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52
(一)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东北地区中生代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频繁而强烈,其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火山岩在东北地区不仅广泛分布在山岭地区,也广泛分布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沉积地层中。东北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总体上表现为时间上的多期性、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
1.火山岩在时间上的分布
根据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地质志资料,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旋回分为晚印支火山旋回和燕山期火山旋回。其中燕山旋回进一步分燕山早、中,晚三个亚旋回。
(1)晚印支火山旋回。这一期火山旋回是东北地区早中生代第一次区域性火山活动,主要活动于晚三叠世。据同位素资料,时间大体为208~245Ma。火山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中性火山岩次之,基性火山岩仅限于那丹哈达岭地区。分布在乌苏里地区的晚印支期火山岩为一套细碧角斑岩系列火山岩,具有明显的枕状构造,可能是完达山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
(2)燕山期火山旋回。燕山早期火山旋回时限为145~208Ma。该火山旋回包括157Ma时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喷发和l45~155Ma形成的酸性火山岩。燕山中期火山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值范围为97~145Ma,为东北地区中生代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火山岩遍及全区(包括大中型盆地内部),火山岩带中心位于大兴安岭轴线,向两侧厚度减薄,且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内蒙古地质志,1990),燕山中期形成的火山岩岩性主要由玄武岩类、安山岩类、粗面岩类及流纹岩类组成。中酸性火山岩的广泛分布,形成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火石岭、沙河子及营城组的火山岩层以及漠河盆地的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等火山岩夹层。燕山晚期火山旋回时限为75~97Ma。该期的火山岩也以陆相为主,包括基性玄武岩和碱性流纹岩,前者出现在松辽盆地内的青山口组中。
2.火山岩的空间分布
按地理分布与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区域性火山岩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带,其东带为松辽盆地以东地区的火山岩带;中带为松辽火山岩带。西带为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西带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碱性火山岩、粗面岩、粗安岩占有较大比例。松辽火山岩带多发育于盆地盖层的底部地层中,如松辽盆地南部的义县组,北部的火石岭组。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安山岩、流纹岩为主,从时间上构成了安山岩-流纹岩旋回。东带的火山岩分布较中、西带差,分布较零星。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
在整个东北地区火山岩的发育时间上,西带、中带火山岩组合形成时间相近,与东带相差较大。西带、中带火山岩发育时间为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减弱,仅于松辽东部发育一些碱性流纹岩。东带火山岩发育时间是由晚三叠世的印支期开始,最晚到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时间较中、西火山岩带长,且结束的时间也较晚(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
3.火山岩与沉积盆地的关系
松辽及周缘中生代沉积盆地的重要特征是盆地盖层中普遍发育火山岩层,形成了火山源和正常剥蚀沉积源控制的二元地层模式(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就二者形成时序来看,火山岩一般发育于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如松辽盆地火石岭组、海拉尔盆地的兴安岭群火山岩,皆发育于正常沉积层之前。松辽盆地断陷层层序分析表明,在每一组地层发育中,也都是先火后盆的发育特征。
(二)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主要以裂隙式-中心式喷溢活动为特征,而且从形成期次上可分为古近纪喜马拉雅早期火山旋回、新近纪喜马拉雅中期火山旋回和第四纪喜马拉雅晚期火山旋回。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地区,为吉林龙岗火山岩群、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二克山火山岩群、科洛山火山岩群和敦化—密山断裂带镜泊湖—牡丹江火山群。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性较单一,以基性玄武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区域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敦化—密山深断裂、同江—鸡西深断裂、依兰—伊通深断裂和牡丹江深断裂分布新近纪玄武岩;逊克—尚志深断裂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地区横格状断裂交汇处分布第四纪玄武岩。
新生代火山岩第一期为古近纪渐新世溢流的玄武岩和浅层侵入相的辉绿岩;第二期为新近纪中、上新世,以发育火山颈相玄武岩为主,如方正老尖山的玄武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52
