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安的媒体报道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05

研简析帛创获多——记历史所博士后赵平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报道)
从古人结绳记事到有了人们通识的汉字,我们的祖先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古文字已无法辨识,为今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但是,这些疑难古字一旦被人辨识,将对上古各方面的研究产生*性的促进作用。从事古文字研究是十分枯燥而又艰苦的工作,许多人望而却步,而历史所博士后赵平安经多位名师宿儒的精心培养和自己20多年锲而不舍的苦心钻研,终于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赵平安,1963年出生在湖南邵东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早年读过8年私塾,给平安的语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80年赵平安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学业出众,班主任周光庆十分喜欢他。周老师是清末鸿儒黄侃的侄子、音韵训诂学家黄焯的研究生,每周都要同赵平安切磋几次学问。周老师看小赵对古文这么下工夫,就把他推荐到为培训青年师资而举办的“古文献研究班”去旁听。由全国古文献研究会会长张舜徽等一批学界名流来讲授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文献学等课程,小赵旁听了2个学期,等于提前读了研究生。80年代学校的学习风气特别好,小赵每晚攻读到深夜,经史子集无所不读,甲骨、钟鼎、篆籀、汉隶没有不琢磨的。那时,学校成立“桂子山语言学会”,年仅20岁的赵平安就被推荐为学会顾问。他的主要课程学习成绩也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考研时,他选择了河北大学中文系,因为导师黄绮师承唐兰,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和著名书法家。赵平安最佩服的就是有才华、学养好的名师。当时有20多人报考,两名本校教师入选后,小赵是唯一高中者。两位学长,一位大他12岁,一位大他8岁,小赵在学长带领下,苦读三年,他写出的硕士论文《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意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从大量甲金篆隶及近世俗字材料中归纳汉字“改造”的种种情况,得出汉字表形、表音、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汉字表音趋向比表意趋向更为强烈的结论。现任全国*副委员长的许嘉璐教授当时担任他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其评价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作者汇集材料丰富,考察细密,且能联系社会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尤可称道。论文颇有价值。取得硕士学位后,赵平安留校担任了助教。1988年,他又考入了全国古文字研究重镇——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校的容庚、商承祚,研究古文字的造诣蜚声海内外。而且藏书丰富,讲究学科建设,有一整套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方法。赵平安的博导张振林为商承祚的高足,是全校最年轻的博导。在张先生的指导下,赵平安学到了大量的金文知识,他又向曾宪通教授学习了许多战国秦汉简帛文字知识。在这期间,赵平安的主攻方向是“隶变研究”,由于材料所限,这个由篆变隶的汉字发展的关键转折问题,前人研究很少,而且存在不少误解。由于发现了大量战国以至汉初的古文字文物材料,赵平安在整理时,把从各方面搜集来的古文字做成了许多卡片,并一个个地分析辨别偏旁部首,将纷繁的文字材料依字形演变的逻辑进程加以排比整理,使隶变的动态过程赫然显现,并用这一可行的方法分析了自战国中期至东汉这数百年中的汉字演变,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篇论文经过答辩,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曾宪通认为,赵平安研究的“隶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隶变过程具有多向性”,论文总结出“隶变所遵循的四条基本规律”,以及阐明隶变对汉字和书面语的影响等,见解都极精彩,它将对隶变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北师大汉字所所长王宁认为,这是一篇有水平、有价值,解决了一定问题的好论文。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李圃认为,论文视野开阔,资料翔实,创获颇多,是至今所能见到的关于隶变研究的最为杰出的一部。《隶变研究》作为《河北大学学术文库》丛书的第一本,1993年出版后许多著名学者都撰文予以好评。一些开设古文字专业的学校把此书当成了研究生必读之书。一位韩国学者因买不到此书,专程赶到保定,寻购此书。
