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墓被盗成什么程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14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董卓 曹操

资料: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2.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3.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

PS:大奸贼曹操是个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

部分资料:

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隋朝帝陵

保存情况亦不佳,省略

唐十八陵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不过乾陵似乎是个例外)

主要盗墓者:

温韬 黄巢

资料:

五代耀州刺史温韬,领兵盗挖唐陵。《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黄巢,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不佳

部分资料:

1.南唐二陵曾经多次被盗。五十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二陵进行发掘清理时,在钦陵前室西南墙顶发现了盗洞,当年随葬的金银珠宝早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只剩下男女陶俑和玉制、石制的衰册。

北宋巩县八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刘豫

资料: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伪齐政权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

南宋六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资料:元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

辽金西夏

保存情况似乎也和上面差不多,省略

元朝

资料:

1.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所以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2.蒙古大汗去逝,用棺殓之,棺“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大汗无论死于何地,也要运其梓宫于漠北。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的确切葬地,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如遇有行路之人,皆尽行杀戮。至其所葬陵地,开穴所起土成块,依次排列,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运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

明十三陵

保存情况:除定陵外基本保持完好

2.明末,十三陵先被李自成烧毁了康陵、昭陵和定陵的地面建筑;

又被清兵纵火焚烧。*初年,各陵又被纵火。日伪时期,献陵、泰陵和德陵被日寇拆毁修了炮楼。战争平津战役时期,为解决给养,曾拆毁陵殿去做劈柴。定陵挖掘后,文物毁坏严重;*时万历和两个皇后的尸首在定陵广场前被焚毁。(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唐永泰公主墓)

清东陵、清西陵

保存情况:保存较好

1一般都是地宫(放地表建筑里,那就能直接去拿了~)

2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据郭沫若他们的考证 没被盗过

3寻找陵墓的地理位置应该都是先通过文献或者打听或传说...然后到大概方位通过地表土壤来慢慢寻找...(具体怎么看土壤就不是很清楚了~)

4早被盗烂了(唐朝的关中十八陵 除了武则天的乾陵 其他的全被唐末的节度使温涛盗了)

5喜欢历史的人很多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代皇陵中硕果仅存的。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14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董卓 曹操

资料: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2.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3.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

PS:大奸贼曹操是个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

部分资料:

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隋朝帝陵

保存情况亦不佳,省略

唐十八陵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不过乾陵似乎是个例外)

主要盗墓者:

温韬 黄巢

资料:

五代耀州刺史温韬,领兵盗挖唐陵。《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黄巢,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不佳

部分资料:

1.南唐二陵曾经多次被盗。五十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二陵进行发掘清理时,在钦陵前室西南墙顶发现了盗洞,当年随葬的金银珠宝早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只剩下男女陶俑和玉制、石制的衰册。

北宋巩县八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刘豫

资料: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伪齐政权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

南宋六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资料:元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

辽金西夏

保存情况似乎也和上面差不多,省略

元朝

资料:

1.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所以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2.蒙古大汗去逝,用棺殓之,棺“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大汗无论死于何地,也要运其梓宫于漠北。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的确切葬地,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如遇有行路之人,皆尽行杀戮。至其所葬陵地,开穴所起土成块,依次排列,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运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

明十三陵

保存情况:除定陵外基本保持完好

2.明末,十三陵先被李自成烧毁了康陵、昭陵和定陵的地面建筑;

又被清兵纵火焚烧。*初年,各陵又被纵火。日伪时期,献陵、泰陵和德陵被日寇拆毁修了炮楼。战争平津战役时期,为解决给养,曾拆毁陵殿去做劈柴。定陵挖掘后,文物毁坏严重;*时万历和两个皇后的尸首在定陵广场前被焚毁。(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唐永泰公主墓)

清东陵、清西陵

保存情况:保存较好

1一般都是地宫(放地表建筑里,那就能直接去拿了~)

2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据郭沫若他们的考证 没被盗过

3寻找陵墓的地理位置应该都是先通过文献或者打听或传说...然后到大概方位通过地表土壤来慢慢寻找...(具体怎么看土壤就不是很清楚了~)

4早被盗烂了(唐朝的关中十八陵 除了武则天的乾陵 其他的全被唐末的节度使温涛盗了)

5喜欢历史的人很多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代皇陵中硕果仅存的。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