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火山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52

侏罗系岩层分两种类型:一为陆内河湖相碎屑沉积含煤建造,除晋西北左云县旧高山断陷火山盆地中有东岭台群白旗组中性溢流相杏仁状、致密块状安山岩夹少量安山质集块岩火山堆积之外,火山活动主要表现为向斜构造盆地内厚度很小的火山物质沉积夹层,如云岗组上部灰白色流纹质凝灰熔岩、角砾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粉砂岩等。这些火山岩夹层厚仅0.3~1 m。二为以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强烈且频繁为特征,火山喷溢堆积主要出现在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岩特征与燕山地区相似(表2-2),并且属滨西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组成部分,与侵入岩体相伴随,构成晋东北地区岩浆活动又一高峰。早期常以裂隙式或中心式喷溢为主,晚期却以裂隙-中心式喷溢为主。根据火山沉积岩层层序和岩浆演化特点,分如下七个主要喷溢旋回(表2-3)。

表2-2 山西省中生代断陷火山盆地地层层序及火山岩赋存情况

表2-3 研究区燕山期火山岩喷溢旋回顺序、层位、岩性、岩相及分布特征

云岗组火山岩赋存于云岗组上部,分布在左云县旧高山一带和宁武—静乐成煤向斜盆地边缘;除此之外,在晋中祁县和古县茹去—哲才等向斜沉积盆地中,火山活动虽较微弱,但分布较广。在大同—云岗成煤向斜盆地青磁窑—云岗—红墙剖面中,云岗组顶部有0.3~1 m的灰白色流纹质凝灰熔岩和1 m厚的凝灰质砂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其上被白垩系左云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宁武—静乐向斜成煤盆地中,云岗组第三段为檀紫红色砂质泥岩夹凝灰质砂岩、流纹质凝灰岩与含火山碎屑砂岩,厚100 m。

髫髻山组火山岩仅分布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以溢流相为主,3~4 次喷发。在每次喷发的底部或下部,岩性多为致密状玄武岩;上部为杏仁状玄武岩;顶部为紫红色杏仁气孔状玄武岩,保留厚度10~70 m。

后城组火山岩分布在浑源和太白巍山两个断陷火山盆地中,火山活动比较强烈,由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熔岩组成爆发-喷溢韵律,堆积厚度较大。在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和流纹质凝灰岩厚150 m,2~3次喷发。岔口火山喷发中心有火山颈和熔岩相;在太白巍山断陷火山盆地中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少有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

白旗组火山岩分布在浑源、太白巍山、塔地和左云旧高山等4个断陷火山盆地中。由中—基性火山碎屑、中基性熔岩、偏酸性和偏碱性熔岩构成爆发-喷溢韵律,火山活动强烈,规模较大。在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中、下部主要为碱性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上部为粗安岩,厚180 m;在太白巍山断陷火山盆地中,底部为安山质角砾岩与凝灰岩;下部和中部为辉石安山岩及安山岩;上部为英安质角砾岩、凝灰岩和英安岩,厚770 m;在塔地断陷火山盆地中,下部为英安质火山熔结角砾岩及凝灰岩,上部为英安岩,厚30~90 m;在旧高山断陷火山盆地中,下部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上部为安山质集块熔岩,厚90~100 m。

表2-4 晋东北中生代燕山期熔岩岩石特征

续表

表2-5 晋东北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岩石特征

续表

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岩性为爆发-喷溢相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和凝灰质-流纹质熔岩。火山活动强烈,范围广,堆积厚度大。在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下部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中、上部为流纹质集块熔岩、球粒状流纹岩及粗面质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及角砾凝灰岩;上部发育球粒流纹岩、珍珠岩和流纹质集块熔岩等。

在太白巍山断陷火山盆地中,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熔结集块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

在塔地断陷火山盆地中,张家口组火山岩的下部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中部为以流纹岩为主,常见有珍珠岩和松脂岩矿体,厚400~500 m。

广灵断陷火山盆地中的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流纹岩,厚300 m。

大北沟组火山岩:仅分布在唐河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以基性—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与河湖相沉积岩互层,分布范围局限,厚度薄。下部为玄武质熔岩;中部为玄武岩,夹一层安山岩、英安质凝灰熔岩和凝灰岩;上部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厚30~80 m。

西瓜园组火山岩:仅分布在浑源断陷火山盆地中的钟楼坡村附近,以酸性爆发相为主,火山活动强度小,岩性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及流纹角砾凝灰岩,厚35 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