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23:54

原因如下:

中华文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就是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扩展资料

温总理说: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就是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强调,“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和“作为中国古代杂文学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其义蕴中还包括了文学作品调节社会矛盾、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化功能,以及调节平衡身心健康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

人民网-有感于温总理强调“坚守精神家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23:54

  和为贵,句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儒家的“太和”观念,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是通过道德学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
  和为贵,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大特征。不仅儒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有机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
  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
  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
  “和”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是理论理性的体现。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类自古至今,因国界、宗教、种族、主权、经济利益的歧异,思想、语言的差别,乃至因家庭、财产、感情等诸多问题,所引起的冲突不胜枚举,以至常常上演“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剧。和为贵的观念,对匡正今日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弊病,不无裨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