人员、麻醉住院医师及麻醉*。美国1991年统计为麻醉专科医师25,000人,注册有证书的麻醉*21,000人,此外尚有麻醉住院医师5,600人。美国医学院校毕业生中有5%选择麻醉专业。在美国为保证病人的安全,制定了最基本监测要求,包括血压(无创或直接测压),心电图,Pulse Oximeter,PetCO2,体温。中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尚不可能提这种要求。但估计为期已不远。中国已制定麻醉住院医师的培训为五年(正规医学院毕业后)而且要求培训医院间的协作以保证麻醉住院医师有机会做各科的麻醉。并逐步要建立国家考试以保证质量。由于麻醉范围的新药、新技术、新仪器、新的有关知识发展很快,国家制定了主治医师以上的继续教育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临床麻醉发展是必然的,麻醉的科研必然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