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8:02
单分子荧光检测自从1976年Hirschfeld第一次尝试用全内反射荧光法实现以来,就一直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受到极大重视,但期间发展较慢,随着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直到19年Moerner等人才成功地在低温下首次观察到固体基质中的单个分子的荧光。此后单分子检测由低温条件下发展到可在室温下进行,趋于温和,并且陆续实现液流、微滴和溶液中的单分子荧光检测。1995年,Nie等用共焦荧光显微技术首次测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单个罗丹明分子,这种实时测量使单分子荧光记录不仅反映出特定分子在探测区的停留时间,而且包含特征性间歇信息。自由布朗运动中的单分子检测的实现为以后许多实际生物体系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单分子光谱的获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Betzig等首次获得了室温条件下的单分子光谱,观察到分散在PMMA中的一种酚菁分子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呈现出各异的荧光光谱。Xie等采用远场荧光技术在室温条件下测绘了一系列单个染料分子的荧光光谱,发现其荧光光谱的形状和强度随时间而波动,这种波动源自单分子荧光的典型特征——量子跳跃现象。这些固有的涨落包含着有关单分子和其周围环境之间丰富的动态信息。单分子荧光光谱的获取现已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意味着光谱测量时,分子无须空间上固定化,而可在自由溶液中进行。这种单分子光谱法可用于高通量筛查疾病标记物的单分子及监控单一分子的相互作用。