1991年,赵平安回到河北大学,在中文系新开辟了古文字专业方向,并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输送了多名博士生。1995年10月,赵平安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并兼任河北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保定市政协委员,之后,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就在赵平安功成名就之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追求又在他心中出现。他决心放弃已有的条件、待遇,继续到更高的学术殿堂去深造。1995年,由我院古文字学大师张政烺、北大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推荐,赵平安来我院历史所作博士后研究,成为我国历史文献学专业第一个博士后。指导老师是曾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研究员。在站的两年中,赵平安经常与李学勤探讨学问,李先生学识渊博,一些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李先生常常能把它放到学术发展史中去考察,因此时常有所发现,新意迭出。在站期间,赵平安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秦西汉印章研究》,他以发掘出土的材料为基础,充分收集各家著录的材料,以严谨的古文字方法进行分析释读,然后结合传世和各种出土文字材料,就印章的性质、用途、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意义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在一些问题上有了新的创建。在评价论文时,李学勤认为,“这一工作是有突破性的,对秦汉制度的研究也有很大价值。”裘锡圭认为,赵文“时有创建,文中纠正前人对汉印的误释,考订工作极见功力。”历史所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后认为,“此一报告荟萃前人研究所得,集中突破疑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确已取得长足进步。赵平安的研究所得,系秦汉印章研究中迄今最为系统、亦最见功力的成果,对学科建设的发展,业已做出有益贡献。”
赵平安以优异业绩出站后,担任我院历史所和简帛研究中心研究员、古文字和古文献专业研究生导师。他用两年时间从大量的商周甲骨金文、战国古文和秦汉文字资料中整理汉字演进序列,利用它的标尺作用来对《说文》小篆进行断代和辨伪。校读出几百个讹篆,清理出80几个篆文异体,考释了50多个篆文的来源,归纳出了许多条例。北大教授高明认为,他“运用了先进科学的方法,取得了超迈前人的成绩。”北师大王宁教授认为,他“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对正确使用《说文》和正确评估古文字史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成果被广西教育出版社收入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的《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中,于1999年出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平安参与、主持着多个科研项目,正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聪明才干,我们相信,在不久,又会有一些古文字之谜被他揭穿。( 杲文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2:05

研简析帛创获多——记历史所博士后赵平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报道)
从古人结绳记事到有了人们通识的汉字,我们的祖先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古文字已无法辨识,为今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但是,这些疑难古字一旦被人辨识,将对上古各方面的研究产生*性的促进作用。从事古文字研究是十分枯燥而又艰苦的工作,许多人望而却步,而历史所博士后赵平安经多位名师宿儒的精心培养和自己20多年锲而不舍的苦心钻研,终于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赵平安,1963年出生在湖南邵东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早年读过8年私塾,给平安的语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80年赵平安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学业出众,班主任周光庆十分喜欢他。周老师是清末鸿儒黄侃的侄子、音韵训诂学家黄焯的研究生,每周都要同赵平安切磋几次学问。周老师看小赵对古文这么下工夫,就把他推荐到为培训青年师资而举办的“古文献研究班”去旁听。由全国古文献研究会会长张舜徽等一批学界名流来讲授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文献学等课程,小赵旁听了2个学期,等于提前读了研究生。80年代学校的学习风气特别好,小赵每晚攻读到深夜,经史子集无所不读,甲骨、钟鼎、篆籀、汉隶没有不琢磨的。那时,学校成立“桂子山语言学会”,年仅20岁的赵平安就被推荐为学会顾问。他的主要课程学习成绩也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考研时,他选择了河北大学中文系,因为导师黄绮师承唐兰,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和著名书法家。赵平安最佩服的就是有才华、学养好的名师。当时有20多人报考,两名本校教师入选后,小赵是唯一高中者。两位学长,一位大他12岁,一位大他8岁,小赵在学长带领下,苦读三年,他写出的硕士论文《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意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从大量甲金篆隶及近世俗字材料中归纳汉字“改造”的种种情况,得出汉字表形、表音、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汉字表音趋向比表意趋向更为强烈的结论。