(一)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东北地区中生代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频繁而强烈,其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东部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火山岩在东北地区不仅广泛分布在山岭地区,也广泛分布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沉积地层中。东北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总体上表现为时间上的多期性、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
1.火山岩在时间上的分布
根据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地质志资料,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旋回分为晚印支火山旋回和燕山期火山旋回。其中燕山旋回进一步分燕山早、中,晚三个亚旋回。
(1)晚印支火山旋回。这一期火山旋回是东北地区早中生代第一次区域性火山活动,主要活动于晚三叠世。据同位素资料,时间大体为208~245Ma。火山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中性火山岩次之,基性火山岩仅限于那丹哈达岭地区。分布在乌苏里地区的晚印支期火山岩为一套细碧角斑岩系列火山岩,具有明显的枕状构造,可能是完达山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
(2)燕山期火山旋回。燕山早期火山旋回时限为145~208Ma。该火山旋回包括157Ma时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喷发和l45~155Ma形成的酸性火山岩。燕山中期火山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值范围为97~145Ma,为东北地区中生代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火山岩遍及全区(包括大中型盆地内部),火山岩带中心位于大兴安岭轴线,向两侧厚度减薄,且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内蒙古地质志,1990),燕山中期形成的火山岩岩性主要由玄武岩类、安山岩类、粗面岩类及流纹岩类组成。中酸性火山岩的广泛分布,形成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火石岭、沙河子及营城组的火山岩层以及漠河盆地的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等火山岩夹层。燕山晚期火山旋回时限为75~97Ma。该期的火山岩也以陆相为主,包括基性玄武岩和碱性流纹岩,前者出现在松辽盆地内的青山口组中。
2.火山岩的空间分布
按地理分布与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区域性火山岩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带,其东带为松辽盆地以东地区的火山岩带;中带为松辽火山岩带。西带为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西带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碱性火山岩、粗面岩、粗安岩占有较大比例。松辽火山岩带多发育于盆地盖层的底部地层中,如松辽盆地南部的义县组,北部的火石岭组。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安山岩、流纹岩为主,从时间上构成了安山岩-流纹岩旋回。东带的火山岩分布较中、西带差,分布较零星。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
在整个东北地区火山岩的发育时间上,西带、中带火山岩组合形成时间相近,与东带相差较大。西带、中带火山岩发育时间为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减弱,仅于松辽东部发育一些碱性流纹岩。东带火山岩发育时间是由晚三叠世的印支期开始,最晚到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时间较中、西火山岩带长,且结束的时间也较晚(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
3.火山岩与沉积盆地的关系
松辽及周缘中生代沉积盆地的重要特征是盆地盖层中普遍发育火山岩层,形成了火山源和正常剥蚀沉积源控制的二元地层模式(谯汉生、方朝亮等,2003)。就二者形成时序来看,火山岩一般发育于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如松辽盆地火石岭组、海拉尔盆地的兴安岭群火山岩,皆发育于正常沉积层之前。松辽盆地断陷层层序分析表明,在每一组地层发育中,也都是先火后盆的发育特征。
(二)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主要以裂隙式-中心式喷溢活动为特征,而且从形成期次上可分为古近纪喜马拉雅早期火山旋回、新近纪喜马拉雅中期火山旋回和第四纪喜马拉雅晚期火山旋回。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地区,为吉林龙岗火山岩群、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二克山火山岩群、科洛山火山岩群和敦化—密山断裂带镜泊湖—牡丹江火山群。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性较单一,以基性玄武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区域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敦化—密山深断裂、同江—鸡西深断裂、依兰—伊通深断裂和牡丹江深断裂分布新近纪玄武岩;逊克—尚志深断裂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地区横格状断裂交汇处分布第四纪玄武岩。
新生代火山岩第一期为古近纪渐新世溢流的玄武岩和浅层侵入相的辉绿岩;第二期为新近纪中、上新世,以发育火山颈相玄武岩为主,如方正老尖山的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