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定公司前欠货款70000元 存入银行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还是应收账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1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9

收到定公司前欠货款70000元 存入银行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因为是收到别的公司之前欠我们公司的,所以做应收账款的减少,而应付账款,指的是我们欠别的公司货款。
拓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销售返利形式
为激励经销商,很多企业都会制定返利奖励*,目的是通过返利来调动其积极性。返利是指厂家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对经销商进行奖励,它具有滞后兑现的特点。通过采取以下方式:折扣销售,包括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及销售折让;商业返利,以平价低于进价销售,它包括现金返利和实物返利两种。
根据会计处理的不同,商业返利可具体描述为:
1、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的形式。例如:在一个月内,销售电磁炉30台,赠配套橱具10套;
2、直接返还货款的形式。例如:读者来信中,让利2.1万元若直接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返还百货公司,即为直接返还货款;
3、冲抵货款的形式。例如: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购买2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购买至5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5%,以此类推,返利直接在二次货款中扣减。
销售返利处理
据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并给购买方开具专用*后,如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对于购货方已付款或货款未付已作账务处理,*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货方必须取得当地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货方,作为销货方开具红字专用*的合法依据,并开具红字专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0

正确的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因为是收到别的公司之前欠我们公司的,所以做应收账款的减少,而应付账款,指的是我们欠别的公司货款,我不知道这样讲你可明白,如果不明白,你可以追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0

正确的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因为是收到别的公司之前欠我们公司的,所以做应收账款的减少,而应付账款,指的是我们欠别的公司货款。
一、应付账款是企业(金融)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是会计科目的一种,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通常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贷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现金的周转过程主要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其中存货周转期是指将原材料转换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
二、公司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账单、随货同行*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账单,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企业偿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购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企业的应付账款,因对方单位发生变故确实无法支付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顾客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是我国企业会计中的一个总账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若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因具体销售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寄销、分期收款销售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1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应收账款 70000
应付账款是负债类科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