现任全国*副委员长的许嘉璐教授当时担任他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其评价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作者汇集材料丰富,考察细密,且能联系社会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尤可称道。论文颇有价值。取得硕士学位后,赵平安留校担任了助教。1988年,他又考入了全国古文字研究重镇——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校的容庚、商承祚,研究古文字的造诣蜚声海内外。而且藏书丰富,讲究学科建设,有一整套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方法。赵平安的博导张振林为商承祚的高足,是全校最年轻的博导。在张先生的指导下,赵平安学到了大量的金文知识,他又向曾宪通教授学习了许多战国秦汉简帛文字知识。在这期间,赵平安的主攻方向是“隶变研究”,由于材料所限,这个由篆变隶的汉字发展的关键转折问题,前人研究很少,而且存在不少误解。由于发现了大量战国以至汉初的古文字文物材料,赵平安在整理时,把从各方面搜集来的古文字做成了许多卡片,并一个个地分析辨别偏旁部首,将纷繁的文字材料依字形演变的逻辑进程加以排比整理,使隶变的动态过程赫然显现,并用这一可行的方法分析了自战国中期至东汉这数百年中的汉字演变,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篇论文经过答辩,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曾宪通认为,赵平安研究的“隶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隶变过程具有多向性”,论文总结出“隶变所遵循的四条基本规律”,以及阐明隶变对汉字和书面语的影响等,见解都极精彩,它将对隶变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北师大汉字所所长王宁认为,这是一篇有水平、有价值,解决了一定问题的好论文。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李圃认为,论文视野开阔,资料翔实,创获颇多,是至今所能见到的关于隶变研究的最为杰出的一部。《隶变研究》作为《河北大学学术文库》丛书的第一本,1993年出版后许多著名学者都撰文予以好评。一些开设古文字专业的学校把此书当成了研究生必读之书。一位韩国学者因买不到此书,专程赶到保定,寻购此书。
1991年,赵平安回到河北大学,在中文系新开辟了古文字专业方向,并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输送了多名博士生。1995年10月,赵平安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并兼任河北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保定市政协委员,之后,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就在赵平安功成名就之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追求又在他心中出现。他决心放弃已有的条件、待遇,继续到更高的学术殿堂去深造。1995年,由我院古文字学大师张政烺、北大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推荐,赵平安来我院历史所作博士后研究,成为我国历史文献学专业第一个博士后。指导老师是曾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研究员。在站的两年中,赵平安经常与李学勤探讨学问,李先生学识渊博,一些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李先生常常能把它放到学术发展史中去考察,因此时常有所发现,新意迭出。在站期间,赵平安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秦西汉印章研究》,他以发掘出土的材料为基础,充分收集各家著录的材料,以严谨的古文字方法进行分析释读,然后结合传世和各种出土文字材料,就印章的性质、用途、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意义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在一些问题上有了新的创建。在评价论文时,李学勤认为,“这一工作是有突破性的,对秦汉制度的研究也有很大价值。”裘锡圭认为,赵文“时有创建,文中纠正前人对汉印的误释,考订工作极见功力。”历史所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后认为,“此一报告荟萃前人研究所得,集中突破疑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确已取得长足进步。赵平安的研究所得,系秦汉印章研究中迄今最为系统、亦最见功力的成果,对学科建设的发展,业已做出有益贡献。”
赵平安以优异业绩出站后,担任我院历史所和简帛研究中心研究员、古文字和古文献专业研究生导师。他用两年时间从大量的商周甲骨金文、战国古文和秦汉文字资料中整理汉字演进序列,利用它的标尺作用来对《说文》小篆进行断代和辨伪。校读出几百个讹篆,清理出80几个篆文异体,考释了50多个篆文的来源,归纳出了许多条例。北大教授高明认为,他“运用了先进科学的方法,取得了超迈前人的成绩。”北师大王宁教授认为,他“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对正确使用《说文》和正确评估古文字史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成果被广西教育出版社收入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的《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中,于1999年出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平安参与、主持着多个科研项目,正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聪明才干,我们相信,在不久,又会有一些古文字之谜被他揭穿。( 杲文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