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39
唐朝国号取之山西
肇基于山西的唐王朝,细究起来,其实,唐王朝与山西的关系还有一层更深的历史渊源,那就是唐王朝国号也出自山西。�
表面上“唐”国号取之于李渊袭封“唐国公”,他称帝后自然以“唐”为国号,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国家定名的惯例与范式。如汉高祖刘邦曾封“汉王”,其王朝国号“汉”;曹操封“魏王”,其后立国号“魏”;司马昭封“晋公”,其国名“晋”;杨坚袭爵“隋国公”,称帝后国号“隋”;李唐王朝也不例外。但实际上,“唐”及“唐国”均出自山西。“唐”即陶唐氏,传说为远古部落名,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尧乃其领袖,故后人称“唐尧”。商代尧的后裔仍封住山西,成为方国。周成王时灭唐国,封其弟叔虞,称唐叔虞,今距太原西南约25公里处的名胜古迹晋祠即唐叔虞家祠,内有唐叔虞庙。叔虞传子燮父,改“唐”为“晋”,延用至今。�
“唐”的故治旧有六说:一说在晋阳。《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故称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括地志》:“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旁,今并州故唐城。”二说在鄂。《史记·晋世家》:“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集解》:“马因案,《世本》曰居鄂,宋曰鄂地今在大夏”。《括地志》:“故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东二里,与绛州夏县相近。”三说在平阳。《史记正文》:“然封于河汾二水之东方百里,正合在晋州平阳县,不合在鄂。”四说在永安。《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注:“臣瓒曰,所谓唐,今河东永安县也。”五说在翼。《括地志》:“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至周成王时,唐人作乱,成王灭亡而封大叔。”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唐”条言:“按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北距晋阳七百余里,即后世迁都亦远不相及;况霍山以北,自悼公以后始开县邑,而前此不见于《传》。”六说在夏县。今人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春秋晋绛都”:“顾氏辩晋始封不在晋阳,其说甚是,惟谓晋之始封在翼城则非。《秦策四》:‘魏代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乘夏车,称夏王’盖以其因都安邑故夏墟也。魏故都古安邑,在今夏县附近,盖即唐叔虞所封之夏墟矣。”今史学界多认为“翼说”可信,即今翼城县西二十里唐城村。建国后,在翼城县境内又发现了多处西周文化遗址,可资证实。不管“唐”及“唐国”故旧治有几处,其封地辖境都在今山西境内,这是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唐国”虽早在春秋时期作为方国已经灭亡了,但文化的传承是有继承性的,李氏得姓本出自皋陶,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相袭,代为理官,以官为姓,故称“理氏”。像“司马”、“司空”、“司徒”等姓,均由官职演变而来。后“理氏”子孙因避纣王之害逃到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延续至今。周代李氏以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为采邑,老子即生于此,故唐王朝遵老子为先祖。尧生活范围在山西,李氏又源于尧的理官,自然也根在山西,并且与唐存在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李唐肇基山西,确实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促成的。唐王朝若不成于山西,倒应觉得奇怪了。因为‘唐’及“唐国”出自山西,李氏的根源在于山西,而当时袭封唐国公的李渊又留守在山西的龙城太原。这一切的一切,恰是蛟龙入海,猛虎归山,除山西而外,再无它处能形成如此充足的条件和机缘了。�
李渊时拜叔虞,是因为以唐叔虞为其祖先,唐叔虞在周成王时灭唐国时被封在了其地,也就是山西太原,李渊的封地也在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39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因为李渊的封号就是唐国公 叫唐也就不稀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40
李渊好像不是汉人-.-
好像李是赐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40
因为李渊被封为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